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试--城市规划原理答案(09Q工程专升本)模拟题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9175917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笔试--城市规划原理答案(09Q工程专升本)模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笔试--城市规划原理答案(09Q工程专升本)模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笔试--城市规划原理答案(09Q工程专升本)模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笔试--城市规划原理答案(09Q工程专升本)模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笔试--城市规划原理答案(09Q工程专升本)模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笔试--城市规划原理答案(09Q工程专升本)模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笔试--城市规划原理答案(09Q工程专升本)模拟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规划原理(专升本)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干道网密度: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在城市用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通常用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表示。2城市功能:城市功能也称城市职能,由城市的各种结构性因素决定的城市的机能或能力,是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和所起的作用。3中心商务区:是指城市中商务活动集中的地区。,是城市经济、金融、商业、文化和娱乐活动的集中地。4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

2、然环境。5分区规划:大、中城市在完成总体规划后,根据需要对城市进行分区,并编制分区规划。它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为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6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指国家确定的、在城市中不可移动的文物,以及城市 中的历史遗迹 、历代遗址、古代和近现代杰出人物的纪念地、古木、古桥等构筑物。7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和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8有机疏散理论: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又可分为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地段。9城

3、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做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10居住密度:居住区内的人口数或住房套数与居住区面积之比,分毛密度与净密度两种。毛密度指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或住户房套数与居住区总面积(包括住房用地及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人行道)。而净密度则仅按住房用地计算。二、填空1中国21世纪议程上海行动计划所确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高效繁荣的经济 ;有序公正的社会;_优美和谐的生态 。 2城市用地从地理上可分为: 、 、 、 等。 3城市功能的特征: 整体性 、 结构性 、 层次性 、 开放性 。4城市形态是 城市整体 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 空间地域 的分布状态。5公路车站

4、称为长途汽车站,按其使用性质不同,可分为客运站、货运站、 技术站 、 混合站 ;按其车站所处的地位不同,可分为终点站、 中间站 、 区段站 。6城市功能也称 城市职能 ,是由城市的各种结构性因素决定的城市的 机能或能力 ,是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和所起的作用。7城市功能是 主导的 、 本质的 、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8三国的曹魏邺城规划已经采用了 城市功能分区 的布局思想。9城市公共空间分 开放 空间和 专用 空间。10公路车站称为长途汽车站,按其使用性质不同,可分为客运站、货运站、技术站、混合站;按其车站所处的地位不同,可分为终点站、中间站、区段站。11

5、对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分析主要是对 地质 、 水文 、 气候气象 和 地形 几方面进行分析。12城市给水工程,按其工作过程,可分三个组成部分:取水工程、 净水工程 、 输配水工程 ,组成给水系统。13南方城市管线工程,一般可分为_给水管道_、_排水管道_、_电力线_、_电讯线_和_燃气管道等几类。14城市规划编制分总体规划和 详细规划 两阶段。相对应层面上分 城市发展战略 和建设控制引导。15 岸线 分配总的指导思想是“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统一规划、各得其所”三、单选1中国古代城市哪个时期强调方位的概念?( )A三国 B战国 C唐朝 D秦朝2城市人口中的社会劳动者按其从事劳动的行业性质划分,各占

6、其总人口的比例,是城市人口的( )。A年龄构成 B产业与职业构成 C劳动构成 D家庭构成3( )保护的内容一般可归纳为:建筑的保护、街道格局、空间系统及景观界面的保持三方面的内容。A历史地段 B文化古城 C历史建筑 D历史名都4城市结构的主要构成部分是( )。A城市中心 B城市交通 C工业区 D居住区5( D )的成就是完成了两个大型道路系统的十字交叉和两圈环形道路:是将城市理解为一个“网络”来组织空间的运动。A恩维的卫星城镇理论 B索里亚?玛塔“线形城市”C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D奥斯曼的“巴黎改建”6我国古代( )时期对“国土”进行全面的勘测,国民开始迁居到安全处定居,居民点开始聚集,向城

7、镇方向发展。(同第15题)A夏代 B春秋战国 C三国 D商代7( )表现和控制着住宅区外部居住环境和室内居住环境质量。A建筑用地平均住宅建筑面积B住房用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C人均用地人均住宅建筑面积D实际用地实际住宅建筑面积8排水工程包括( )及排水管道系统。A雨水管道系统 B污水处理厂 C.排水井 D蓄水池9干道恰当的间距为( ),相应的干道网密度为2-3km/km2。A.600-l000m B.600-900m C.500-l000m D.500-900m10城市道路按城市骨架分类为( )。A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类B高速路、生活性道路、交通性道路、支路C快速路、主干路、生活性道路、

