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9152134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0.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厂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污水处理厂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污水处理厂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污水处理厂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污水处理厂设计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厂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厂设计说明书(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说明书1 目录2第一章 设计概述3第二章 工艺流程及说明3第三章 构筑物设计计算5第一节、污水处理系统设计计算51、泵前粗格栅52、污水提升泵房73、泵前细格栅74、曝气沉砂池95、平流式初沉池106、常规曝气池117、辐流式二沉池128、接触池13第二节、污泥处理系统设计计算14一、污泥泵房设计计算14二、污泥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141、辐流式浓缩池142、污泥消化池153、贮泥池174、污泥脱水房18第四章 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图18第五章 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19第一章 、设计概况设计任务:(1)任务来源某海滨城市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地址条件较好,人口100万,工业废

2、水中难降解有毒物质较少,要求设计城市污水厂。(2) 有关资料n 该市排水工程规划建议采用150L/人dn 公共建筑排水量:300m3/dn 工业废水量:3000m3/dn 混合污水(城市污水)水质为:BOD5230mg/L,SS300mg/L,PH7.0n 处理后排入河流,需满足城市污水排放标准n 夏季主导风向:东南n 进入水厂污水干管D1000mm,管内底标高23.64mn 地面平均标高:26.25mn 本设计假定最高洪水水位为24.32m,高程布置以此作为标准使核算出水水位比其略高,以实现依靠重力从高向低的自由流。第二章、工艺流程及说明一、处理工艺的选择:由原始资料可以看出,该城市为大城市

3、,排出的水量较大,但是,水质较好,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污水和污泥负荷较小。生活杂用水等,水质及其稳定性要求高,因此根据混合污水水质、水量以及污水厂功能和环境要求, 长期安全可靠地运行,我们选择合理、可靠的传统活性污法处理工艺。下图为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图:图1 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图废水通过排水管网收集,流入污水处理部分,流经格栅去除较大悬浮固体物.出水再送入平流式初沉池,在初沉池中去除小部分BOD5,大部分悬浮物在自重下沉淀形成污泥,经管网收集进入污泥浓缩池.经初沉池后的废水再流经曝气池,采用表面曝气,投加悬浮填料使活性污泥体系稳定,去除绝大部分BOD和部分SS.废水进入二沉池进一步去除BO

4、D和SS.使排水达标.二沉池中的部分污泥进行回流,流至曝气池进行污泥接种,剩余污泥送至污泥浓缩池,对初沉池和二沉池中的混合污泥进行浓缩,然后进入后续处理(外运或焚烧).二、流程主要构筑物介绍:1、格栅因为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中含有一定量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所以在处理系统之前设置格栅,以截留这些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防止堵塞后续处理系统的管理、孔口和损坏辅助设施。格栅可以根据格栅条的净间隙不同而分为粗格栅、中格栅以及细格栅,分别用于截留不同粒径的杂物而设计,也可以根据栅渣量的大小二选择不同的清渣方式,可采用人工清渣或机械清渣。本设计采用粗格栅和细格栅进行隔渣,分别设置在污水泵房前后,以去除不同

5、大小的废渣,由于栅渣量较大,采用机械清渣方式。 2、初沉池初沉池是作为二级污水处理厂的预处理构筑物设再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前面。处理的对象是悬浮物质(SS约可去除40%55以上),同时也可去除部分BOD5(约占总BOD5的2540,主要是非溶解性BOD),以改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条件并降低其BOD负荷。初沉池按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和辐流式沉淀池。本设计采用了成本较低,运行较好的平流式沉淀池,该池施工简易,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 3、瀑气池本设计中污水处理厂要求处理效率高;并适合 处理要求高、水质稳定的废水,因此,选用了常规瀑气池。 4、二沉池二沉池在

6、二级处理中,在生物反应池构筑物的后面,在活性污泥工艺中,用于沉淀分离活性污泥并提供污泥回流。二沉池与初沉池相似,按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同样可分为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和辐流式沉淀池。本设计采用辐流式沉淀池。其特点有:运行好,较好管理。 5、浓缩池浓缩池的作用是用于降低要经稳定、脱水处置过程或投弃的污泥的体积。污泥浓缩后污泥增稠,污泥的含水率降低,污泥的体积大幅度地降低,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其他工程措施的投资。污泥浓缩的方法分为重力浓缩、气浮浓缩和离心浓缩等。本设计针对污泥量大、节省运行成本,采用了重力浓缩方法。三、 设计规模的确定1、设计规模生活污水排放量:150100000010-3=150

