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幼师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9172933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幼师专业课程建设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职幼师专业课程建设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职幼师专业课程建设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职幼师专业课程建设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职幼师专业课程建设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幼师专业课程建设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幼师专业课程建设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职幼师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论证报告合江教师进修校电大中专部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 (一)国家对研究主体的要求 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是提高幼儿教育水平、实现幼儿教育跨越式发展、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对学前教育发展目标要求的核心要素。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指出: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关于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要求,要“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 。“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2、要“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提出: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课程设置和

3、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德育课,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或音乐、美术)课为必修课,学生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物理、化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可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也可以多种形式融入专业课程之中。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以“三学六法”和艺术教育为主体。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教育原理学

4、,此为3学;幼儿语言教学法、幼儿音乐教育法、幼儿计算教学法、幼儿常识教育法、幼儿体育教学法、幼儿美术教学法,此为6法。除“六法”具有明显的学前教育专业特点之外,其他课程主要从邻近专业延伸(或衍生)而来。例如,从学校教育专业延伸过来的课程主要有教育学、教育史、比较教育等,并衍生出学前教育学、幼儿教育史、学前比较教育学等;从心理学专业延伸过来的课程有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并衍生出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这样的课程集合,形式上好像合乎逻辑,实际上并没有整合成充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自身特点和真实需要的课程体系,不仅内容庞杂,体系混乱,而且消耗了大量的课程资源,没有很好地

5、将师范性与职业性有机结合。教育部在面向二十一世纪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应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专业设置,课堂开发须以社会和经济需求为导向,从劳动力市场分析和职业岗位分析入手,科学合理地进行。”为此,幼儿师范教育专业在课程改革中,应尽量渗透这一思想,做到多管齐下,整体优化。 一名称职的幼儿园教师,应该学会读懂孩子。要读懂孩子,就必须会观察孩子,懂得他们的言谈举止和面部表情,了解他们情绪变化中蕴含的需要。这些应该是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功,是最重要的“技能技巧”。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空前重视,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由于就业适应性广,工作相

6、对体面,近年受到我省各中职学校的追捧,在幼儿教育专业招生人数急剧增加的同时,也存在培养标准不统一,课程设置不一致,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毕业生质量差距较大等问题。幼教专业课程是幼儿教育师资培养的核心,改革现有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课程,使之更符合现阶段师资培养实际,逐步形成统一的专业培养标准,对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幼教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课题幼师专业课程建设研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的。 (二)国内现有研究成果分析 近年来,针对中职幼师专业课程建设的课题研究不少,如盘锦市经济技术学校幼师专业语文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卢巧真的中职幼师专业理论课的教学策略研究,唐胜利的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

7、学创新原则与实践研究,郑丽秋、李赐平的中职幼师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研究,韩靖宇的幼师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研究,聂丽兰的中职幼师专业“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研究,赵杰红的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贵阳市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规范化建设研究等等。 以上这些研究成果,绝大多数是从中职幼师专业课程中的某一学科如语文、数学、音乐、舞蹈、英语口语、幼儿体育等进行研究,虽在这一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但缺少对中职幼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体把握。也有从宏观上对课程进行研究的,如“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人文素养的培养、专业规范化建设等,但这些研究只是提出一个方向性,更多的对是学校教育教学方

8、式的研究,没有从中职幼师学习过程中赖以依靠的“介质”-课程上进行研究。这些研究都提到在目前阶段幼师教育体制中存在学生在素质、能力、适应性等方面存在着怎样的差异,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差异对他们的专业化有怎样的影响,对此没有人深入的研究。有些研究都详尽描述了幼儿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方案构想,但是这些课程的设置、比例安排的科学依据何在,这些课程方案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与论证。 由此,我们认为,对幼师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三)现状分析 我校是泸州电大合江函授站的附属中专部,受合江县教师进修校行政管理。目前学校开设的幼师专业课程,主要是以四川广播电视大学200

