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捆绑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和农地转用让消耗土地者为农民买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918567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区域捆绑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和农地转用让消耗土地者为农民买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跨区域捆绑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和农地转用让消耗土地者为农民买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跨区域捆绑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和农地转用让消耗土地者为农民买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跨区域捆绑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和农地转用让消耗土地者为农民买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跨区域捆绑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和农地转用让消耗土地者为农民买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区域捆绑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和农地转用让消耗土地者为农民买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区域捆绑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和农地转用让消耗土地者为农民买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跨区域捆绑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和农地转用,让消耗土地者为农民买单跨区域捆绑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和农地转用,让消耗土地者为农民买单跨区域捆绑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和农地转用,让消耗土地者为农民买单江泽民同志指出: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这是研究土地平衡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前提。土地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资源。土地是重要的国家资源,也是农民安身立命的谋生载体。统筹城乡、惠及农民、和谐发展,必须做足土地文章,建立有效、可靠的农地占用利益回流机制。由此,本文提出“跨区域捆绑农

2、村建设用地复垦和农地转用,让消耗土地者为农民买单”的粗浅设想。跨区域捆绑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与农地转用的基本设想 1、严格执行土地“占补平衡”政策,明确规定先复垦再用地,不复垦不得用地。禁止先占后补、占优补劣。 2、复垦土地要明确要求,在一定阶段内必须复垦农村建设用地(即通过促进农村城镇化和进中心村居住,整理旧宅基及其周边附着的大面积优质农地)。这一阶段规定多长时间,由专业部门充分论证后确定。(这样做,有利于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利于降低农村公共设施配套成本,有利于农民聚居地繁肓出工商业,等等。) 3、在区域范围内,严格控制农(耕)地转用。没有先行复垦实绩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再新批建设用地指

3、标,遏制土地资源的灾难性消耗。 4、本地区无散落民宅可整理、复垦的地区,鼓励出资异地复垦。在全国范围内跨地区配置复垦资金,促进复垦资金由发达地区向贫困地区流动,并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促进区域间联动发展。 5、农民旧宅基整理、复垦资金直接与建设用地出让资金挂钩,制定制度,适当提高建设用地使用成本,并规范拆迁安置和复垦资金到帐制度,提高土地出让金中流向农村社会的比重,杜绝城市化吃土地(农民)、工业化吃土地(农民),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 6、深化土地行政部门管理体制改革,人、财、物权上进一步上收条线管理。部门领导实行任期制和轮岗制。 7、加大对违法用地的查处力度,涉地问题必须严查、严处。目前各地因违

4、法用地受处分的党政干部,在当地竟然成了发展功臣,升迁等不受影响的不正常现象必须喝止。提出上述设想所基于的初步思考 1、跨区域捆绑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与农地转用,有利于保护耕地资源1)我国土地资源严重不足。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尽管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3,人均耕地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44,人均林地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8,人均牧草地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35。我国东南部部分人口密集地区,人均耕地早已不能满足吃饭的需要。全国已有666个县突破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

5、耕地零点八亩的警戒线,其中463个县人均耕地已不足0.5亩。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低,土地退化、损坏严重,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耕地与粮食生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前提。中国农村,不仅在为全世界上最大的人口群体提供粮食安全保障,而且在为城市建设低回报地奉献着土地。农村的地越来越少,农民不断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默默无闻地做着奉献,这种持续的、无节制的“奉献”其实已经相当危险。2)耕地资源不断消耗势头难遏。统计数字表明,1996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2003年下降到18.51亿亩,短短7年就下降了整整1亿亩。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地

6、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 2003年,全国耕地净减少3806万亩,建设占用耕地344万亩,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466万亩;2016年,全国耕地净减少1200万亩,建设占用耕地218万亩,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18万亩。特别是,2003年新增建设用地达642万亩,比前五年年均高出120万亩,其中,建设占用耕地344万亩。农地转用消耗耕地,土地复垦新增农地,这是基本常识。但是,在大建设、快发展的今天,农地转用与土地复垦两者并不平衡。农地在不停地转用,转化了城市建设用地,转化为道路设施建设用地,转化了工业用地。在新一轮发展高潮中,耕地资源不断递减,用地环境持续恶化,土地资源消耗惊人。3)目前的

7、复垦方式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占补平衡。目前,全国各地,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发展高潮迭起。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各产业对土地的需求都呈现扩张态势,特别是建设用地,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会持续增长。很显然,建设用地绝大多数占用城镇附近的耕地,这种占用是不可逆的。而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固定的、稀缺的,建设用地增加了,其他用途的土地必然减少。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寄希望于开发未利用土地已证明是不可持久的,一味这样做,只能以损害环境为代价,中国的林地、草地、湿地资源本身就比世界平均水平低许多;同时,土地整理的潜力受土地肥力递减规律的约束,不可能无限制提升。现在通行的做法是,复垦资金掌握在国土资源部,采取

8、项目管理的方式下拨资金;这部分资金在层层下拨中层层递减,导致腐败现象、权力寻租现象时有发生,真正落实到土地复垦项目中的资金很难保证,真正对项目进行监督和审计的也微乎其微。而实事求是讲,复垦岗、坝、冲和滩地等,也是很难考核的。4)当前提出加大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整理力度正当其时。土地复垦,土地的来源有二,一是荒地、坡地、林地、洼地、滩地等;二是农民村庄过大的占地,通过城镇化和中心村建设,加以复垦和整理。第一个来源,出于生态建设的要求,是要严格控制的。而且,这样整理出来的地,尽管表面上实现了占补平衡,但必定是“用优补劣”,据统计,建设用地用去的,都是优质熟地,也就是良田,但是,复垦出来的,多半地力差

9、,设施配套落后,生产能力低的地块。有关资料表明,经过多年开垦,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已严重不足。据调查,我国现有土地后备资源2亿亩,其中可开垦成耕地的只有 1.2亿亩。考虑到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已十分有限。可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可行之策,是复垦和整理面广量大的农村建设用地,特别是农民耗地量极大的旧型宅基。同时,这样做,可以防止基层对土地复垦的弄虚作假。过去的土地复垦,往往流于形式,存在报大的复垦项目,实质投入严重不足、实际复垦面积严重不足的问题。复垦着重在农村建设用地中挖潜,那就使复垦项目的“灌水”现象得到有效抑制。 2、有利于推进城镇化和

10、中心村建设据统计,我国农村建设用地的总量 2.7亿亩,5倍于城镇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相当粗放,给复垦、整理和利用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这是本文提出要优先复垦农村建设用地重要依据。大力复垦、整理农村建设用地,不仅有利于土地占补平衡,而且有利于促进农村城镇化、中心村化,用利于“村民进社区、工业进园区”,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生产环境、配套环境。在以往几年各地的运作中,经营城市是许多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分析一下他们经营城市的做法,不难看出,其实质是焐热地块,入市炒作,赚取土地收益,投入城市建设。土地是农民的,经营者是各级政府,经营所得投入城市。这不能不说是进入了一个怪圈。土地的事实所有者农民,在土地的运作中,根本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更没有作为平等的市场主体,参与到土地运作过程中,并享受其份内的收益。在“土地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幌子下,农民的利益再一次被无情剥夺。本文提出“捆绑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和农地转用”,并明确建议优先复垦农村建设用地和存量建设用地,就是想让农民们在土地经营中分一杯羹,就是想让农民在城市建设扩张的过程中也适当改善一下他们的居住环境,特别是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们。推进城镇化、城市化,一定要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继续走粗放用地的老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