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9186374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5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貌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地貌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地貌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地貌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地貌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貌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貌学复习资料(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貌学1、地貌的概念:地球表面(包括海底)的各种形态。由内营力和外营力相互作用而形成。2、主要风化壳类型及其特征(书36表)3、重力地貌的概念:坡面上的风化碎屑和不稳定岩体、土体主要在重力并常有一定水分参与作用下,以 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体土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4、块体运动的概念: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系快提醒是,故也称为块体运动(包括崩塌,滑 坡,蠕动。)5、蠕动的概念:蠕动主要是指土层、岩层和它们的风化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控制下,顺坡向下发生的十 分缓慢的移动现象。6、崩塌:陡坡上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快速下移,在坡脚处形成倒石堆或岩屑 堆。崩

2、塌的类型:崩塌(山崩)、散落(落石)、坍岸7、滑坡的概念: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它碎屑堆积,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 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8、滑坡的地貌特征(书46图!):滑坡体、滑动面或滑动带、滑坡后壁与滑坡台阶、滑坡舌与滑坡鼓丘、滑坡湖与滑坡洼地、滑坡裂缝11、地面流水的概念:地面流水是指陆地表面流动着的液态水。它们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从高处向地处流动。地面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其次来自冰雪融水和地下水。12、坡面径流具有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由坡面径流所发育的地貌类型:不明显冲刷带冲刷带淤积带13、坡积裙:是由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坡积物所组成的。自坡积裙的顶部向前缘,机械

3、组分由粗变细。碎屑物的磨圆性差,分选性不好。14、沟谷的概念:沟谷是暂时性现状水流侵蚀的结果,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带的草原或者山麓地带为常见15、沟谷发育与形态:纹沟T细沟T切沟T冲沟他沟(干 劄1舲16、洪积扇: 形态与成因:每当暴雨或冰雪大量融化时,巨大的洪流流出出口后,迅速展开成辐射状散流,加上一部分水渗入地下,水流搬运能力随之大减,大量砾石、沙泥发生沉积,形成一个以沟口为中心的半圆形扇状堆 积体,称之为洪积扇。 结构:积扇出山口部位叫扇顶,扇的夕卜围边缘部分叫扇缘,从扇顶到扇缘之间地带叫扇中,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由扇顶到扇缘的地形剖面线呈一下凹形, 气候变化,构造运动对其发育的影响

4、17、河流侵蚀: 下蚀(也称下切侵蚀、垂直侵蚀):流水加深河床与河谷的作用。通常把海平面作为河流下蚀的终级 基准面。a. 河流的发育初期b. 上游 侧蚀(也称侧方侵蚀、旁蚀):流水拓宽河床与河谷的作用。侧蚀主要发生在河床弯曲处,凹岸受 蚀,凸岸堆积。河流的侧蚀作用使河床发生侧向迁移,并导致河曲的发育。*河流的下蚀和侧蚀经常是同时进行的。a. 河流的末期、后期b. 下游 溯源侵蚀(也称向源侵蚀):向源头的后退侵蚀,实际上是河流下蚀作用在源头或河床坡度突然转折 处(瀑布、裂点)向上发展的结果。向源侵蚀的结果使河床伸长。18、河流的搬运:河道水流携带泥沙及溶解质,并推移床底沙砾的作用称为河流的搬运作

5、用。方式: 推移:泥沙颗粒沿河底滚动、滑动或做跳跃运动。 悬移:水流中夹带较细小的泥沙以悬浮状态进行搬运。 溶解质搬运:河流除以推移及悬移形式搬运泥沙外,还带走溶解于水中的溶解质。平水也洪水位1:河床;2:河覆滩卡3;谷披;4;阶地7河谷的结梅20、侵蚀基准面的概念:河流的下切侵蚀深度不是无止境的,通常是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一水平面称为河流的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御融基准面:控制财下切侵狮歇基面侵基I他方浪遁麴21、浅滩与深槽浅滩:泥沙或砾石堆积体,枯水期可露出水面,而平水期没入水中,如(图!书63):边滩、心滩、沙埂(也称航道浅滩)深槽:浅滩之间,水深较