9、9年学历教育(学前教育专科)教学计划(代码09C3921B0)为准。这一课程设置主要采取以学科课程为主、活动课程为辅、适当增加隐性课程活动的方式进行,虽是一个好的课程设计,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实施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课程设置过细、统得过死,专业面向过窄,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其结果是造成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只重视知识传授而轻视学生创造力培养、重视艺术技能而轻视学生教育技能的提高,这明显是与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改革走向不符,以至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不能很好的适应职业变化后的需要。 2、职业教育课程特色不突出,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的学习和见习、实习教学分割排列,其结果是职业教育的针对

10、性和实用性不强,各门课程自成体系,缺乏应有的沟通,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最终造成学生应有素质和能力的缺乏。 3、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及内容缺少弹性,缺乏一定数量的选修课。其结果是不利于学生个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教学内容陈旧部份的及时更新,内容脱离实际的情况比较严重。造成学生应对毕业后工作内容增加和变化等多方面的能力的缺乏。二、选题价值意义 (一)理论价值意义 构建符合幼师专业特点和需要的课程体系,是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核心。这是一件充满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布鲁纳说过:“一门课程对教师比对学生更有意义。如果这门课程不能改变、鼓励、困扰以及启发教师,那它对他们所教的学生将不会发生影响。供教师教学

11、用的课程必须是第一流的。如果它对学生有什么影响,它势必凭借对教师已经产生的影响而表现出来。”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幼师专业需要的课程体系,最要提防的是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只追求经济效益、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幼师专业课程建设这个课程体系蕴含着一根“培养人-培养教师-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主线。如果以此为目标进行课程建设,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内涵建设的质量,有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也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现实价值意义 现阶段幼师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在研究能力、专业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专业技巧等诸多方面都无法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师资的要求完全相适应。幼师教育专业培养是幼儿教师成

12、长的最主要途径,而幼教专业课程则是幼儿教育师资培养的核心。改革现有中等职业学校幼师教育专业课程,使之更符合现阶段师资培养实际,逐步形成完善的专业培养标准,对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幼师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三、研究设计 (一)课题界定(所选课题的内涵,外延解释) 幼师是教师队伍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负责教育学龄前儿童也就是幼儿。幼师主要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帮助他们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决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专业是指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生活生产实践中,用来描述职业生涯某一阶段、某一人群,用来谋生,

13、长时期从事的具体业务作业规范。也指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中国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学校性质设置各种专业。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它包括文化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隐性课程。文化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包括阳光体育、大型活动、兴趣小组等,实践课程包括社会调查、学生会、团委等学生团体组织的自主活动、综合实践活动,隐性

14、课程包括除了上述三类课程,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环境、学校的文化建设、家校社会一体化等。课程的作用:(1)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2)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3)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4)对学校进行管理与评价提供标准。 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 幼师专业课程建设研究就是针对幼师专业的在校学生的学习课程内容和内容比例进行调整,通过对现有课程有意识的留、删、添、减、合,以达到培养适应时代和社会要求的可以转型的合格的未来幼儿

15、教师。幼师专业课程是研究的主体。 (二)研究目的 培养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有赖于科学的课程设置。当前的幼儿园教育较之过去在教学思想、教学依据和标准、教学科目、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师幼关系上都有所不同,但许多学者在不同程度上指出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滞后于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课程,均存在问题。师范教育中“学术性”与“师范性”的两难问题在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有学者认为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对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重视程度及其课程设置问题, 二是对理论和实践的重视程度及其课程设置问题。课程设置显露出“重理论轻实践,重文化素质轻教学技能”的弊端;中等幼儿师范课程偏重艺体。另外,幼儿师范学校还存在着忽视实践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实习时间短,效率低,缺乏有效指导等。 针对当前幼儿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对幼儿教师素养提出的要求,许多学者都提出应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精于从事基础教育的幼儿教师。在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综合素质较强的、合格的幼儿教师的大前提下,幼儿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体现出层次性,从纵向上看,应有不同的学历层次。 纵观各种课程建设方案,尽管不同的课程方案所采用的课程体系、开设的学科以及课时比例各具差异,但是这些课程建设构想都表现出以下的特点。第一,强调夯实基础课程,提高幼儿教师的基础文化素养。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