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全文翻译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9184242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书全文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素书全文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素书全文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素书全文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素书全文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素书全文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书全文翻译(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素书全文翻译(上)黄石公素书简介素书是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 老子主张尚无为、法自然的思想,与黄石公讲的潜居抱道,以待其时,即根据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而灵活应用。这种思 想仍是“无为”、“自然” 之意。老子对理民统众的指导思想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黄石公是说: “略己而责人者不治。”“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 ”以上二者都认识到,先求诸己的自我建立,是为理民统众的首要条件。老子对待下属的态度是: “既以与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2、”“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 ”黄石公对下属的戒慎是:“薄施厚望” 、“自厚薄人” 、“贵而忘贱” 。老子对事物变化的认识方法是: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黄石公是说: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老子在横向交接上,主张“柔弱” 、“谦下”,黄石公主张的则是“恭俭谦约”、“近恕笃行” 。老子唯一的治国要领是: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黄石公主张的是:“德足以怀远” 、“先莫先于修德” 。所以黄石公在治国统军取众时首先对修身及自我要求特别严格,同时对其理家、理国的方略能高瞻远瞩。欲得齐家、治国,成就伟大的功业,须先绝禁自身的嗜欲,减损过恶,

3、断绝酒色,远避嫌疑,使自身成为一个洁白无污的清廉者。其二,要博学切问,增广知见, 高行微言, 修身建德, 使自身有高尚的德行,以恭俭谦约处人,亲近仁人,和正直的君子交友,斥责为非作歹及尚谗言的小人。不可轻上,戒于侮下。对自己的立身要求,应是橛橛梗梗,坚定不移,孜孜淑淑,始终如一,戒慎笃行,忍辱好善,至诚体物,知足知止,精诚纯一,不苟得,不贪鄙,戒自恃与多私。任材使能,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发号施令的原则是: 存心与政令一致, 不可后令谬前,对部下要宽宏大量,不能以过弃功,要恩厚待人,不可薄施厚望,不可贵而忘贱,不可凌下取胜,不可自厚薄人。奖赏要慷慨,赏罚要分明,不可贪人之有,不可美谗仇谏。处世

4、理国,要体道建德,审权变,察安危,追本溯源,观察现象,度测将来,防患于未然,戒祸于始萌,以此明辩盛衰之道,通晓成败之数,审辨治乱之势,或就或去而顺理。 老子论的是道之宏观整体, 素书是将道的整体与作用及表现形式(夫道、德、仁、义、礼五着一体也)统为一贯,集为一体,同时素书有因时势而应变的特点。 素书不仅是一部修身处事的格言集,而且是一部治国统军的政论书。原始章第一原始章是本书总纲,主旨是阐发世道盛衰之起因,治乱之原由。故以“原始”标作章名。全章分为两节:第一节起首提示: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天下万物皆由道而生,故天地万物无一不体现道。即道的体用及表现形式万物都具备。人为万物之灵,所以

5、,人身的作用及表现形式,更应合乎道。人类社会的盛衰兴亡,治乱变迁,皆由人定。人若体之于道,用之于德,表现于仁义礼,则盛,则成,则治。如果背离了道,自然就失去人身的作用(德)。人失去人身应有的作用(德) ,则不会有仁义礼的表现形式。这正是导致世道衰败的前因。因此说:“夫欲为人之本者,不可无一焉。”(道德仁义礼)第二节:说的是明析事理的贤人君子,以道德仁义礼五者的得失,作为审辩世道变迁的准则,故怀器在身,潜居待时。此五者昌行,是好时,是良机,趋而就之,必可大展雄才,辅国安民,成就伟大的业绩。此五者若衰丧,则是失时,只可隐没其身,保全性命而已。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德仁义礼五者总而论之,相似根

6、杆与枝叶的关系。道德为根杆,仁义礼是枝叶。无论主杆与枝叶,总为一体。分而论之,如同母与子的派生关系。道德为母,仁义礼为子。从整体而论,此五者的关系,犹如车马的整体、作用及动态表现形式一样,道是车马的整体,德是车马引重致远的作用,仁义礼则指规范的驾驭方式、理想的运动环境。单就人伦规范方面讲,道德是人的内在本质,而仁义礼是外在应物的表现形式。如人有实质的道德诚载于内心,而形体的言谈举止自然有仁义礼的表现形式。儒云:“诚于中而形于外。 ”正是此义。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 :蹈:践行,实行。从宏观方面讲,万物皆在宇宙整体中生存, 无论一言谈、 一动作,无不举步践行着 “道”,实行着“道

7、” 。所以,道与物的关系,如同水与波的关系,水即波,波即水,水波一体。道即物,物即道,道物不二。从微观方面讲,道在人身则为元气,元气足则神旺,神旺则为朴,朴实则器物全,物全则作用强。道在人类则为人伦规范,符合此规范,则家齐国治,社会稳定,而社会稳定,则天下太平。群生是赖,万类咸仗着“道”,然则因各物所禀受的气质不同,故物不能得道之大全,尽道之全体,故曰:“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 :欲:物顺理将要应该的意思。万物非道不立,道非物无处体现。道生万物之后,道又内涵于万物之内,物得道者,方可成物。故曰: “德者物之所得。 ”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

