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简述古代西亚和北非服装的种类与特点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9132234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 简述古代西亚和北非服装的种类与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 简述古代西亚和北非服装的种类与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 简述古代西亚和北非服装的种类与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一 简述古代西亚和北非服装的种类与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一 简述古代西亚和北非服装的种类与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 简述古代西亚和北非服装的种类与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 简述古代西亚和北非服装的种类与特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简述古代西亚和北非服装的种类与特点,并举例分析它们对古代欧洲服装产了怎样的影响?答1、古代西亚最具有代表性的服饰有(1) 苏美尔服饰,最大的特点就是单纯,男女同质同形,用一种称为卡吾拉凯斯的衣料制成腰衣缠绕身体,由腰 部垂下掩饰臀部。(2) 巴比伦服装是缠绕式,衣长至膝下的卷衣。(3) 亚述服饰流苏穗饰以及运用花毯的织法或用刺绣方法做成的花纹图案的装饰成为这一时期服装的主要 特征。(4) 波斯服饰一种是坎迪斯长衣,袖子呈现喇叭状,在后肘处做出许多褶裥,形成优美的下垂造型,另一种是合 身的齐膝上衣和齐足的长裤。2、北非服装(1) 腰衣罗印克里斯用一块布围裹于腰臂上的简单装束,以长短、褶饰的变化

2、来区分阶段,平民较为简单,贵者 复杂,衣前加三角形饰纹,用糨糊把布固定出直线褶。(2) 筒形衣裙合体简单呈筒形紧身,从胸下直到踝骨,用腰带或背带固定,图纹丰富。(3) 褶纹衣式样有两种:套头式卡拉西里斯,一种套头的简单长袍,短袖,无纽扣;包缠式的多莱帕里是以长布 缠绕披挂在身上形成垂褶装束(4) 组合装束是上衣和下裙或裙衣和围巾的构成。欧洲服装的源头来自亚非的文明古国,经数千年演变最后形成西方服装的本土风格这一文化脉络清晰 可见,埃及女子的筒形衣、波斯人的坎迪斯、克里特岛女子的紧身上衣与钟形裙、希腊的希顿和希玛纯、罗 马的托加和丘尼卡都是代表性服装,而且彼此之间有着本质上的联系,希腊的希顿、罗

3、马的托加和埃及的多 莱帕里、巴比伦的卷衣可说是一脉相承。2、举例说明古代希腊的服装样式及其特点,并比较希顿的两种样式的形制与审美特点。多里克式希顿没有袖子,造型单纯、粗犷。一般用一块长方形的白色毛织物长边等于伸平两臂后两肘 之间距离的2倍,短边等于从脖口到脚踩的长度再加上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穿着时,先把长方形向外折, 折的量等于从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这段折返叫“阿波太革玛”。然后把两条短边合在一起对折,把身体包 在这对折地布中间,在左右肩的位置上从后面提起布,在前面用大约10cm长的别针固定起来。多余的布 料自然地垂挂在身上,形成优美的垂褶。爱奥尼克式希顿是一块长方形,其长边等于两手平伸时两手

4、腕之间距离的2倍,短边等于脖口到脚踝 的距离再加上系腰带时向上提的用量,两短边对折,侧缝除留出伸手的一段一段固定起来,约需用8-12 个别针。希玛纯:穿在希顿外面的所有外衣,广义上也泛指矩形布料。一般为方形的毛织物,大体上长约3至 5.5米,宽约1至2米。穿着大致分:全身包裹式、肩部固定式、单肩式、双肩披挂式。多里克式希顿和爱奥尼克式希顿相比,有如下区别:(1)多里克式希顿用毛织物,衣褶厚重、粗犷,具有简朴、庄重的男性特征;爱奥尼克式希顿用亚麻织物, 衣褶细腻丰富,具有柔和、优雅的女性特征。(2)多里克式有折返下来的阿波太革玛;而爱奥尼克式没有。(3)多里克式只用两个别针在双肩固定;而爱奥尼克

5、式用安全别针自肩到两臂固定多处。(4)多里克式侧缝一般不缝合;而爱奥尼克式的侧缝必须缝合。(5)多里克式没有袖子的构成;爱奥尼克式有袖子的构成。两种希顿的流行虽然有先后,但在很多地区是并用的,一般年轻人喜多里克式,而中年以上的人喜用爱奥 尼克式。二简述托加的形制类别及特点在各个时期的变化,为什么说它的变化与罗马帝国的兴衰紧密联系?答1、托加的形制类别:托加形状为椭圆形,竖长为身长的三倍,横宽为身长的两倍,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 是等级象征的服装。它分化出不同类别,表示不同的地位和职业:市民为天然白色无装饰,上层议员用丝 绸做料并有两条宽宽的深红装饰带,高级官吏、将军和皇帝为紫色面料并用金线刺绣。

