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有必要调动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小学教育论文 (2)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9134365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上有必要调动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小学教育论文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堂上有必要调动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小学教育论文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堂上有必要调动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小学教育论文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堂上有必要调动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小学教育论文 (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堂上有必要调动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小学教育论文 (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上有必要调动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小学教育论文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上有必要调动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小学教育论文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上有必要调动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人们对老师的评价往往与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密切联系在一起。那么,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呢?从发展性教育的角度出发,好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二、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三、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四、尊重学生需要,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信心。五、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和教学

2、内容的要求。六、能够让学生留下思考空间,让学生充分发展。这是衡量一节课好与坏的标准。结合实际,一堂课的好坏不在于老师的这堂课备得有多好,准备的有多充分,教学过程有多精彩,老师讲解有多“天花乱坠”,学生上课有多专心,而是在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交流,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学生参与的程度、介入的深度。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总是不发言,投入不到位,就势必影响教学的效果。双向交流就会变成一味的灌输(这与新课改的含义相违背),同时,教师不能及时的从学生那里反馈信息,就只能盲目教学。另外,学生不积极发言,置身其外,没有将其理解、体会到的知识灵活运用,这样头脑中的各种思维无

3、法扩展、将导致该生条理不清楚,语言表达不明确。理解、记忆无法长期储存。再次,由于学生发言的失落,只有老师一人唱“独角戏”,师生互动的优势无从发挥,从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新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特别注重学生在课堂上敢说、多说、会说。因此,课堂上有必要调动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那么该如何着手呢?我们地处边远山区,这里的孩子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语言。他们平时所见的、所听的都是岌岌有限的。当他们第一天踏进学校大门的时候,才有生以来第一次接触汉语(普通话)。要想让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不管是普通话、还是他们自己的语言-彝语),肯说、愿意说

4、、多说,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摒除自卑心理 学生不踊跃回答问题,不主动参与交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心理方面因素,相当的学生都有较大的压力感,怕回答问题有错难堪,或者畏惧自己的语速跟不上思维而遭到同学的取笑,特别是我们山区的孩子,而且还是一年级的彝家孩子。这种消极因素往往使他们“羞而止步”,或者产生自我封闭的心理,于是干脆不做声,更不敢主动参与交流。针对这一问题,我采用积极鼓励他们大胆回答问题,只有让他们大胆“说话”,才能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才便于“对症下药”,便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充分认识回答提问的重要性。比如说:我上春雨的色彩一课,提问:“田野里,

5、一群小鸟正在正林一个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由于我们熟读了课文,班上有70的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是还有一部分的同学只是坐在那里,不动脑筋去思考,也不回答,这是为什么呢?课后,我去和他们接触,聊天时才发现,这部分学生他们只是知道老师在提问,但是老师问的问题是什么意思,他们不明白。针对这一次的教训,我在提问抽学生回答之前,先请一个听懂问题的学生帮我用他们自己的语言翻译一下,再请同学们回答问题,这样一来,同学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上课的课堂气氛也有了好转。 二、引导学生讨论,把问题补充完整 有些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学生把握不住或短暂时间不能圆满回答的问题,如:课文胖乎乎的小手一

6、课,我们通过朗读,分析课文,为了要让孩子们明白:为什么兰兰的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原因是什么?有的同学很快就能找出答案,有的同学却坐在那里不知所措,针对这一现象,我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让思维敏捷的同学、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帮助反应慢,语言表达不连贯、语句不通顺的同学,合作、交流、共同学习。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课堂学习气氛也很浓郁。 三、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不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不主动参与交流,不仅与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有关,与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也有很大的关系。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埋怨责怪学生,也应从自身的授课艺术上去找原因。如:课文棉鞋里的阳光一课,同学

7、们不明白棉被晒过了为什么会那么暖和?于是我带着孩子们在阳光下做了一个实验: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来,全部放在太阳下,过了10分钟,再让孩子们自己去取回来,感觉一下衣服的温度。孩子们的好奇心提高了,学习也就有了动力,课堂气氛也就提高了。教师不能只顾自己教学而无视学生的情绪,把学生当作“容器”去“填充”,而应用温和的语气、和蔼的态度、期待的目光去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特别是语文老师要学会煽情,善于煽情,想方设法把学生喜问乐答的天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氛围之中。 四、适当降低发问的梯度 培养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长期工作,不能操之过急或期

8、望太高,而应遵循教学规律循循善诱,注意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注重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即使后进生也不例外。我们上课,有时为了教学的进度,不得不加快教学进程,往往忽视了对后进生的照顾,设计问题、提问题都只是考虑到优生,以为省事、收效快。从而影响了后进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影响了他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因此,我们在训练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时,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分几个层次发问,由浅入深,让学生通过“跳一跳,摘到桃”尝到成功的乐趣。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随之高涨了。应当指出的是,降低问题的梯度绝不是毫无价值的信手拈来,“凑凑热闹”,搞形式主义

9、,或者故意把完整的问题弄得支离破碎,而应在备课时根据教学目标和本班的学生实际,认真设计问题,为学生架设达到预期目的阶梯。 五、用活动和比赛的形式促进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上课学生首先从教师的目光和言谈举止中读到有关信息,猜测到这一节课的将要面临的氛围,或严肃,或轻松愉快,他们随时调整以适应这一临场需要。有一次上课,我见学生默不做声,气氛非常严肃,课堂提问无人以对,于是就换了另一种方式,用游戏的形式和学生交流,结果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个个争先发言,这样我因势把他们引到课文分析上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活动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要恰到好处方能有效,否则其课就成了“非驴非马”,只会招来满堂哄笑,也就失去了本义。培养学生答问能力,用活动和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乐意参加,也容易接受,无疑是一剂良药。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们应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的形式进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以达到我们的预计目的。 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做得好,不仅能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为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促进社会的文明和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交际等带来积极的影响。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在此方面下一番功夫,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