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的知识点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918479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疟疾的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疟疾的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疟疾的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疟疾的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疟疾的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疟疾的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疟疾的知识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疟疾一、概述与简介1、定义:疟疾是由按蚊叮咬人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发病机制:疟原虫先后在肝细胞、红细胞内繁殖,引起红细胞成批破裂而发病。临床特点:突发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缓解,间歇性发作。2、疟疾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三千年前)来源于意大利文,疟疾在我国古代称为瘴气,可谓 “一根枕木一条命”民间俗称“打摆子”本病是由雌按蚊叮咬人体,将其体内寄生的疟原虫传入 人体而引起的。疟疾是以周期性冷热发作为最主要特征,脾肿大、贫血以及脑、肝、肾、心、 肠、胃等受损引起的各种综合征。3、法国人Charles Louis Alphonse Laveran,1880年在人红血球中找到疟原虫,英国医生SirR

2、onald Ross,1897年在蚊胃中发现疟原虫两人均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4、定义: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侵入人体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5、40%的人口生活在流行区传播速度快年死亡人数达170250万人每天均死亡约3000人 90%的疟疾发生在非洲。6、中国21个省(市、区存在传播),90年代末,疫情出现回升,有点状暴发,面临输入病 例威胁。7、全省共分布有19个一类县区,主要集中在边境地区,云南省与海南省是全国流行最为严 重的疟区,昆明市作为省会城市,面临输入性病例的威胁8、疟区从事农业生产、在田棚及森林从事野外作业人员、从无疟区到疟区打工的民工、出 入境留宿人员均为高危人群,最容易感染

3、疟疾!人群普遍易感,防止蚊虫叮咬!9、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由4种不同的疟原虫引起:间日疟,病原为间日疟原虫;三日疟,病原为三日疟原虫;卵形疟,病原为卵型疟原虫;恶性疟,病原为恶性疟原虫。10、人感染疟原虫后可产生相当程度的免疫,所以在疟区,当地人由于早年多患过疟疾,均 获得相当程度的免疫力。而外地人由于无免疫力,进入全疟区后容易被感染。疟区的婴儿, 降生后一个月内,有来自母体的抗体保护;一个月后,疟疾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很高。11、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寒颤、高热、继大汗后缓解为特点恶性疟发热不规则,可引起脑型疟。12、目前世界疟疾猖獗具有三大原因:恶性疟原虫对氯喹耐药按蚊对有机磷等杀虫剂耐药尚

4、未研发成功有效的疟疾疫苗二、病原学1、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2、疟原虫生活周期0疟原虫生活周期二、病原学二、病原学0疟原虫生活周期染性于于子| U.f、S疟原虫生活周期血循 环二、病原学按蚊唾疝一肝脏 (红细胞外期)红细阳(红细胞内期)3、疟原虫生活史比较复杂。一个完整的生活史包括在人体内的生长及繁殖(肝细胞内一红外 期,及红细胞内一红内期)及在按蚊体内生长及繁殖两个阶段。【四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红细胞外期:按蚊吸人血时唾液中的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的 末梢血液中,约经30分钟,随血流进入肝脏,在肝内发育,进行裂体增殖,此时期称红细 胞外期,

5、简称红外期,亦称肝内期或组织期。红外期裂殖体增殖时间为:间日疟原虫8天, 恶性疟原虫5.56天,卵形疟9天,三日疟原虫1112天。当红外期裂殖体发育成熟时, 被寄生的肝细胞破裂,裂殖子散出,释放至周围血循环中,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另一部 分则侵入红细胞内发育。红细胞内期:红外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便开始在红细胞内进行 裂体增殖,该期称红细胞内期,简称红内期。在红内期,各种疟原虫完成裂体增殖周期所 需的时间有所不同。间日疟和卵形疟原虫为48小时,恶性疟原虫为3648小时,三日疟为 72小时。在蚊体内发育:雌雄配子体在蚊体内的发育和繁殖包括配子生殖和孢子增殖两个阶段。4、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形态-薄

