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918465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节名称:学前儿童的注意课堂类型:理论 实训 练习 测试学时安排:3学时目的要求掌握幼儿注意及注意品质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及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重 点幼儿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以及注意品质的发展特点难 点幼儿注意的发展规律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教法学法讲授法,案例分析 参考资料1.钱峰,汪乃铭. 学前心理学(第二版).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年6月2.张永红.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5月3.周念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5月4.罗家英.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年5.陈帼眉等

2、.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6.桑特洛克美著,桑标等译. 儿童发展(第11版).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12月教学过程课前导入:注意力实验一、注意的定义(一)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p13)(二)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1.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是有选择地指向某些事物,同时离开其他事物。例如,在幼儿园,幼儿注视着某个玩具,就不会留意墙上的图画;我们在过马路的时候,关注的是交通情况,就不会留意路边的建筑;考试的时候,在特定的时间点,我们也只能留心考虑一两个问题,而不是所有的题目。2.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贯注于某一事

3、物。也就是说,注意不仅使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一定事物,而且会全神贯注地对待这一事物。注意是神经系统对某些刺激的兴奋增强,也对其他无关刺激加以抑制,从而使心理活动的对象得到鲜明清晰的反映二、注意的外部表现(一)适应性运动,如当人们注意听一个声音时,把耳朵转向声音的方向。人在注意看一个物体时,把视线集中在这个物体上。即所谓“侧耳倾听、目不转睛”。(二)无关运动的停止。如幼儿在听故事时,会停止做小动作或交头接耳,表现得异常安静。(三)呼吸运动的变化。呼吸变得轻微,缓慢,吸得更短,呼得更长。在注意紧张时,甚至会出现呼吸暂停现象,即所谓“屏息”教师可通过观察幼儿的外部表现来了解幼儿是否集中注意。三、注意

4、的种类(一)无意注意1.定义:既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p14)。例如,一个同学迟到,当他走进教室,大家就会不由自主地注意他;再如,同学们在上课,教室外传来动听的歌声,大家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倾听歌声2.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n 刺激物的强度。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艳丽的色彩,浓烈的气味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发生在安静教室里的窃窃私语也会引起我们的注意。n 刺激物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间显著的差异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姚明站在人群中,红,鹤,姚明,最易引人注目。n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活动的刺激物比无变化活动的刺激物更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如飞鸟

5、,夜晚的霓虹灯。n 刺激物的新异性。如大街上打扮新潮怪异的人,动画片中造型奇特的人物。但是当新奇的东西长期存在或重复出现,就常常会失去吸引注意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常常更换区角材料。n 主观条件:兴趣,需要,态度,情绪等。如幼儿在自选游戏中,首先注意他最感兴趣的玩具。男孩注意汽车,女孩注意芭比娃娃(二) 有意注意1.定义:即有预定的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人特有的注意形式。(p15)例如,同学们在听课,忽然从窗外传来动听的歌声,我们可能不由自主地倾听歌声,这是无意注意。但由于我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因而迫使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听课上,这就是有意注意。再如,幼儿想用积木

6、搭一个动物园,他就要集中注意,不受其他事物干扰,坚持努力把它完成,这就是有意注意。是否有预定目的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有意注意是是无意注意否否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n 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目的越明确,越具体,有意注意就越容易引起和维持。例如,让小班幼儿观察画有一束花和几只彩蝶的图画,如果笼统地让幼儿观察画,他可能注意维持的时间很短。如果不断向幼儿提出问题:“画上都有什么?”,“有几朵花,几只蝴蝶?”, “花是什么颜色的,每朵花都有几个花瓣?”等,就会使儿童的注意一直坚持到活动结束。又如,在做漂浮实验的时候,提问:“小朋友们注意看,什么东西浮起来了?”n 间接兴趣的培养。直接兴趣是对活动过程本

7、身的兴趣,它对无意注意起作用。间接兴趣是对活动目的和结果的兴趣。有的活动本身很枯燥,但是结果很吸引人,如此引起的兴趣是间接兴趣。例如,一部侦探小说会使你专心地读完,这是直接兴趣引起的无意注意。而背英语单词的活动本身很枯燥,但是由于你认识到掌握外语的重要性,背单词的结果是能够让我们通过英语考试,这种对活动目的和结果的兴趣是间接兴趣。比如有人对钢琴本身很感兴趣,很享受弹钢琴的过程,这就是直接兴趣。有人对弹钢琴本身并不感兴趣,但对可以在舞台上演奏钢琴,展示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钢琴技能考试这一结果感兴趣,这种兴趣就是间接兴趣。间接兴趣对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有很大作用。而要想培养间接兴趣,就要让幼儿明白进

8、行某种活动可以得到的好的结果,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n 用坚强的意志和干扰做斗争。n 合理地组织活动。例如,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如计算时,点数桌上的小木棒,观察时翻看面前的实物),有助于引起有意注意。(三)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优缺点比较学习系统性稳定性是否容易引起疲劳有意注意是否是无意注意否是否(四)教育启示:l 有意注意和注意注意都能使对对象的认知更清晰、深入。l 一方面要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另一方面要激发幼儿的有意注意。使两种注意交替运用,相互转化。用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停顿,姿态表情的变化,教具,演示表演活动,掌握好时间长度,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用明白易懂的语言使幼儿明确活动的

