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总结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总结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9134905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总结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年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总结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年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总结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年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总结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年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总结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总结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总结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总结(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年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总结|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一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根据省、市关于开展全省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理情况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我们周密组织,认真安排,及时下发文件通知,利用二个月时间对全县的“三资”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现将县自查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10个乡(镇),17个行政村,农业人口5万人,共有60.23万亩耕地,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三权不变、便民高效、民主理财、群众受益”的原则,严格按照“一清三建”的方法步骤来开展工作。高度重视,并下发了XX县区农村“三资”管理制度,采取

2、有力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一)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情况 一是资金管理情况。各乡(镇)都能严格执行国家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建立了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村集体收取各项收入时,都使用统一的专用票据;村集体存款各村只有一个帐户,能严格执行帐、款分管,全乡村级财务帐目、资金都是由乡镇会计核算服务中心代管。 二是资产资源管理情况。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能够按照有关规定清产核资、明晰产权、登记造册,确认其所有权和使用权;村集体资产的取得、变更或终止,资产经营方式的确定或变更,资产的购置、变卖、报废等事项,大部分经村民(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讨论决定;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出让,一般经村“两委”会议研究

3、。 (二)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的进展情况 一是组织实施情况。为保证“三资”清理工作顺利推进,按照省清理工作要求, 、成立了业务指导组,负责对全乡10个乡(镇)的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明确工作职责,切实负起责任。各村也都成立相应的清查小组,各级组织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对一级领导。 、加大宣传力度,我县结合本县实际,注重创新,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切实加大宣传。 3、是把握关键,即时间段及清理的内容;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截止目前,各乡(镇)清理工作已经基本到位,并建立“三资”台账。 二是清理核查农村集体“三资”情况。由乡(镇)组成的“三资”清查小组,按照清理核查的范围全面进

4、行核查,如实填报核查结果,并将这些数据通过召开会议、张贴在公开栏上等方式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对各村的“三资”情况进行分类汇总,登记造册,建立台帐。每册台账一式两份,一份由村委会保管,一份由乡“三资”会计核算服务中心保管。到目前,全县73个行政村已全面完成了自查自纠阶段工作任务,已全部实现“三资”计算机管理,建立了市、县、乡三级联网信息化监管平台。据统计,村集体债权总额401.6万元,村集体债务122311万元,村集体资金账面余额2964.95万元,村集体资产折价26619.97万元,资源总量95.35万亩(农用地70.07万亩,其中:耕地6.23万亩,建设用地15.36万亩,未利用地.92万亩

5、)村集体经济合同总件数343件,经济合同金额2774.6万元,查处案件数量2件,处理人数2人,涉案金额8万元,其中:收回违纪违法案件金额8万元。 三是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制度。各村都建立了农村集体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农村集体收入管理制度、农村集体支出管理制度、农村集体费用管理制度、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等监管制度,制定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的业务流程图。 二、取得成效 一是规范了财务管理,有效堵塞了管理上的漏洞。使会计基础工作得到加强,村级财务和村级资产、资源管理有序,收支清晰,杜绝了暗箱操作和违规操作,控制了乱报销、乱开支行为,防止了集体资产的流失。 二是摸清了农村集体“三资”现状。通过核实

6、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摸清了村集体家底,进一步理顺了村级财务关系,各乡(镇)根据“三资”清理核实结果建立健全了“三资”台账,为规范管理村级财务,按程序发包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搭建了规范村级“三资”管理的平台。逐步建立健全了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及审计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结合各村实际确定了各村的财务审批权限,加强了对村集体资金的管理;对村集体资产、资源实行联合协管和招投标制度,规范操作程序,确保资产资源的保值增值。 四是化解了社会矛盾。由于我们对资金实行了有效监管,减少了集体资金的流失,对资产资源的透明处置阳光操作,广大人民群众非常满意,干群之间的

7、矛盾也越来越少,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农村的信访量有所减少,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五是奠定了预防村干部腐败的基础。通过对村集体三资的清理,摸清家底并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加强管理,能够有效杜绝农业承发包和资金体外循环漏洞,减少村干部职务违纪的机会,为预防村干部腐败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问题 一是“三资”制度落实还留有死角。 1、个别村存在坐收坐支现象,收入不能够及时入账;2、私下变卖资产,不在村、组账中进行核减;3、部分村、组土地承包合同期限过长、租金低; 二是村领导班子换届账务交接不彻底,还存在断头账现象; 三是乡镇农经中心人员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 、年龄偏

