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班会教育素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913472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8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下班会教育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小学四年级下班会教育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小学四年级下班会教育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小学四年级下班会教育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小学四年级下班会教育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下班会教育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下班会教育素材(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学期第七课“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与营养,发育和预防“病从口如”有密切关系,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良好饮食卫生习惯的意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养成并坚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方法:讲授、议论、表演相结合。 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机、图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上一段时间,各位同学已学了不少卫生知识,今天老师准备和你们一起学习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即时出示课题)。 二. 学生表演小品(音乐) 这位同学表演的精彩吗?大家回想一下,刚才那位同学为什么会肚子疼? 拿出一只塑料

2、小熊举例什么叫做暴饮暴食。 如果同学们也暴饮暴食,小小的胃一下子装得满满的,肠和胃负担过重,引起消化不良就意味着要吃药打针。但也不是说完全不能吃,好象花生核桃水果等可以增加营养的摄入,就可以吃一点。但买食品时要注意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过了期的食物就不要吃了,否则就会象刚才那位同学那样。 . 看图(出示幻灯片) 1. 问: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什么时候吃早餐,午餐, 晚餐? 师:这就是要求同学们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 (并解释“定时定量”) 2. 问答题(小黑板) 1 )“早上时间太紧张,可以不吃早餐。”对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师:经过一夜的消化,早上起来肚子已空空的,如果不吃早餐,挨饿上课。而

3、上午课时多,活动多,体力消耗大,热量一下子供应不上,就会头晕眼花。长期如此会引起贫血等疾病,所以早餐不但要吃, 还要吃的好,要吃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好象牛奶 加面包或者鸡蛋更好。 2 )“一日三餐那一餐最主要?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师:上午体内的热量消耗大,需要得到补充,而且还要为下午的学习活动 做准备,所以午餐要吃饱。而晚餐吃的太多,会引响睡眠。所以不要吃的太饱。但如果晚上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帮妈妈洗碗扫地,还要学习,那晚餐要吃得较好。 四. 看图(出示图片) 1. 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讲解。 这位小朋友拿着饭碗睁大眼睛,正在收看“叮当”这个节目,这时大雄被肥仔捉住打,圆头圆脑的叮当正跑过

4、去救大雄。那小朋友顾不上吃饭喊:叮当跑快点。 2.“吃饭时看电视,对吗?” 学生分组讨论。 师:吃饭时情绪要稳定专一,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会引起情绪变化。 看到高兴时哈哈大笑,看到悲 伤时擦眼流泪。这样会影响食欲和营养的吸收,这样是不卫生的,你们是这样吃饭吗?所以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五. 判断题(看图) 六. 儿歌: 饮食卫生要做到: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不偏食,不挑食。 早餐吃得好, 午餐吃得饱, 晚餐吃得少。 暴饮暴食最不好。 从小养成好习惯, 身体健康又强壮。 七. 猜字游戏。 分别请两位同学表演,让其他同学猜少年儿童饮食“十”忌。 忌“零”食,忌“偏”食, 忌“哭”食,忌“

5、笑”食, 忌“甜”食,忌“咸”食, 忌“走”食,忌“玩”食, 忌“暴”食,忌“蹲”食。 八. 阅读课文。(出示思考题) 1. 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包括哪些内容? 为什么早餐一定要吃好? 九. 总结。 我们养成了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才会有健康的身体。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所以从今天起,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作业。 为什么三餐要定时定量? 附板书: 第七课 饮食卫生习惯 一日三餐 定时定量 早餐 吃得好 午餐 吃得饱 晚餐 吃得少-火灾的危害 教学目标: 态度:认识火灾的危害,能够意识到预防火灾的责任。体验消防队员的辛苦 以及其他人在火灾发生时的协同互助精神。

6、 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要具有防火意识,能够消除火灾隐患。知道怎样报火警。 知识:杜绝引起火灾的行为,知道报火警的方法。 思想教育要点: 教学重点:认识火灾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防火意识。 教学难点:了解报火警的注意事项。 教法选择:调查法 表演法 讨论法 教 学具准备:录象资料 相关新闻报道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火对于我们并不陌生,谁能告诉老师你所知道的火有那些用途?请同学自由发言 (做饭,取暖,照明等) 看来火对于我们的确很重要,但是有时火却给我们带来另一幅画面。 二、图文交流、感知体验 1、 播放相关录像资料, 提出问题: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让学生充分的说。 2 、出