6、血膜三期六种形态滋养体期:大、小滋养体裂殖体期:成熟、未成熟裂殖体配子体期:雌、雄配 子体5、名词解释孢子增殖期: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的时期 红细胞外期: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发育的时期 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的时期 潜伏期:感染疟原虫至临床症状首次出现的时间6、发展过程(1)间日疟原虫一早期滋养体(小滋养体)被寄生的红细胞胀大,颜色变淡,出现能染成淡红色的小点,称薛氏小点。细胞核位于 虫体一侧,颇似戒指的红宝石,又被称环状体。虫体胞质较少呈环状,中间为大空泡经8 10小时,虫体增大,伸出伪足。阿米巴样体一伪足活动增加,虫体有空泡(2)间日疟原虫一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1、滋养体充满RBC

7、, RBC变形2、原虫胞质大,变形,有一大空泡3、胞核增大(3) 间日疟原虫一裂殖体期未成熟裂殖体:经40小时晚期滋养体发育成熟,虫体变圆,空泡消失,核开始分裂受染 RBC变大、颜色苍白、形态不规则.成熟裂殖体:裂殖子1224个,平均16个,排列不规则, 虫体占满胀大了的红细胞。从红细胞释出裂殖子的全过程约需1分钟。在血液中的裂殖子, 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一部分侵入健康的红细胞,重复裂体增殖过程。(4) 间日疟原虫一配子体雌配子体:虫体较大,占满胀大的红细胞;胞质致密,色深蓝;核小致密,深红色,多 位于虫体一侧。雄配子体:虫体较小,胞质浅蓝;核大疏松,淡红色,多位于虫体的中央。7、恶性疟原虫

8、除重症疟疾外,血涂片检查通常只能看到恶性疟原虫的小滋养体和配子体期,大滋养体和裂 殖体很少出现在外周血液。(1) 恶性疟原虫一小滋养体环纤细,约为RBC直径的访核1个,但2个常见红细胞常含2个以上原虫虫体常位于红细胞 的边缘,呈鸟飞状”(2) 恶性疟原虫一大滋养体一般不出现在外周血体小结实,圆形,不活动疟色素集中一团,黑褐色原虫此时开始集中在 内脏毛细血管(3) 恶性疟原虫配子体雌配子体:新月形,两端较尖;核致密,深红色,常位于中央;色素黑褐色,分布于核周围。 雄配子体:腊肠形,两端钝圆胞质色蓝而略带红色;核疏松,淡红色,位于中央;色素黄棕 色,小杆状,在核周围较多。(4) 恶性疟原虫裂殖体裂

9、殖子836个,通常1824个,排列不规则疟色素集中成一团虫体占红细胞体积的2/3 至3/48、厚血膜中的疟原虫形态用厚血膜检查疟原虫可使检出率明显提高9、间日疟原虫在RBC内的形态小滋养体(环状体):较大。核一个,较大,胞浆较厚。常呈“!”或“,”状大滋养体:较大。呈阿米巴样,形状不规则。核位于胞浆之中或外边,胞浆常缩成圆形或断 裂成数块。色素分布不匀裂殖体:较大。裂殖子1224个。裂殖子较大配子体:较大。圆形,色素粗大。雌配子体大于雄配子体。雌配子体核小、胞浆浅蓝色。雄 配子体核大、胞浆深蓝色10、恶性疟原虫在RBC内的形态小滋养体:较小。核12个,较小,胞浆纤细。常呈“! ”、“飞鸟”、V

10、”或“断环”状大滋养体:较小。常呈圆形,色素细小,或结成12个团快裂殖体:较小。裂殖子826个。裂殖子较大配子体:大配子体新月形,小配子体腊肠形11、疟原虫子孢子多型性假说间日疟、卵形疟:速发型子孢子、迟发型子孢子(休眠子)三日疟、恶性虐:无迟发型子孢子休眠子=复发根源三、流行病学1. 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的血中有配子体的人是疟疾的传染源。2. 传播媒介:为按蚊。按蚊共200种左右,但传疟者并不多,只有吸人血、对疟原虫易感、 群体的数量大、生活期较长、子孢子可在其体内发育成熟的蚊种才可成为媒介。而且一种按 蚊在甲地起传疟作用,而在乙地则不一定。3、传播方式:绝大多数为被有传染性的按蚊叮咬后而受

