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一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段模块考试试题理会员独享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9201652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龙岩一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段模块考试试题理会员独享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龙岩一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段模块考试试题理会员独享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龙岩一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段模块考试试题理会员独享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龙岩一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段模块考试试题理会员独享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龙岩一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段模块考试试题理会员独享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龙岩一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段模块考试试题理会员独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龙岩一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段模块考试试题理会员独享(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第一学段(模块)考试生物(理)试题第卷(共50小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0小题,140题,每小题1分;405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按照达尔文进化论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活在地穴水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 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长期舔食树缝中蚂蚁反复伸长所致 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2现代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不同的是( )A.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种群基因

2、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 3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的是( )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4如图表示光照下叶肉细胞中A、B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交换,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黑暗中A将停止生理作用BA结构能产生ATP,B结构不能产生ATPC植物正常生长时,B结构产生的O2全部被A结构利用D夜晚适当降温,能降低A结构的生理功能,白天适当升温,B结构的生理功能提高比A结构更显著,故白天适当升温,夜晚适当降温能增加农作物的产量5已知如果

3、一个群体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区域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有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出这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频率(N)大约是( ) A0N75% B0N50% C0N100% D. N50%6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A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相互选择

4、的结果D4亿前年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7下表列出了A、B、C、D四种鸟的产卵、孵出和繁殖后代数,哪种鸟将会得到更多的进化优势?( ) 鸟数目产卵孵出繁殖后代A982B222C993D7518如图所示为种物种1基因交流地理隔离种群2种群1物种2基因交流生殖隔离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 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2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C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若种群1和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9按下表设计进行实

5、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 小时,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材料取样处理分组培养液供氧情况适宜浓度酵母菌液50 mL破碎细胞(细胞器完整)甲25 mL75 mL无氧乙25 mL75 mL通氧50 mL未处理丙25 mL75 mL无氧丁25 mL75 mL通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10调查发现,某地人群每万人中有一个患甲病。一个表现正常男子的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甲病的妹妹。该男子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女子结婚后,生育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 )A33/10000 B1/404

6、C1/303 D1/60611右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12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类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 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

7、基因库间有差异 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13右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为毛细血管壁、2为红细胞、3为血浆、4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有区别 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D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14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 血红蛋白 葡萄糖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二氧化碳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甲状腺激素的运输乙酰胆碱 尿素 维生素 A B C D15某个DNA片段由5

8、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 )A330 B660 C990 D1320 16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发生紊乱的根本原因是 ( )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需要C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D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17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 A.线粒体内基质pH的相对稳定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C.组织液的温度的相对稳定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18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

9、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内的葡萄糖通过进入血液和淋巴C表示重吸收作用 D表示的器官是皮肤19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活性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细胞的代谢过程和内环境的稳态是互为因果的 20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0、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21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 膀胱腔内的尿液 2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

11、重要作用 CHCO3- 、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 H相对稳定D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等 2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24某蛋白质有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 An-m Bn-2m Cn+m Dn+2m25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周围的管壁破损 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淋巴管

12、阻塞 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 B C D 26下图表示一种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若在图中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图中a、b、c、d、e能检测到兴奋的有几处( ) A2处 B3处 C4处 D5处27下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流方向是( )A都是由左向右B都是由右向左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28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中的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