8、一以盈,神得一以灵,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得朴气而生者,其性稳固而坚定,随其形而成山石;得动气而生者,其性轻浮而躁动,随其形而飞荡;得灵气而生者,其性善思而多变,随其形而成人。道在“降本流末而生万物”的过程中,无不禀得此性,顺应其理,随之而各成其形。故曰:“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慈惠:博爱,思惠。 * :恻隐:真诚,悲痛,同情,怜悯。的体性是虚无自然,清静无为,其作用为德,德的表现形式,是不分贤愚、利害、尊卑、贵贱,应化无方,周遍无遗。相似日月无所不照, 如同雨露无所不润, 体现于人则为 “仁”。“仁”的表现是慈爱忧惠、真诚自然

9、、恭俭谦让,应对事物则为宽宏忠恕、 怜悯体恤、 忧伤慈悲、 遂物顺理, 无一物不获其生,无一事不获其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宜:适宜。天地万物均在自然相合的适宜之中生生化化。现以朝政论之:君主心正意诚,臣子忠贞清廉,均应以此为宜。若此,国纲必振, 万民必理, 百业兴旺, 四海必服。 再以家道论之:父母应以慈爱抚育,子孙应以孝敬赡养,兄应以悌,弟应以敬,夫应以倡,妇应以随。如此,则六亲必合而家道齐。凡事皆然, 理顺则事宜, 理不顺则事逆, 事逆则乱, 乱则不安,不安则废。顺事物之理者为善,表彰而赏;逆事物之理者为恶,决断而罚。故朝政有法,家庭有规,行军有律,工匠自有规矩。

10、欲使物物各得其宜,各顺其理,建立功绩,成就事业,必依“义”以处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 :夙:早,朝。宇宙生成之后,就自然出现天尊地卑的高下之序,然则天地之间的万物生成群体之后,亦会自然出现尊卑有等、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自然之序。这些秩序是自然的、非人为的。故庄子曰:“宗庙尚亲,朝庭尚尊,乡党尚齿,行事尚贤,大道之序也。”论语亦说:“非礼匆言,非礼匆动,非礼匆视,非礼匆听。 ”由此可证,“礼”是人伦的自然之序,无论清晨的起床,夜晚的寝寐,均须履践遵循而不可失其常。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从整体本质上讲,只求内在的道与德就可代替外在的仁义礼之表现形式。从作用表现上讲,道德

11、仁义礼五者均须具备而不可缺一。老子曰: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王”是万民之首,故以王代人。人的本质及表现形式亦合于道。故论语中说: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既此,人应内心忠诚,体于道,怀于德,应之以仁,处之以礼。贤人君子,明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有形有象的事物,在自然之道的运化中, 自有生杀之机。 故盛衰循环, 成败交递,治乱往复,其中有道、有数、有理。天理昭昭,不爽毫发。体之以道德, 行之以仁义, 践之以礼者, 是盛之机、 成之象、治之兆。离道德、背仁义、逆礼仪者,是衰之征、败之因、乱之始。故明晓事理的贤人君子必依道德仁义

12、礼五者的得失,作为明辨盛衰、通晓成败、审察治乱的准则。若此五者失,则避而去之,五者备,则趋而就之。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是故贤人君子审时度世,不苟安,不妄为,怀器隐居,以待时机,犹如农夫耕作,伺节气,不失时,逢时令,不失机。如此不但能尽其辅国安民的人臣职责,而且能成就绝代伟大之功绩。故周易下传中说: “公用射隼于高墉,获之后无不利。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喻君子有利器藏之于身,等待有利的时机方才行动,出猎必定有获。如其不遇,没身而已。贤人君子,怀器于身,若时不至,机不到,只能隐没自身

13、,只求保全生命而已。故庄子人世间中说:“孔子适楚,楚狂人接舆游其门曰: 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 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他是说,孔子到楚国去, 楚国狂人接舆到孔子的门上说: 凤啊,凤啊,你的德行怎么这样衰败。未来的世道不可等待,已往的世道不可追回。天下有道的时候,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的时候,圣人仅仅保全生命就行了。尤其在当今的世道,应求避免遭受刑罚。是以其道足高,而名垂后世。以此行于万物,功绩伟大,道德足高,随之不但名显当时,而且功垂后世,子孙祭祀不辍。正道章第二正道章,“正”即证也。证自然之道的作用及功能,故以“正道

14、”为章名。此章主旨,是阐发自然之道的作用及功能。本章共分三段,第一段是以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俊”的德行才质来证明大道的体性。第二段是以坚强刚毅,人中殊甚“豪”的仪表、清廉来证实大道的作用。第三段是以特出卓越,刚毅坚贞“杰”的浩然正气来证明大道的功能。德足以怀远,德:能体现自然之道整体作用的谓之“德”。德行充实于内心的人,道的作用及人的精神似电波一样,流露发射于宇宙之中,他的神气力量在无形中吸引着万物,故使人内怀喜悦之心,近者 归,远者服。正如老子所说: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 庄子德充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卫国有一个德行纯全而面容丑陋的人,名叫哀骀它,男子和他相处,不想离开,女子见了他,宁愿给他当偏妾,不肯给别人作正妻。他一无权势地位, 二无钱财, 三无超人才能, 然而人们都愿依附他、亲近他。这正是本书中所说的 “德足以怀远” 。又如尚书 大禹谟中记载说,舜让位于禹时,有苗国不愿顺从,舜让禹以兵力征讨,有一个名叫益的大臣劝说: “唯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于是舜班师回朝,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