11、染。罕见的情况下经胎盘的先天性 感染、输血、麻醉药成瘾的人打麻醉针时针头或注射器消毒不良等均可传染。4、易感者:所有人对4种疟原虫均易感。但黑种人对间日疟敏感性差。原因不明。人感 染疟原虫后可产生相当程度的免疫,所以在疟区,当地人由于早年多患过疟疾,均获得相当 程度的免疫力。而外地人由于无免疫力,进入全疟区后,不被感染者极少。疟区的婴儿, 降生后一个月内,由于受来自母体的抗体保护,一个月后,疟疾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很高。5、流行概况疟疾在全球致死性寄生虫病居第一位。目前约27亿人居住在流行区。每年新发疟疾为 1.4亿2.9亿例,病死约21万63万例。死亡病例中约2/3为5岁以下的幼儿。地域分布:

12、呈世界性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最严重,温带主要在夏秋季流行。超 过85%的死亡病例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季节分布:夏秋季发病较多,热带、亚热带地区四季可见。(一)发病机制(一)发病机制感染之初,肝内期、红内期TS无隹状 中 成批红坦胞破裂 成入血 的子、代谢产物一亲戏、高热单檀,吞曜蜘胞系境吞囊大汗卮评茫疾严程度主要取我于庖畿疟原虫的种类和数量,寒性疟:厦阳任何年龄RBC.血建中疟原虫磨匿醒高同日症.郭彬定:年的hbc,幻:她峋受感染率知帷# 三白疟:勇耄蔺。,红蝴旭受房染率低。/击曲批器DQ吹毒()发病机制窸性痕RBC怵积增大呈球形.胞膜出现微孔.酎附成团RBC黏附于微血管内皮细胞

13、一腔狭窄、堵塞组织细购缺血.缺鳏、坏死 圈、肾、肺严重功能障碍(二)病理脾:急性期:轻度肿大,红细胞含有疟原虫与疟色素。长期反复发作:脾肿胀明显,较硬,切面呈青灰色。脾髓网状组织纤维化,脾髓多为 大单核细胞。肝:轻微肿大,肝细胞混浊肿胀与变性,Kupffer细胞大量增生,内含疟原虫与疟色素。脑 (恶性疟)脑组织水肿,充血,白质小出血点。微血管明显充血,充满疟原虫与疟色素,红 细胞凝集,阻塞微血管引起坏死出血。四、发病机理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蚊媒传染病,红细胞外期不出现症状,红细胞内期引起疟疾症 状,发作周期和红细胞内期成熟的裂殖体疟原虫胀破红细胞的时间完全一致。网状内皮系 统吞噬细胞功能增强,

14、故可引起肝、脾肿大,多次发作可致贫血等。当成熟的裂殖体胀破红细胞,大量的裂殖子进到血流时,这些异性蛋白及代谢产物毒素 等,刺激人体的体温中枢,引起机体的异性蛋白反应,使人体发冷发热,这种反应的初期使 人体外周血管收缩,以减少体温散失和有助于体温上升,这时病人皮肤苍白,口唇指甲发紫, 病人感到寒冷发抖,此时体内温度已经上升。当体温升高时病人皮肤扩张而散热,病人在这时血内的疟原虫又侵入健康红细胞内,血内的异性蛋白消失,最后则是出汗退热,一切 症状消失,病人进入间歇期,此期是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繁殖的时期,病人无症状。间日疟要48小时繁殖一代,因此每隔一日发作一次;三日疟要72小时繁殖一代,每 隔二日发

15、作一次;恶心疟每隔48小时繁殖一代,恶性疟的大滋养体要进入内毛细血管繁殖, 又引起一次滋聚热和裂殖体成熟胀破红细胞,裂殖子引起的裂体热,恶性疟在48小时内有 两次发热,因此恶性疟多出现稽留热和不规则热型。五、临床表现1、潜伏期:间日疟1315d;卵形疟1315d;三日疟2430d;恶性疟712d。典型发作(paroxysm)寒战期:突发寒战,持续10分钟2小时。高热期:体温迅速上升,可达40C以上,全身酸痛乏力。神智清楚,无明显中毒症状, 持续26小时。大汗期:大量出汗,体温骤降,仍感乏力,持续30分钟1小时。间歇期:间日疟和卵形疟48小时;三日疟72小时;恶性疟3648小时。病程早期间歇期可不规律,经数次发作后即逐渐变规律。2、传染途径(1) 通过有感染性的按蚊叮咬。(2) 输血感染。在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