6、2、各时期的变化在王政时代男女都可穿,到共和时代成为男子的专门服装到帝国时期上升为低度仪礼服, 形制也变其大无比,穿着要别人辅助才行,于是成为有权势者的专用服装。当帝国衰落时,托加也变小了, 之后又变成带状,至公元7-8世纪消失。3、托加是罗马最具代表性的服装,表现出一种尊严,注重服装的象征意义,是罗马男性公民的身份证,它作为 罗马的象征是罗马人向世界夸耀的东西之一。然而随着罗马的衰落,这种大的服装反复裹缠后形成一种横向 的扩张,给人一种累赘和繁琐的感觉,与当时形势不符,所以逐渐变小,形成带子,它的变化可以看出罗马帝国 的兴衰整个过程。4、试析古希腊与古罗马服装的联系与区别?通过比较希腊的希顿

7、与罗马的托加平面展开图,(1)我们可以知道,希腊人和罗马人在处理服装形态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前者采用长方形块料布,追求的 是一种修长的感觉;后者采用有斜边的近半圆形块料布,达到的是一种扩张的效果,其着装效果与罗马纪 念碑式的建筑相适应。(2)在缠绕方法上,希腊式和罗马式也存在着差异。前者是按照一定的方式折叠固定,然后任其自然地披 垂于人体之上,因为希腊人最懂得欣赏人体美,知道如何按照一定的目的,处理衣与人体的关系。而后者 的缠法是,先把半圆的直线一侧叠起沿左肩下垂,通过左肩趋向背后,然后从右肩下再搭向左臂,形成一 个垂坠的半圆形褶裥衣饰。这种庞大的、繁缛而多层次的缠绕让人感觉到非常累赘,但罗马人

8、无疑是借以 显示威严和表示帝国的昌盛,那半圆形褶裥衣饰则是罗马市民荣誉的象征。由此可见,罗马人审美的对象 是服装,而不是人本身,从设计的角度来说则是忽略了衣与人体的有机关系。与希腊人相比,罗马人的服 装是华丽而乏味,严肃而缺乏想像力。1、简述拜占庭时期的服饰特点?拜占廷时代初期的服装基本上延用罗马帝国末期的样式,但随着基督教文化的展开和普及,其服装就 逐渐失去了古罗马服装的朴素和单纯,造型变得呆板、僵硬,其特如下:(1)色彩绚丽、华美,流苏、滚 边以及宝石装饰非常普遍,表现的重点转移到衣料的质地、色彩和表面装饰上,充满东方文化的特征。(2)皇帝的衣装宗教气氛非常浓,大臣和侍从的衣服也根据其地位

9、和职务有严格的规定,服饰成了“别威 严、显贵贱”的工具。2、民族大迁徙与十字军东征对西方服装产生怎样的影响?具有什么意义?1、在民族大迁徙中将北方体型服装即包裹四肢的服装带到了南方,改变了南方原来宽松服装体系,并逐渐成 为西方服装的主流,直至影响到当代人类衣生活。2、东方的一些先进生产技术传到西方,并逐渐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方式,在衣食住行方面更加追求奢侈豪华。两个重要历史事件给西方服装的发展过程带来一线曙光,从而促进了西方服装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 义。3、简述哥特式艺术及其影响下的服装形态与特征?为什么说哥特式服装是由古代向近代跨越的重要转折点?(格陵兰长袍)答1、哥特式服装受基督教教堂建筑的

10、影响,在强化和夸张立体感的同时十分强调整体的修长效果。高高的 圆锥形冒顶,尖头形长长的鞋子,衣襟下端呈尖形和锯齿状等锐角的感觉,与哥特式建筑尖顶外观如出一辙。2、服装色彩和图案出现不对称的设计风格和各种装饰。这种织物和装饰表现出的富有光泽和鲜明的色调又 与教堂中的彩色玻璃一脉相通。(格陵兰长袍)13世纪,受建筑风格的影响,衣服的裁剪方法上出现了新的突破:新的裁剪方法从前、后、 侧三个方向去掉了胸腰之差的多余部分。从袖根到下摆,在侧面加进数条犍子板一样的三角布,这些不规 则的三角布之间,在腰身处形成了许多菱形空间,这就是现在衣服上的“省”。这样就构成一个过去的衣片 上所不曾有过的侧面。正是由于这

11、个侧面的形成,才把衣服的裁剪方法上从古代平面二维空间构成的宽衣 那里彻底分离出来,确立了近代三维空间构成的窄衣基础。而且,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西方的衣服和东方 的衣服在构成形式和构成观念上彻底分道扬熊。也就是说,无论从纵向(古代到近代),还是从横向(东 方和西方),衣服构成上的分水岭都在这里。4、宗教对中世纪的服装产生了什么影响?试举例说明。宗教的影响下服装成为维护宗教权利、世俗统治的最有利的工具,禁锢人们的思想,使得服装与人体 脱离。如基督教的神职人员的衣着服饰竭尽夸饰与华美,通过装扮,使得他们在外观形象上超越了自我, 甚至超越了人间世俗升华到了一个高高在上的神灵般的地位,赋予神圣的威严,让千

