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短文两篇(4)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915621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短文两篇(4)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6短文两篇(4)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6短文两篇(4)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6短文两篇(4)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6短文两篇(4)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短文两篇(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短文两篇(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铭”“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2.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3. 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过程与方法】1. 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 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 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2. 领悟文中君子的高洁品质,并把其化为自己对崇高道德的追求。导语设计设计1:(背景导入)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

2、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设计2:(激发兴趣)来到嘉兴,就不能不说南湖,谁给我介绍一下南湖?(红船,南湖菱)南湖还有一种特产,就是“南湖菱”。谁来介绍一下?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称“菱角”,南湖菱与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样,是无角菱。据说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会变成无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菱”与“灵”相通,据说,吃了南湖菱会让人有灵气,南湖菱养育了充满灵气的嘉兴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学眼睛都水灵灵的,个个都充满了灵气啊。远在唐朝的时候,嘉兴就孕育了一

3、个充满灵气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刘禹锡。他出生在嘉兴,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灵气。他在老师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满腹经纶。19岁时游学当时的京城长安。22岁就进士及第,后来年纪轻轻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员,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写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写的文与柳宗元齐名。我们小学里就学过他的一首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月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设计3:(激情导入)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称颂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

4、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设计4:(哲理导入)世间万物,总能引起人们对生活的沉思。一些事物所具有的品质,也经常引起人们的联想,并借以鞭策自己过更高尚的生活。今天,我们就学习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看一看作者对莲花的品质作了怎样的联想,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志。第1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重点)(重难点)2. 积

5、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背景介绍,检查预习1. 题解: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判官,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

6、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2.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目标导学二:初读美文,整体感知1. 准确朗读全文,要求: 读准字音,如“馨xin”、“牍du 结合课文注释理清思路。2. 结合课文,组织学生依次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明确:不矛盾。题目

7、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处的“陋”是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这虽是陋室,但作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 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明确:这是作者向深处开拓主题。采用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杨子云的名室

8、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只要我继续修身养性,我的陋室也将被后人称道,我本人也会和诸葛亮、杨子云那样被后人景仰。 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教学提示】背景介绍,可小组合作完成,然后再分别汇报,这样效果更好。【学法指导】铭文特点: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教学提示】可指名朗读,在此基础上同桌讨论、交流。【学法指导】类比:类比修辞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类比的作用:就是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更浅显形象地加深本体事物

9、理解,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明确: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龙,这水就是灵水。作者在这里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了。文章先用山水起笔,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写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后文的“德馨”。3. 学生小结本文思路,明确本文构思新颖、文意通达、句句相连、波澜起伏、耐人寻味的写作特点。目标导学三:品味剖析,领悟意境1. 组织学生领悟以下语句: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学生想象句中之景,用语言描绘,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台阶上长满青苔,可

10、见房子常年失修,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可见环境的荒凉冷落。“上”字写出了苔藓从台阶上爬到陋室,仿佛要听听主人在说什么。“入”字则写出了青草仿佛在窗口窥视主人在干什么,这里采用拟人手法,把苔藓青草写活了,赋予它们以人的灵性。我们已忘却陋室的凄凉荒芜,而感受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同时文句也流露出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 “鸿儒”可换成“群儒”吗?“金经”可换为“五经”吗?明确:“鸿儒”不可换成“群儒”,因“群儒”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金经”也不可换为“五经”,因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上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感情的折射。2. 品读以上文句,体会意境美。目标导学三:赏析诵读

11、,欣赏形式1. 引导学生了解:本文是一篇骈文。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骈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骈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2. 学生有节奏地自读全文,体会韵律节奏之美。3. 引导学生明确: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是托物言志。“托”的对象是“室”,表现的是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重视自身修养的志趣。目标导学四:写作尝试,拓展迁移1. 背诵陋室铭。2. 为进一步体会中国文人那种超脱红尘的宁静和宠辱不惊的恬静坦

12、然,可推荐学生阅读以下篇目:陶渊明饮酒、梁实秋雅舍、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3. 仿写一篇铭示例(一):交友“铭”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嫉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类比的逻辑推理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在文学中,类比属于比喻范畴,与明喻、隐喻紧密相连,但又同中存异。类比是扩展式的比喻,所涉及的两事物间的相似点往往非止一端,各各对应,形成逻辑推理的前提。【教学提示】可以分组合作,教师补充完善。【学法指导】意境:

13、就是作者通过将思想、立意、情感与文章中所描绘的具体景象,达到了水乳交融、顽昧融合的境地。也可以说是作者将通过视觉得到的物像,运用理性的思维方式,不断地对物像进行提炼与升华,最终达到精神层面的享受。有许多散文创作者认为,意境纵然是由对具体物像的刹那触动而取得,但那是很粗糙的,还需要不断的提炼和雕琢,才能展示其真正的美。示例(二):奥运铭国不在大,技高成名,人不在多,参与就行.斯是奥运,众星如云.队员现绝技,教练出奇兵场上争金牌,场下叙友情可以破记录,论输赢,有拼搏之雄姿,有交流之文明.东方雄狮怒,西方苍鹰鸣.国人云:看我奥运.4.结束总结:刘禹锡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

14、。但是一间陋室哪里困得住你的铁骨,一片青苔哪里遮得住你的壮志,一本金经哪里掩饰得住你心中的豪情?我清晰的听到,从那间陋室里,传来一个不羁声音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就像一块璞玉,必须经过石匠的精心雕磨,才会成为真正的宝玉。所以散文意境的创设一般要经历感应、孕育和激变三个阶段。板书设计陋室铭(托物言志)1. (13句)比喻起兴,引出陋室。2. (47句)写景叙事,描写陋室。3. (8、9句)古贤自比,表明心志。第2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说”的特点;(重点)2.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与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学习过程(难点)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指导朗读1.板书课题:爱莲说

15、周敦颐(dunyi)注意“颐”字的写法,左边中间【教学提示】是个“口”,不能写成“臣”字。“莲”是上下结构,“卄”应在“连”字采用跳读方之上。式;小组互动、2.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交流,班级中展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那么示。“爱莲说”这个题目该如何理解呢?【教学提示】归纳: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这个环节可以用3.指导顺畅朗读屏幕展示,也可用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在自己认为难读难小黑板。评点时,写的字下画上横线。 让学生利用工具书、互相交流解决难读难写的字。 让两位学生上黑板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甚蕃(fan)淤(yu)泥濯(zhu6)清涟(lidn)不染(fdn)亵(xie)玩隐逸(yi)噫(yi)鲜(xidn)有闻 学生齐读课文。4.指导诵读课文注意形义的点拨。明确诵读要求: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冋。古人读诗文用的是吟诵的方法,语气比较舒缓,抑扬顿挫,很有韵味。我们在读文言文时,可以借鉴古人的读书经验。【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