8、交通性道路D快速路、全市性于道、交通性道路、支路11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一般可归纳为:建筑的保护和( B )的保持三方面的内容。A空间格局、街道系统及民俗区域B街道格局、空间系统及景观界面C空间格局、街道格局及民俗系统D街道格局、空间系统及民俗景观12干道恰当的间距为600-l000m,相应的干道网密度为( )。A.l-3km/km2 B.2-4km/km2 C.3-4km/km2 D.2-3km/km213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定主要分为( )三大类。A一类用地、二类用地、三类用地B自然条件评定、建设条件评定、经济性评定C宏观区位、中观区位、微观区位D适于建设、不适建设、劣质用地14在中国,非农业

9、人口2,000人以上即可设镇;非农业人口( )以上可设市。A.30,000人 B10,000人 C50,000人 D60,000人15我国古代( )时期对“国土”进行全面的勘测,国民开始迁居到、安全处定居,居民点开始聚集,向城镇方向发展。A商代 B春秋战国 C三国 D夏代四、简答1进行用地评定时要注意哪些因素。城市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用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生态系统需求、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其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城市建设必然要落实在土地上,因此对于工程地质的条件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而突

10、现其重要性。但是工程地质条件也可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其他相关自然因素的间接影响,前者与后者有着互动或互制的关联性,一些工程地质条件较佳的地区可能也是生态环境的敏感地带如湿地或某种生物栖息地。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对于城市用地自然环境条件需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与评价。进行城市用地质质量综合评定,须要注意以下几点:(1)用地评定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基础工作。用地评定工作主要是为城市总体规划服务的。但在进行局部地区的详细规划时,有时也须对环境条件作更为具体的分析与评价以适应规划与工程设计的需要所以用地评定的内容与深度要根据不同规划阶段的需要相应地拟定。(2)城市用地评定需要超越狭隘的建设视

11、野转变为全球的人居视野,对于城市用地的评价不能仅仅考虑建设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还需要考虑用地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保证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于自然的生态和谐。(3)用地评定不应只是各个环境要素单独作用的总和。而是要从环境的整体意义上学察它们相互的作用及其后果,综合地鉴定其利弊。同时也要尽可能预计到城市建设的人为影响给自然环境条件带来的变化,对用地质造成新的影响并作为评价环境质量的一个因素先期加以考虑。(4)要注意用地所在区域的环境背景的可能影响。城市用地无论是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气候等条件往往都受到区域状态的牵制如地震、洪水侵害,地下水的补给、滑坡与泥石流等方面的区域关联性。(5)

12、用地评定要因地制宜,按照用地的自然特性,抓住主导环境条件对之分析与评价,并对与之相关的其他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可能产生次生的、后发的、联动的影响作出评价。(1)用地评定的内容与深度要根据不同规划阶段的需要相应地拟订;(2) 要注意用地所在区域的环境背景的可能影响;(3) 要因地制宜,按照用地的自然属性,抓住主导环境要素进行分析与评价;(4)不只看各个环境要素单独作用的总和,而是从环境的整体意义考察它们的相互作用及后果。2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加速阶段当城市化超过30%时,进入了

13、快速提升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以上。稳定阶段农业现在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经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3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内容。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主干法。它是约束城乡规划行为的准绳,是我国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行政的法律依据,也是城乡规划编制和各项建设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2)从属法规和专项法规,主要形式如下:(1)行政法规:主要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相关法律制定的关于城乡规划特定领域的法律性文件,典型的如风景名胜区条例。

14、(2)地方性法规:主要是特定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制定的城乡规划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典型的如北京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和河南省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办法。(3)部门规章:建设部根据城乡规划法制定的一系列城乡规划部门规章,典型的如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还同国务院其他相关部门共同编制发布了一些与城乡规划关系紧密的部门规章,典型的如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4)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城乡规划方面的地方规章,典型的如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天津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细则。(5)城乡规划技术标准(规范):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是城乡规划行政的重要技术性依据,也是城乡规划行政管理具有合法性的客观基础。3)相关法:在我国,与城乡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覆盖法律法规体系的各个层面,涉及土地与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市政建设等众多领域,是城乡规划活动在涉及相关领域时的重要依据。(1)城市规划法;(2) 城市规划实施性行政法规;(3)地方城市规划法规;(4) 城市规划行政规章;(5)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6)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7) 城市规划文本。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