12、万信徒肃然起敬。其 结果却又导致了人们以其服装之华美艳丽与否来衡量人的地位高下。华服的美饰一面为基督教的艺术带来 了光明而美丽的色彩,另一方面,又使人们沦为服装的奴隶。5、简述中世纪服装的三个特点。一是服装文化的交融性,包括拜占庭服装中的不同民族风格的融合西欧民族大迁徙带来的南北民族服装的 大融合以及十字军东征带来的东西服装文化的大融合;二是在中世纪各时期各地区的服装发展中无不渗透着基督教文化的精神意蕴,这种宗教观念对以后的西方 服装产生了深远影响;三是在中世纪后期,西方服装出现了转折点,由古代向近代、由东方向西方、由平 面向立体、由宽衣形态向窄衣形态的过度,都在中世纪体现出来。1、文艺复兴对

13、服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完成服装外观理想形态的塑造在当时出现了哪些工艺技术与表现 手法?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追求人的个性,反对宗教对人的束缚。人们开始通过服装表现人体的形体美、曲 线美,表现男女性别差异的服装成为流行。男子下衣紧裹肢体,上衣宽大雄伟,突出阳刚之美。女子则强 调女性细腰丰乳与肥臀,上衣袒胸低领,下裙呈倒扣的钟式造型,尽显女性风流。文艺复兴对服装的影响 有其积极的一面,它把服装的本质发掘出来并予以美化和市俗化;也有消极的一面,部分服装忽略了服装 的实用功能,而盲目追求其视觉享受,为后来西方服装中的夸张形式铺垫了道路。1、切口装饰,是裂口、剪口的意思,是指流行于16世纪男女服装上很具有

14、时代特色的一种装饰,有横方 向的、竖方向的,还有斜方向的,不仅用在上衣的胸部和袖子上,极盛期连裤子、鞋、手套、帽子等处都 有这种装饰。2、填充装饰,男装的肩部、胸部和短裤内用填充物垫起,造成上身宽阔,下身挺拔。男女袖子上施加填 充物,或袖山鼓起、或袖筒肥大至袖口收紧、或袖筒间隙地系上缎带,形如藕节。有泡泡袖、羊腿袖、藕 节袖。3、领部装饰,拉夫领是独立于衣服之外的一种用白色褶饰花边装饰呈车轮状造型的领饰,制作约需34 米布,要用浆糊使布料变得硬挺,以便成形,还用金属丝做的撑圈托着。4、紧身衣具,有硬制和软制两种。硬制用金属丝或鲸须制作,按女子体型做成四片框架,在连接处安上扣 钩和合页。软制用布

15、制成,中间加薄衬来增厚,在前、侧、后的主要部分嵌入鲸须,以增加厚度,前下端 的尖端则用硬木或金属做成,后面开口处用绳带收紧。5、裙撑(1)西班牙风格呈吊钟形,在亚麻布上缝上好几圈鲸鱼须做的轮骨,有时也有藤条、棕榈或金属 线做成,轮骨从上到下逐渐增大直径。穿在裙子里面,使裙子张开,呈现圆锥形的造型。(2)法国式是用 马尾织物做成的像轮胎一样的东西,里面塞有填充物,用铁丝定型。穿时系在腰间,外面罩上裙子,形成 自腰部平着向四周伸出来,再自然下垂的外形。(3)英国式又在法国式上罩一个圆形的盖,园盖内圈与裙 撑连接,外圈边沿用金属丝或鲸须等撑圆,使裙子向四周扩得更大,下垂时裙撑边沿轮廓更加清晰。2、简

16、述巴洛克艺术及其服饰风格。为什么17世纪法国的时尚能成为世界中心?巴罗克本意为有瑕疵的珍珠,泛指各种不合常规的事物,在艺术史上代表一种风格。其特点是气势雄伟, 有动态感,气氛紧张,注重光和光的效果,擅长于表现各种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无穷感,颇有打破各种艺术 界限的趋势,形式上表现出怪异和荒诞。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强有力的艺术风格。巴罗克风格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强有力的艺术风格,重点表现在男装上。服装史上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以荷 兰风为主,在整体上注意宽松肥大造型,大量运用蕾丝花边。后期以法国宫廷风格为主,盛行于欧洲。一 度朝女性味很强的装饰过剩方向发展。短上衣与裙裤的组合,之间有一排环状缎带装饰。缎带是巴罗克式 男装装饰的一个显著特点。后又出现市民性贵族服三件套的组合。而女子服装体现出纤细与优美,服饰造 型上强调曲线,那变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