6、大的河槽部分。22、壶穴是基岩河床中被水流冲磨的深穴。顺直微弯型:河段顺直或弯曲,河床曲折率小于 1.5.多分布于比较狭窄的顺直河谷,或两岸抗冲23、河床的平面形态:性强的河谷中 弯曲型(曲流型或蜿蜒型)弯曲型河床是最常见的河型。河床曲折率等于或大于15多分布于河谷宽 广、坡降平缓、河岸较低,并由二元结构组成的谷底。主要特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f自由曲流:冲积平原的弯曲型河床,河床不受河岸的约束,可以自由地在宽广的谷底迂回摆动深切河曲:分布于山地区。通常原来就有弯曲的河道,由于后期地壳上升,导致河流下切而成。 分汊型(江心洲型) 散乱型(游荡型):是严重堆积型河床。黄河下游孟津至高村段为典型

7、的散乱型河床24、 河漫滩的二元结构:下部为较粗的河床沉积物(河床环流形成),下部为较细的河漫 滩沉积(洪水堆积形成)。25、河流阶地的概念:当一个地区受到构造上升或气候剧变,促使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似于阶梯状地形,即河流阶地(在洪水期也不会被淹没)。26、阶地的类型(图! !书71):根据阶地的结构和形成作用性质分为: 侵蚀阶地 堆积阶地a.上叠阶地b.内叠阶地c.基座阶地d.埋藏阶地 由于岩层产状和岩性影响,以及由于河流及块体运动本身作用可形成:河口段| 近口段i潮区界潮流界潮流界单向水流双向水流口 夕卜 三海 角滨 洲段 前 缘 构造阶地 河曲阶地 河流

8、袭夺阶地 冲击锥、洪积扇阶地 滑坡、泥流阶地27、河口及其分段(图!)陆I28、三角洲的分类,据形态差异,可分为: 鸟足状三角洲:多形成于汉流发育的弱潮河口,形成鸟足,因而岸线极曲折。(密西西比河) 尖头状三角洲:三角洲呈尖头状向海凸出,岸线平直,沿岸发育沙嘴或沙堤。 扇形三角洲:前缘受海浪作用,岸线圆滑并基本上被沙堤和堡岛封闭。(尼罗河) 多岛型三角洲:形态主要受潮流作用控制,汉流河口多成喇叭形,口门外有长条状潮流沙坝29、水系的概念:水系是指一条干流及其所属各级支流共同组成的河流系统。30、分水岭的概念:两个相邻流域间的高地或山岭。31、河流袭夺的概念(图!其它各个概念书84):分水岭两侧

9、的河流,侵蚀作用较强一侧的河流先切穿分水岭,抢夺了另一侧侵蚀作用相对较弱河流的现象。断4河河逡丧夺后的地貌特辽32、戴维斯的地貌侵蚀循环学说: 幼年期是河流迅速深切地面,形成峡谷,并扩展其河谷系统,地面遭受切割,但仍 保持着不少上升前原始平坦地面,造成山地峡谷,山顶和缓地地面并存的地貌。壮年期是原始上升的高地面被全部蚀去,峡谷因河流侧蚀作用加强,使谷坡逐渐扩展而变成缓坡宽谷,主河(干流)的纵坡面开始达到平衡剖面。这时地貌上表现为丘陵宽谷。 老年期则丘陵进一步削蚀降低,河流达到了平衡剖角,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整个地面微缓起伏(准平原),只有个别硬岩地段,因抗蚀性强而保留下来,成为低矮孤立的残丘(

10、称蚀余山)33、 喀斯特地貌的概念:凡是发生在可溶性岩石地区的地貌(或: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的地貌)。34、 喀斯特作用的概念:凡是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过程(溶解和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 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和堆积等)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称为喀斯特作用。35、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喀斯特作用是否能够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力大小。 但是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则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的影响。 岩石的可溶性:卤族硫酸盐类碳酸盐类石灰岩白云岩(碳酸镁)硅质灰岩(沉积岩)泥灰岩(沉积岩) 岩石的透水性:岩石构造越破碎,岩石纯度越高,岩层越厚,则透水性越好。 水的溶蚀力:气候越湿越

