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化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9158171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 化学实验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 - 化学实验教学目的:1 认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2?复习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3?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教学重点: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教学难点:设计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的体会和领悟。课时安排: 1 课时引入化学实验是化学认识的源泉,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1 ?科学性2. 安全性3 ?可行性4?简约性引入

2、 化学实验从传统的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为主发展到探究性实验为主,教师通过启发性讲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板书 二、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原则1 ?科学性的原则。所设计的实验应该符合科学道理,不能凭空捏造2 ?对照性的原则。要设计一个对照性的实验,要想这个实验更能够说明问题,一定要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实验。3?等量性的原则。所设计的实验中的平行反应,试剂的取用应该是等量的。_4?单因子的变量原则。对某个实验的影响,会有很多的因素,实验正是要人为控制条件,使众多变量中,只能有一个因素是变量,其余几个是一样的。板书 三、探究性实验的设计1 探索性探究实验的设计这类实验方案设计过程重在分析

3、比较,操作中的现象是对方案设计合理与否的检验,以及探究性结论得出的重要依据。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可能会多种多样,实验方案相应也会教多,只要无明显失误或不妥,均可由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之后再将方案修正完善。例 1 ?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褪去。对于红色消失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I和HCIONaOH中和了所致;乙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IO具有强氧化性使红色酚酞变成了无色的物质。 分析 : 如果红色消失的原因是因为酸碱中和,则红色可能重现,如果红色消失的原因是因为被氧化,则红色不可能重现。 实验设计 : 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

4、中再滴入一些NaOH溶液,若红色重现,则是因为HCI 和 HCIO的酸性所致;若红色不再重现,则是因为HCIO的强氧化性所致。例 2.对于C&和HCO结合H+能力,甲认为HCO结合能力强,理由是在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碳酸氢钠固体中产生气体速率快;乙认为2 +CO结合H 能力强,理由是在同一温度下同浓度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前者大于2 与 M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2+O+CO,在 分析: COCO +H= HCOHCO+H =H3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溶液里滴加盐酸,若2HCOCO 结合 H+能力强,则不会马上产生气泡, 结合M能力强,马上有气泡产生。

5、实验设计 : 取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碳酸钠的碳酸氢钠溶液放入同一试管中,再滴加 盐酸,如果马上有气泡产生,则是2+CO 先结合 H; 如果是滴入一定量盐酸后才产生气泡,则2+是 CO 先结合 Ho例 3?在室温下,把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没有明显的反应现象。对此,甲认为这是铜在浓硫酸里发生钝化现象;乙认为室温下铜片放入浓硫酸中看不到明显的现象,主要是因为铜与浓硫酸在室温下反应速率很慢。分析 : 如果铜发生钝化,则表面会覆盖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一般情形下难于反应。实验设计 : 在烧杯中放入一块铜片,再加入适量的浓硫酸,使铜片浸没在酸中,稍待片刻,用镊子取岀,用水洗净铜片表面的酸液。将用浓酸处理过的铜片

6、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如果表面有白色的物质析岀,溶液的颜色变蓝,说明铜在浓硫酸里没 有产生钝化现象, 乙的说法正确。 如果表面没有白色物质析岀, 溶液的颜色也无明显变化,则甲的说法正确。例?加热稀氨水,溶液中的 ) 有什么变化?甲认为溶液中的增大,理由是4C(OH )C(OHNH.H2O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平衡:NH+HO-_ b_ i +NH.HNH+OH,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当升高温度后,22 -平衡就会向电离的方向移动,所以氨水中的C(OH) 增大。乙认为一般加热有利于电离,但氨水受热时反而不利于NH.H2O的电离,这是因为受热时氨易逸岀,下列平衡:NH+H2

7、O-岂 NH.H2+C(OH )减小。 NH+OH 向左移动,使分析 : C(OH )改变可以由酚酞试液的颜色变化来判断。酚酞试液遇碱显红色,如氨水中的 C(OH)增大,则颜色变深;若氨水中的C(OH)减小,则颜色变浅。实验设计 : 在试管中注入滴有酚酞的氨水,并在试管口套上小气球( 防止氨污染空气 ) ,加热,如颜色变浅,则加热使氨水中的C(OH )减小,乙正确;如颜色变深,则加热使氨水中的 C(OH)增大,则甲正确。板书 2 ?验证性探究实验的设计这类实验的目的主要是验证化学假说和理论,注意说服力要强。例 5?请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证实2AIO2 结合 H+的能力比 CO强,供选试剂:

8、NaOH溶液、 AICI 3 溶液、 CuSQ溶液、 pH试纸、 NaHCO溶液、 FeCb溶液 ( 仪器自选 ) 。+2应选试剂;操作要点;( 3) 能证明 AIO2结合 H的能力强于CO的反应的原理的离子方程式。 分析 : 该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如果AI0 2和 HCO相遇时,生成AI(OH) 3 白色沉淀,即可 AI0 2 结合 H+的能力强于 C02 解答 : 应选试剂:NaOH溶液、 AICI 3 溶液、 NaHCO溶液2AICI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逐滴加入NaOH( ) 操作要点:取少量的3溶液直至 产生白色沉淀恰好全部消失;向其中再滴入NaHCO溶液至足量。( 3) 离子方程式:

9、AIO2+HCO+fO = AI(OH)3;+CO板书 3 ?综合性探究实验的设计例 6 ?已知镁能跟盐酸、醋酸反应,产生氢气。即:Mg+2HCI = MgCI 2+” fMg+2CHCOOH = Mg(CHCOO2+H2 f请用镁粉、盐酸和醋酸为原料证明在同温同压下,当上述两种酸的物质的量相同时,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相同。若收集到的氢气体积不同,则请推测氢气体积不同的原因。分析 : 因为该实验是比较性实验,故在设计时要控制好两实验的条件( 镁粉质量、 盐酸、醋酸浓度体积要完全相同,产生氢气的实验装置要完全相同,实验时的外界温度压强要相同 ) 。具体如下:A、组装如图装置B 气密性检查C 取下

10、反应发生装置,分别加入镁粉和盐酸或醋酸,再重新连接好装置D打开分液漏斗向烧杯加入100mL O.lmoI.L-1 盐酸或100mL O.lmoI.L-1 醋酸、E、测量烧杯中水的体积,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影响生成氢气的体积大小因素有:一是产生氢气的量,所取的两种酸的浓度,量取两种酸的体积大小;实际参加反应的两种酸的量 ( 因反应放热,两酸挥发而减小的程度不同) 。 二是收集氢气时的温度压强不同,由于两者酸性强弱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瞬间放岀的热量不等,导致容器中的温度压强不同。板书设计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案例一、 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1 科学性 2 ?安全性 3 ?可行性 4 ?简约性二、 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原则1 科学性的原则2 ?对照性的原则3 ?等量性的原则4 ?单因子的变量原则三、 探究性实验的设计1 探索性探究实验的设计2 ?验证性探究实验的设计3 ?综合性探究实验的设计能力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