9、任务目的,了解活动可以得到的结果,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且随时激励幼儿专心工作,坚持活动。以维持有意注意。例:老师教“6”这个数字(多种活动形式结合,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交替):(1)首先,老师用小手指讲故事的方法“一个手指按门铃,两个手指捡豆豆,三个手指系纽扣”一直数到5,然后再变魔术一样的变出一个手指,问小朋友现在有几个手指。运用无意记忆占主导的方式让学生记住,比5大一个是6.(2)接着进行提问,问除了表示6个手指以外还可以表示什么?小朋友们纷纷发言:6只小鸡,6朵花(3)老师又问“6像什么”,很多小朋友说像烟斗。(4)老师拿出很多教具,比如小算盘、小珠子等,让幼儿从中间数出6个物体来。

10、特别是用筷子夹出6颗珠子的任务,不仅练习了数字6的含义,还锻炼了幼儿的精细动作。(5)老师带着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挑选了6个小朋友做小鸡。其中一只小鸡被老鹰捉住,老师问还剩几只小鸡。后来鸡妈妈把小鸡又救了回来,老师问现在又有几只小鸡。四、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1.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逐渐发展。幼儿的多数注意状态都是无意注意,他们常常被鲜明,生动,活动,多变,新颖的事物吸引,或者是注意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而不是成人要求他去注意的对象。2.随年龄增长,无意注意的稳定性增强。a) 小班:无意注意占优势,但不稳定。兴趣活动容易被新异、强烈的刺激所干扰。例如,幼儿专心玩娃娃家游戏,当他

11、转身去拿“饭”时,发现其他小朋友正在沙坑里搭起一座小花园,他的注意便转到小花园,而走到沙坑去玩了。再如,一个幼儿因为书被其他幼儿抢了而哭闹,这时教师带他去教室外看笼子里的小老鼠,他就停止了哭闹,把注意力放在小老鼠身上。b) 中班:无意注意比较稳定,能够较长时间维持兴趣活动。例如,在做小偷游戏中,幼儿戴上警帽,拿着玩具枪,很神气地扮演警察,会较长时间地保持注意。c) 大班:无意注意进一步稳定,在兴趣活动中可以不受干扰。对于干扰因素会表现出不满,并设法排除。d) 在游戏中,幼儿无意注意的时间:2-3岁20分钟,大班95分钟3.随年龄增长,有意注意稳定性增强:小班3-5分钟,中班10分钟左右,大班1

12、0-15分钟五、 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l 广度: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指的是在同一瞬间所把握的对象的数量。幼儿的注意广度比较狭窄。所以教师为幼儿呈现挂图或教具的时候,同时出现的刺激物不要太多,而要排列有序。不能杂乱无章。l 稳定性:指的是注意集中于某一对象或活动的时间长短。幼儿对于有趣生动的对象可以长时间注意,但对枯燥乏味的对象则难以维持注意。总的来说,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容易受外界干扰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要生动有趣,教学方式要新颖多变。不同年龄幼儿的活动时间应当长短有别。不要让幼儿长时间做一项枯燥的活动。l 转移:指的是有意识地调动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转移

13、的难易,依赖于前后活动的性质、联系和人们的态度。如果前一种活动注意的紧张度高,两种活动没什么内在联系,或者幼儿对前一种活动特别感兴趣,注意的转移就很困难。例如,幼儿刚玩过激烈的游戏,马上坐下来学计算,注意就很难转移过来。小班幼儿还不善于转移自己的注意,以至于该注意另一对象时,却难以从原来的对象移开。大班幼儿能比较灵活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总体而言,幼儿注意转移能力较差。所以教师要注意在新的活动开始时,运用猜谜,谈话,出示教具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的转移到当前活动中来。在活动中,用语言指导让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主动转移注意。l 分配:指的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上。比

14、如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动作。小班幼儿注意的分配能力很低,比如当注意别人游戏时,自己便无法正常进行活动。在做操时,小班的幼儿注意自己的动作,但是就注意不到队形的整齐。而大班幼儿在做操时,既能注意到动作,还能注意到队形的整齐。培养幼儿熟练活动的技能是提高注意分配能力的途径。所以教师应创造幼儿活动的机会,逐渐发展动作熟练能力。六、注意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一)注意的分散1.幼儿在课堂上注意分散的表现:做小动作,出怪声,发呆,两眼无神,交头接耳,随意走动,东张西望。2.注意的分散和注意的转移的区别:转移是主动的,是自觉地把注意指向新的对象或新的活动。而分心是被动的,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使注意离开活

15、动任务。比如,大家现在在听课,而这时候有几个其他班的同学在教室外面喧哗,大家就转过去看这些同学。这是注意的分心。是一种被动,消极的过程。而如果大家正在课上看着PPT,这时老师让大家翻开书。于是大家就把目光转向书本。这就是注意的转移。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二)幼儿注意力分散的原因1. 无关刺激过多。例如,活动室布置过于繁杂,环境过于喧闹,教师服饰过于奇异,都可能影响幼儿的注意。2. 疲劳。例如,幼儿神经系统的机能还未完全发展,长时间从事单调活动会出现疲劳。表现为无精打采,注意力涣散。此外,缺乏科学的生活规律也会引起疲劳。如有的家长让幼儿晚上长时间看电视,晚睡,导致幼儿睡眠不足。周末带幼儿走亲访友,到处玩,从而引起疲劳和注意力涣散。所以幼儿的活动要注意动静搭配,时间不能过长,内容要多变,引起兴趣,从而防止疲劳。家长要保证幼儿规律的生活。不要为他安排过多的活动,早睡。3. 目的要求不明确。有的教师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不具体,或目的不能为幼儿理解,也会引起注意分散。4. 注意不善于转移。例如,幼儿听完一个有趣的故事,可能长久地受到某些生动情节的影响,注意难以转移到新的活动上去。在从事新的活动时,思绪还停留在原先的活动上,所以出现注意的分散。5.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没有并用。例如,只注重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