11、热,水的溶蚀力就越强。 水的流动性36、喀斯特水的动态(图。书94) 垂直渗透带(充气带):多生成垂直性洞穴 季节变动带(过渡带):有利于垂直和水平地下溶洞的发育 水平流动带(饱水带):形成规模较大的水平溶洞 深部滞留带(形成地下暗河):发育的地貌只有数量不多的蜂窝状小洞穴。37、地表喀斯特地貌(图! !): 石芽与溶沟:地表流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时所溶蚀出来的石质小沟,称为溶沟(石沟)。突出于 溶沟之间的石脊称为石芽。高大的石芽称为石林。 溶斗和落水涧 溶斗:是一种蝶形、漏斗形、圆筒形的小型封闭式圆洼地,直径从数米至数百余米不 等,深度一般小于直径。落水涧:开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处裂隙、地

12、下河或溶洞的洞穴。形态:a裂隙状落水涧b.井状落水涧 溶蚀洼地及溶蚀谷地溶蚀洼地:是一种面积较大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封闭洼地。一般认为是由多个溶斗连通而成。溶蚀谷地:即坡立谷。溶蚀平原:由坡立谷发育而来。 干谷、盲谷与地下河。干谷:是喀斯特地区往昔的河谷,但现在已经无水或仅在洪水期有水活动,成为遗留谷地。盲谷:是一种死胡同式的河谷,其前方常被陡崖所挡,河水从崖下落水涧潜入地下,变为地下河。 峰丛、峰林和孤峰孤峰:指散立在溶蚀谷地或溶蚀平原上的低矮山峰,它是石灰岩体长期在喀斯特作用下的产物峰林:它是成群分布的石灰岩山峰,山峰基部分离或微微相连峰丛:是一种连座峰林,顶部山峰分散,基部相连成一体。当峰林

13、形成后,地壳上升,原来的峰林变成了 峰丛顶部的山峰。38、溶洞地貌(石钟乳、石笋是咋形成的?书101):石钟乳39、喀斯特地貌发育阶段:条件:热带、亚热带岩层上面不透水,接石灰岩,再接不透水。早期:地表水系完整,地表岩溶开始发育,形成溶沟,石芽和少量的漏斗,河流作用占优势。中期:地下水系发育,地表仅存河流主干,地下,地表岩溶发育,形成溶洞,干谷,峰丛,溶蚀洼地等 形态,地下水作用占优势。晚期:岩溶发育由地下转向地表,洞顶多塌陷,水系重回地表,下伏不可溶岩层广泛出露,地表水系占 优势,形成溶蚀谷地,溶蚀平原,孤峰等。40、风沙作用的概念:风和风沙流对地表物质所发生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41、风

14、沙流运动的形式: 悬移:悬浮于空气中的流动 跃移:跳跃式运动 蠕移:沿地表互动或滚动42、风沙流的概念:是一种贴近地面的傻子搬运现象43、风蚀作用的概念:风沙对地表物质的吹蚀和磨蚀作用,统称为风沙侵蚀作用。吹蚀作用:将地表的松散沉积物或者基岩上的风化产物(沙物质)吹走,使地面遭到破坏磨蚀作用:风夹带沙子贴近地面运动时,风沙流中的沙粒对地表物质进行冲击、摩擦,如果岩石表面有 裂隙等凹进得表面,风沙甚至可以钻进去进行旋磨,风的这种作用称为磨蚀作用。44、风蚀地貌的形态: 石窝:是在陡峭的迎风岩壁上,经风蚀形成的许多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热力风化1小坑1风的磨蚀1石窝 风蚀蘑菇和风蚀柱风

15、蚀蘑菇:发育在水平节理和裂隙上的孤立突起的岩石,经受长期的风蚀作用以后,可形成上部大、基 部小、外形很像蘑菇似得岩石。风蚀柱: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在风的长期吹蚀后,易形成一些孤立的柱状岩石 风蚀谷和风蚀残丘 风蚀谷:在干旱荒漠地区,偶因暴雨产生洪流冲刷地面,可形成许多冲沟。冲沟再 经长期风蚀改造,可加深和扩大成为风蚀谷。风蚀残丘:一个由基岩组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和暂时水流的冲刷,以及长期的风蚀作用以后,原始地 面不断缩小,最后残留下一些孤立的小丘,称为风蚀残丘。 风蚀雅丹:是指未固结,较松散的土状堆积物,经风化作用,暂时性流水侵蚀和风蚀作用,形成与主 风向平行的,长条形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的地貌组合。 风蚀洼地45、新月形沙丘的形成过程(横向沙丘):遁形沙堆t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