7、000m3/d总污水量:150100000001000+300+3000=153300m3/d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以平均时流量计算:Q平=153300m3/d=6387.5Qmax=1.77m3/s水质:BOD5=230mg/L SS=300mg/L出水:BOD520mg/L SS30mg/L2、设计流量设计时,不考虑工业废水流量的变化。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Kz=2.7Q生0.11=2.7(150000103243600)0.11=1.19最大设计流量:Qmax=1500001.19+300+3000=181800m3/d最小设计流量以平均时流量计:Qmin=Q平=6387.5m3/h3、处理

8、程度计算 BOD5去除率:E1=230-20230100%=91.30%SS去除率:E2=230-30230100%=90.00%第三章、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第一节、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计算1、 泵前粗格栅(1)、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Q1=Qmax=7575.00m3/h=2.10m3/s 栅前流速:V1=0.8m2/s 过栅流速:V2=0.9m2/s 栅条宽度:S=0.01m(设计采用迎水面为半圆形的栅条) 格栅间隙:e1=50mm 栅前部分长度:0.5m 格栅倾角: =75 单位栅渣量:1=0.01m3栅渣/103m3污水 进水渠展开角:1=20 (2)、设计计算 栅前水深h: 根据最优水力

9、断面公式计算得:栅前槽宽:则栅前水深. 栅条间隙数n:取n=40条 栅槽有效宽度B: B=s(n-1)+en=0.01(40-1)+0.0540=2.39m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L1: . 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2: . 过栅水头损失h1: 取k=3, 栅条断面为迎水面为半圆形的矩形,则:=1.83 . 栅后槽总高度H: 取栅前渠道超高h2=0.3m,则:栅前槽总高度H1=h+h2=1.15+0.3=0.1.45m 栅后槽总高度H=h+h1+h2=1.15+0.026+0.3=1.48m . 栅槽总长度LL=L1+L2+0.5+1.0+0.77/tan=0.14+0.70+0.5

10、+1.0+1.45/tan75=2.73m . 每日栅渣量=Qmax186400Kz1000=2.100.01864001.21000=1.51m3/d2、污水提升泵房(1)、泵房设计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方案,污水处理系统简单,对于新建污水处理厂,工艺管线可以充分优化,故污水只考虑一次提升。污水经提升后入平流沉砂池,然后自流通过、初沉池、二沉池、曝气池、浓缩池及接触池、消化池,最后由出水管道排出。污水提升前水位24.34m(既泵站吸水池最底水位),提升后水位29.77m(即细格栅前水面标高)。所以,提升净扬程h=29.77-8.31=5.96 m水泵水头损失取2m,安全水头取2 m从而需水泵

11、扬程H=2+2 +h=9.96m根据所选水泵,经估算采用占地面积为2.5278.54m2,圆形泵房直径5m,高出地面3m,泵房为半地下式,地下埋深4m,水泵为自灌式。3、泵后细格栅 、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Q1=Qmax=7575.00m3/h=2.10m3/s 栅前流速:V1=0.8m2/s 过栅流速:V2=0.9m2/s 栅条宽度:S=0.02m 格栅间隙:e=10mm 栅前部分长度:0.5m 格栅倾角: =60 单位栅渣量:1=0.10m3栅渣/103m3污水、设计计算 格栅前水深h1: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计算得:栅前槽宽,则栅前水深 、栅条间隙数n: 取n=190 设计两组格栅,每组格栅

12、间隙数n=95条 、栅槽有效宽度B2:B2=s(n-1)+en=0.02(95-1)+0.0195=2.83m 则:总槽宽:2.832+0.25.86(考虑中间隔墙厚0.2m)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L1: 、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2: 、过栅水头损失h1 取k=3,则: 、栅后槽总高度H: 取栅前渠道超高h2=0.3m,则栅前槽总高度H1=h+h2=1.15+0.3=1.45m 栅后槽总高度H=h+h1+h2=1.15+0.48+0.3=1.93m 、栅槽总长度L:L=L1+L2+0.5+1.0+1.45/tan=0.74+0.37+0.5+1.0+1.45/tan60=3.19m、每日栅渣量=Qmax186400Kz1000=2.100.10864001.21000=15.12m3/d0.2m3/d、计算草图如下:4、曝气沉砂池(1)、设计参数 设计中选择2组曝气沉砂池,分别与格栅连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