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匝道桥施工方案【整理版施工方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913472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匝道桥施工方案【整理版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B匝道桥施工方案【整理版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B匝道桥施工方案【整理版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B匝道桥施工方案【整理版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B匝道桥施工方案【整理版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匝道桥施工方案【整理版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匝道桥施工方案【整理版施工方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荆门市象山大道综合整治工程B匝道桥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交二航局荆门市象山大道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经理部二一六年十月一、编制依据1、荆门市双喜大道(上马墩路象山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12003);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5、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规范(JTG D81-2006);7、混凝土结构工程及验收规范(GB 502042002)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 18-2003)9、施工现

2、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2)10、工程测量规范(JTG 50-2007)11、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2010)12、招标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中明文规定的技术规范、规定、标准以及有关现行的国家和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13、参考有关公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及验收标准.二、编制原则1、统筹安排,保证重点,科学管理的安排施工进度计划,组织连续均衡生产和工序衔接,做到紧张有序,确保工程质量,尽量缩短工期。2、尽量优先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机械化,标准化施工作业水平。3、严格遵守工程规范、规程,确保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做到文明施工。4、积极推广先进科技成果,因地

3、制宜,扬长避短,不断优化施工方案。5、实行队级核算,推广增产节约,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三、工程概况荆门市象山大道综合整治工程B匝道桥起止桩号为BK0+686.85BK0+964.55,上跨象山大道和天鹅湖,全长277。7米。全桥以4墩为界分为B1联和B2联,均为钢箱梁。全桥桩基直径为1.2m共有4根,直径为1。3m共有14根,桩基总长543m;墩柱形式为1。8m1.3m圆角矩形单根立柱,共计有7根立柱。承台共计8个,扩大基础共计1个。四、 施工准备开工前,将做好以下各项准备工作:1、 做好施工测量和施工放样工作。A、 施工测量内容包括原地面标高、护筒以及墩柱模板校核、桩顶以及墩柱顶标高

4、等,如发现实际情况与有关设计文件不符,将及时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查核定。B、 施工放样内容包括桩基以及墩柱中心点、垫石中心点等,现场放样出的桩位点应采取护桩来进行定位,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2、 场地准备A、 钻机就位前需对场地进行整平碾压,对软弱地基,应进行换填压实处理,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钻机摆放要求。B、 按施工现场需要修筑便道,施工便道应采取借方填筑,整平压实,确保施工车辆正常通行。C、 选取不妨碍施工的地段开挖泥浆池,并布设彩旗或者围栏、标志标牌等,确保施工安全。3、 做好施工机械的检查、保养和维修工作.4、 针对该桥梁施工的具体情况制定施工安全措施、环境保护措施.5、 选配经验丰富,

5、技术业务精湛,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工程师及工作人员,全面负责和加强对该项工程的生产指挥和技术管理工作.6、 调遣专业性强的作业队伍投入施工,确保施工顺利完成。7、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制定材料计划,施工前需要的材料必须按时进场.五、 施工人员及设备配置1、 主要人员配置:序号姓名职务备注1龚光汉总工程师全面负责2刘海军副经理负责现场实施3陈逸飞测量工程师测量4谈志杰试验工程师试验5魏超专职安全员安全6刘剑峰技术员现场技术负责2、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序号机械名称单位数量1吊车台12冲击钻台23罐车台34挖掘机台15发电机台16洒水车台1六、 施工工艺及方法1、 桩基础施工钢护筒埋设测量放样地面平整、碾

6、压钢护筒加工钻 孔钻机就位泥浆系统布置清孔并检测钻机移位钢筋笼吊安钢筋笼加工水下砼灌注桩身质量检测(1) 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2) 施工准备A、 泥浆池开挖、泥浆循环系统设置。 B、埋设护筒.钢护筒用=10mm厚的钢板制作,其内径大于桩径200mm。 为增加刚度防止护筒变形,在护筒上、下端外侧各加焊一道加劲板。护筒埋设采用挖埋法,埋设应准确、稳定,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大于50m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以保证钻机钻头沿着桩位垂直顺利钻进。(3) 钻孔摆放好钻机,将钻机锤头中心对准桩位中心点,边往护筒内注入清水边上下提动锤头,直到钻至设计深度。成孔前必须检查钻头保径装置、钻头直

7、径、钻头磨损情况,施工过程对钻损超标的要及时更换.成孔中必须做好深度、地质、泥浆性能指标等各项记录,以便指导施工。钻孔过程中根据地质情况控制进尺速度:由硬地层钻到软地层时,可适当加快钻进速度;当软地层变为硬地层时,要减速慢进;对硬塑层采用快速钻进,提高钻进效率;砂层则采用慢转速慢钻进并适当增加泥浆比重和粘度。在钻进过程中钻机不能产生位移或沉陷,否则应及时处理。因故停钻时,应保持孔内具有规定的水位和要求的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处理孔内事故或因故障停钻时,必须将钻头提出孔外。钻孔进行前,司钻人员必须先熟悉地质状况,钻进过程中应定时测试泥浆指标,从而确定所处地层,调整钻进参数,钻孔作业应分班连续进行,

8、填写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事项。(4) 终孔检验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用检孔器进行检孔。孔径、孔垂直度、孔深检查合格后,立即填写终孔检查证,并报请监理工程师。(5) 清孔终孔经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后,方可进行孔底清理,否则重新进行扫孔。清孔采用换浆法,钻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停止进尺,将钻头提出,然后注入净化泥浆置换孔内含碴的泥浆,清孔时孔内水位需保持在地下水位以上1。52。0m。严禁用增加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当从孔内取出泥浆(孔底、孔中、孔口)测试的平均值与注入的净化泥浆相近,测量孔底沉碴厚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及设计要求,即停止清孔作业,放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的钢筋笼。

