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苏教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9208584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苏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7.记承天寺夜游重点:掌握常用文言词语,说出课文大意。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学习使用借景抒情的方法。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人名)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2.查阅资料,补

2、充写作背景。元丰二年二月七日,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乌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后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藻荇交横(hng)怀民亦未寝(qn)遂至承天寺(su)盖竹柏影也(bi)4.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1)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2)念无与乐者(思考、想到)(3)月色入户(门)(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5)怀民亦未寝(睡)(6)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3、者耳(只)(罢了)5.参照注释,翻译下列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6.初读课文,完成下表。问题一: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文章中的停顿,并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念/无 与 乐 者(2)相 与/步 于 中 庭(3)盖/竹 柏 影 也(4)但/少 闲 人/如 吾 两 人 者 耳问题二:二读,明晓内容,理解文义。1.从原文中找出“记”的要素。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我”和张怀民)起因(月色入户)2.苏轼的朋友很多,为

4、何独寻张怀民?两人是好友知音,志趣相投;两人此时都被贬,遭遇类似,因而可以说有许多共同语言。问题三:三读,欣赏闲景,理解“闲人”,体会“闲情”。1.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有何特点?有何感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月光如水,皎洁、清澈透明、空灵、洁净的月夜图,创造出了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2.作者是如何把月色写得如此空明、澄澈、皎洁的呢?(1)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令人有水月莫辨之感。(2)以实写虚,以有衬无,创造一个澄澈空灵的透明世界。3.“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面对美丽的月色,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短文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

5、感情?学法指导: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仅仅满足于写景、叙事是不够的,还须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才会余味无穷。这里,一方面要文辞所概括的客观内容丰富;一方面又要所表达的主观内容,即作者的思想情感深远。苏轼这篇散文同样提供了范例。“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最后这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情。“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象征美景处处有。“闲人”:(1)点明作者:身为闲官的事实,是作者的自嘲。(2)表达作者安闲自在的心境。(3)抒发作者空有一腔抱负的淡淡的惆怅。(4)对当时有些人汲汲于名利的不屑。问题四:徜徉于美文中,我们也由衷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大家也经常有机会接近大自然,为什么我们的眼中却不曾发现这样的美景?示例:生活中到处都有诗意,到处都有美。但是我们却因生活节奏太快、事务太过繁忙或者没有欣赏美的意识,总不能好好地去领略生活、品味生活中的美。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公路,两旁景物极美,可惜人们只是匆匆而过。后来有一个有心人在路边插了一个标语牌,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啊!”这其实也是对我们最好的建议。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