8、大、知识层次低,对农村财务和计算机知识掌握欠缺;、工作量大,但工资待遇比较偏低;3、人员配备较少,难以满足日常工作需要。 四、整改意见 1、完善制度,规范操作。针对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原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财务公开等相关制度,充分利用农村“三资”计算机网络监管平台,利用现代信息平台技术提高“三资”管理水平。 2、加强培训,提高业务。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将财会、招投标、公有资产监管等制度、操作规程等作为主要学习内容,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 3、严明纪律,加大查处。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与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开展案件查处和监督检查工作,加大查处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

9、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坐支、挪用、贪污、买标、串标、处置不当、分配不公平等方面的案件,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村级“三资”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我们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通过这次清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三资”管理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上级要求为准则,扎实做好“三资”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利益,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工作总结二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开展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社区)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情况调研的通知(闽委组明电【20x

10、x】 号)要求,0年0月下旬,X市市委组织部会同市财政局、农业局、民政局等有关部门组成个调研组深入全市7个县(市、区)、乡镇、村,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访谈、查看台账报表等方法,对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关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全市共有村集体经济组织173个(不含社区居委会),20xx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56万元,总支出581万元,净收益785万元,拥有固定资产1581万元,村均887万元。债务总额694万元,村均负债88万元。2xx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有经营收益的村842个,占村总数的4.,其中:经营收益在3万元以下333个,3-5万元1

11、18个,5-0万元21个,10-2万元99个,200万元59个,50-100万元0个,100万元以上2个。无集体经营收益的村941个,占村总数的52.8%。 (二)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经营收入56万元,占.4%;发包及上交收入4万元,占7.%;投资收益71万元,占1%;财政等有关部门补助收入29607万元,占45.%;其他收入200万元,占3.2。 (三)村级集体经济主要支出。经营支出428万元,占7.2%;管理费用21209万元,占6.5,其中办公费用402万元,村组干部报酬91万元;其他支出3254万元,占.2%,其中公益性支出2454万元。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认真贯

12、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制定出台了加快和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意见措施,鼓励各村立足村情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找准集体经济的项目源和增长点,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着力打造出一批“实力强、特色明、管理好”的经济强村。 (一)盘活集体资产增收。近年来,我市各级通过全面开展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摸清集体资产家底,盘活存量资源,开展承包租赁经营,使集体资源发挥效益,实现保值增值。如20x年XX县区新泉镇新泉村通过清产核资,将一处被私人长期占用的沿街仓库300重新追回,并通过公开招投标重新发包,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近万元。XX县区龙潭镇龙潭村将新村部46楼出租,用于经营宾馆住宿,将闲置的旧

13、村部店面出租,每年可获租金收入25万元。下洋镇思贤村将村集体土地租赁给私人企业主做煤炭运输中转站,每年可获租金收入5万元。 (二)开发集体资源增收。我市一些村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注重发挥地区特色和资源优势,通过合理开发运作,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激活了村集体经济活力。一是创建特色产业基地求发展。充分利用耕地、山地资源,开发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如XX县区东留乡黄坊村投资60万元,搭建花卉钢架大棚种植基地15亩,租给花卉种植大户,每年创收9万元。二是开发特色资源求发展。部分村利用水利资源丰富的优势,或发展小水电,或建设鱼塘等发包租赁给企业或农户,也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收入。如X

14、县区中赤乡、下坝乡等乡镇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在沿河投资建设了30多座小水电站,由所在村里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增加了村财收入。X县区高陂镇西陂村投资小型水电站,每年有万元分红收入。X县区南洋镇梧溪村、官田乡下浙村等村通过水资源入股开发水电项目,每年按股份分红均有-1万元不等的固定村财收入。 (三)搞活资本经营增收。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城镇化的推进,一些村因土地被大量征用,土地征用补偿费骤增,如何用好、用活这些货币资金,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关键。对此,我市部分村充分发挥资金优势,开展资本经营,通过投资购买房产,搞景区开发等,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保值增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

15、效益。如XX县区西陂镇大洋村科学利用征地补偿费,投资兴建大洋酒家、西湖人家、大洋宾馆等项目,每年增加村财收入20余万元。X县区凤城镇大园社区将移民集体补偿款在县城南门街购置店面3个,每年有租金收入6万多元。X县区平川镇城南村利用集体资金,投资兴办了中强建材有限公司、旭林木业有限公司两家集体企业,租赁经营一家加油站,每年固定收入达0万元 (四)发展休闲旅游增收。近年来,我市部分村紧紧抓住市政府大力推广的以福建土楼永定景区等为代表的“客家之旅”,冠豸山、龙硿洞、九鹏溪等为代表的“绿色之旅”,古田会议会址为代表的“红色之旅”和“游在市”和“吃在闽西”的机遇,通过开发农家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XX县区龙门镇洋畲村与香港青城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对村内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开发,着力打造休闲度假、乡村生活体验、自然景观游览和原始森林探险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2x年村集体收入达1万元。XX县区充分利用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每年为土楼景区周边村带来不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