9、清孔结束后,孔底沉碴厚度不得大于100mm采用沉渣厚度的检测仪检测孔底沉渣厚度,该检测仪沉至桩底时,单向板(正常情况下只能向上滑动)受到沉渣的阻力停止下沉,探针在配重棒的作用下继续向下运动,直至遇到坚硬岩层,通过探针上的刻度尺可读出沉渣的大小,如测出清孔的沉渣厚度不符合要求就可马上安排再次清孔,直至测出的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要求.(6) 制作与下放钢筋笼钢筋笼在加工场集中分段加工成型,载重汽车运输至现场接长。主筋焊接要保证焊接长度、焊接质量,接头错开布置,每断面不超过50%。主筋间距允许偏差10mm。箍筋采用点焊,保证间距。按图纸要求安放好声测管,保证无缝隙。主筋保护层用定位钢筋控制,要确保钢筋笼

10、居于钻孔中间;沿钢筋笼每隔2m放置一组,每组设置4个,按90均匀安放,即可避免笼体碰撞孔壁,又可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均匀及钢筋笼在桩体内的位置正确.钢筋笼存放、运输、吊装时,要谨防变形。超声波检测管的制作与安装按照设计要求,每个钢筋笼内安装声测管,声测管每个接头处安装一个套管采用焊接方法连接。声测管接长到设计长度后,与钢筋笼加强箍筋绑扎固定,声测管底部密封好后,顶部用木塞封闭,防止砂浆及杂物堵塞管道。钢筋笼采用吊车吊放,达到标高后,要牢固的用吊筋将笼体与孔口护筒电焊联接,以防掉笼或浮笼。施工中保证声测管内不渗入泥浆和水泥浆。(7)安装导管及二次清孔安放前认真检查导管,保证它有良好的密封性。导管使用

11、前需进行水密性试验,试验水压为1Mpa,不漏水、不变形的导管方可使用。下导管前要检查是否安放“O型密封圈并涂抹润滑油等。利用吊车将导管放入,导管直径、长度应与孔深配套(距孔底0.5m左右);全部下入孔内后,应放到孔底,以便核对导管长度及孔深,然后提起3050cm,进行二次清孔。提前计算初灌量,应保证混泥土扩散后导管埋入深度不小于1。0m,为防止混凝土与泥浆混合,在灌注混泥土前,用充气球胆浮于管内。放下导管时,丝扣要对正、拧紧,不得碰撞钢筋笼,导管直径300mm,标准节长3m,调整长度0.5m、1。0m、1。5m、2.0m各一节.二次清孔采用相对密度小于1.05的泥浆循环置换孔内泥浆,清孔后泥浆

12、相对密度为1。051。10,黏度T(s)大于17,胶体率不大于95,含砂率不大于2%,孔底沉碴厚度不大于100mm.(8)水下混凝土施工灌注混凝土由拌合站拌合,混凝土输送车运至灌注地点。混凝土拌合前,由试验室提供混凝土配合比.测定拌合料场砂、石的含水量,换算施工配合比,交付拌和站严格施工配合比拌制混凝土水下灌注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流动性,其配合比坍落度桩径D1。5m时宜为180220mm;桩径1.5m,宜为160200m。每车混凝土出站前,试验室试验人员,检测混凝土的出站坍落度和出站温度,不合格不予出站。混凝土出站时,试验室人员须在运输单上填写出站时间,出站时坍落度,若为冬季施工时,还需

13、填写混凝土的出站温度。混凝土由罐车运至现场后,采用吊车吊储料斗进行灌注。为确保灌注的顺利进行,砼灌注前要首先准确计算出首批砼方量,埋置深度大于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首批混凝土灌注导管埋深应在1。0m以上,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首批混凝土灌注后,灌注砼有砼运输车溜槽直接对料斗放料进行灌注。灌注工程中应保持孔内水头高度,导管的埋深宜控制26m;灌注中,每车混凝土灌注完成或预计拔导管前量测孔内砼面位置以便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在灌注将近结束时,核对砼的灌入数量,以确定所测砼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确。灌注完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标高高出0.5m,高出部分在砼强度达到80以上后凿除,凿除时防止损毁桩身。灌注完

14、毕后,拔出护筒。(9)施工记录钻孔桩施工完毕后,认真填写桩质检报告单提交监理工程师签认。对于每根桩基要有完整的施工记录并妥善保存备查.(10)凿桩头和桩基检测每个承台下所有桩灌注完成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后,立即进行凿除桩头施工,凿除桩头浮浆至桩身砼光洁面.桩基础在钢筋笼施工同时安设镀锌钢管,用于成桩的桩基无破损检测.成桩后,用声波透射法进行检测成桩混凝土质量。(11)施工技术措施水下砼原材料应符合技术规定,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7.5mm,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砼应具有良好和易性和足够流动性,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80220mm,应经常性进行检查,确保拌合质量。灌注桩成孔后必须检查孔的平面位置、直径、深度、垂直度、孔底存渣厚度及泥浆主要指标;成孔后孔径不小于设计值,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清孔后孔底存渣厚度不得超过100mm。灌注桩钢筋骨架制作时要保证刚度,运输时用钢索固定防止变形,制作安装后质量要求在:外径允许偏差10mm,倾斜度不大于0。5,顶面高程为20mm。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时间不得超过首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灌注过程中,应保持孔内水头高度;应将桩孔内溢出泥浆和水引流至泥浆池,不得随意排放。 (12)施工中可能出现问题的预防措施导管进水导致导管进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产生:a.首批砼储备不足,或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