7、示相关火灾的文字报道,并读给学生听。 3 、分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发生火灾的原因,感受火灾带给人类的危害。 4 、师生交流,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 三、案例分析、深入感悟 1、火灾不仅毁坏物质财产,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还直接或间接危害生命,给人们的心灵造成极大的危害。每年都有许多儿童被火灾夺去生命。同时因儿童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灾也不在少数。下面就请大家和老师一起看下面两个事例: 2、实物投影出示教科书中两个案例,并读给学生听。 1)让学生试着想下去,接下来会发生 2)造成火灾的原因是什么? 四、了解火警、拓展延伸 1、设想: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的身边,你会怎样做? 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2、通过学生发言

8、引出火警电话“119”。 创设情景让一位学生试着表演拨打“119”的情景。 3、从上一位同学的表演来找出不足之处。让学生自由发言,给他们设想的空间。 4、师生共同总结拨打“119”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再让同学试着表演此情节。 五、首尾呼应、警钟长鸣 1、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再次感悟火灾的危害。 2、谈收获感悟。 3、教师小结,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火! 附板书: 防止火灾 火灾 : 财产 身心 生命 拨打“119” 1、说清火灾发生的详细地点,是何引起。 2、留下联系电话,姓名。 3、说清火势大小。 (不准假报火警)-劳动光荣、懒惰可耻 一、说教材 教学分析: 劳动光荣 懒惰可耻这一课是

9、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思想品德教材第五册第十一课,课文通过熊哥哥的勤劳和熊弟弟的懒惰进行对比,来说明:辛勤的劳动可以获得幸福,是光荣的,而懒惰会失去一切,是可耻的,使学生懂得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这一节课所处的单元是一个以勤劳节俭为主题的教育单元,但各节课承担的任务不同。第九课和第十课教育学生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学做家务活,第十二课教育学生懂得劳动不分贵贱,第十三课教育学生勤俭节约,而本课的教学主要是针对现代生活中,由于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学生对劳动的意义认识不深,产生懒惰的情绪而设置的。 结合本课特点及大纲对三年级学生劳动教育的要求,从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

10、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这三个方面来考虑,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本课内容,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这一道理,知道应该自觉地劳动才是真正的光荣。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对懒惰行为的憎恶。 3.行为目标:能不畏辛苦,主动参加各种劳动。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懂得劳动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从小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课前准备:1.制作教学软件和投影片 2.组织学生演一演课本中的小品 3.让学生了解爸爸妈妈的劳动心得 二、说教法 现代思品教学研究证明:学生有目的的主体活动是促进道德内化,提高其思想素质的关键,

11、因而,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儿童道德认识形成的规律,以“启发式”教学理论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以下教学策略,较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1.主动参与的策略 我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让学生上讲台发表意见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2.比较明理的策略 通过图片的比较、设疑的比较、板书的比较,使学生形成深刻强烈的道德观念。 3.熏陶激情的策略 我借助儿童歌曲、谚语、古诗、小品表演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说学法 古人说:“授人之鱼,只供一餐所需,而给人之渔,终身受用不尽”本节课在学法指

12、导上,我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讨论、观察和对比,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悟理说理的能力和规范行为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激趣导入 1.联系生活,提问激趣 开始上课,我让学生一起背锄禾这首诗,然后由学生说一说:“这首诗讲的是什么?”相信学生容易回答,接着我又提问:“如果农民伯伯都不劳动,那会怎样?如果爸爸妈妈不劳动,家里又会怎样?你喜欢吗?”学生对于和他们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问题总是乐于思考,思想一定活跃。 2.小结引入,感知观点 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劳动有关的一课(口述课题:劳动光荣,

13、懒惰可耻) 3.感知课文 喜欢听故事、喜欢五彩缤纷的东西,这是小学生的特点,于是,我先出示课文图片,让学生说说图意,接着由图片引出课文,让学生听老师讲故事。 此时,学生已被新课吸引,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学文明理 我准备以问题为导向,将学生的“学习认识过程”放在教学过程的核心地位,为学生创造大量的思考辨析的机会。这一部分分四个层次进行,即提出问题组织探究归纳评价解疑释问四个层次。 第一层:提出问题(投影出示思考题) 我提出下面的几个问题:熊哥哥和熊弟弟的地哪一块浇水比较容易。熊哥哥是怎样种玉米的?熊弟弟是怎样种玉米的?你认为他们谁种得轻松? 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课文找答案,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层:组织探究 我准备让学生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交流的活动,接着再让各组的代表说说,我给予疏导点拨,估计学生能回答好问题,教师借助板书小结(略)。 接着,我再次提出疑问:“熊哥俩的收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再一次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