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模块下语文期中考试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9131278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模块下语文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础模块下语文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础模块下语文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础模块下语文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础模块下语文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模块下语文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模块下语文期中考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模块下语文期中考试一、基础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加点字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惊惶(hung) 圭臬(ni) 瑰(gu)丽 载(zi)歌载舞B、雍(yng)容 侥(jio)幸 深谙(n) 可供(gng)借鉴 C、禅(chn)让 横亘(gn ) 茶峒(dng) 锲(q)而不舍D、纤(xin)巧 撑篙(go) 萌蘖(ni) 万马齐喑(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有条不紊 同仇敌忾 委屈求全 老生长谈B、穿流不息 贸然行事 夸夸其谈 黔驴技穷C、以逸待劳 一蹴而就 计日程功 破釜沉舟D、故技重演 发愤图强 谈笑风生 出其制胜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A、说西湖风月,不可忘西湖风骨,柔美与凝重,才构成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完美。B、什么样的议论文才是好文章?我们应该写什么样的议论文?写这样的议论文要注意些什么问题?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C、“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班主任严肃的说。D、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济人,穿黄马甲的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B、随着秦兵马俑在沉寂24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C、据老人后来回忆,包里除了刚从银行

3、取的3000元钱外,还有银联卡、身份证、手机等其他证件。D、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5、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整天不学无术的人,到最后一事无成。B、当这名小偷登堂入室,准备再次盗窃王丽丽家的财物时,被刑警当场抓获。C、这些文字都是不刊之论,难登大雅之堂。D、最好的抒情诗,想想济慈和雪莱的诗,就像是一次次的顿悟,让我们醍醐灌顶,如梦方醒。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将进酒的作者是李白,号香山居士,这首诗是一首劝酒诗,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B、边城描绘的湘西小镇的风土人情,展现人性美的同时,流露出这种人性美被

4、“近代文明”污染、破坏的忧虑。C、合欢树的作者史铁生是一位在轮椅上写作的作家。D、征婚启事属于征招类启事。二、阅读(51分)(一)文言阅读(16分)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

5、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岁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7、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解释无误的一项( ) A. 转徙(t 移动

6、) 迁谪(zh 降职) B悯然(mn 忧郁) 贾人(ji 商人) C冷涩(s 滞涩) 铁骑(q 骑兵) D虾蟆(hma,古地名) 嘲哳(zhozh,声音杂碎)8、指出对下列景物描写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 ) A、“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隐隐点染了聆听琵琶时寂静的气氛,又衬托出听众感情的凄凉。 B、“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写出诗人谪居荒僻之地悲凉凄清的情景,映衬出诗人的寂寞与苦闷心情。 C、“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不幸者的沦落之情全融进音乐之中,所以声声扣人心扉,更加“凄凄”感人,听者已不是“悄无言”,而是“皆掩泣”,表达了“满座”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D、“枫叶荻花

7、秋瑟瑟”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9、对下列句子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B、“大弦”“小弦”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D、“间关”一句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10、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描绘的形象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琵琶女是演奏技艺精湛卓绝,悲凉身世令人心酸的被损害者的形象。B、作者写自己的遭遇,是为了衬托琵琶女形象。C、诗中琵琶女和作者这两个形象感情上的共鸣之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D

8、、诗中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琵琶女的倾述表现的。(二)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王蒙善良文段,回答问题(16分) 善良与凶恶相对的时候,前者显得是多么稚弱而后者显得是多么强大呀。凶恶会毫不犹豫地向善良施出毒手,而善良却处于不设防乃至不抵抗的地位。凶恶是无所不为的,凶恶因而拥有各种各样的武器。而善良是有所不为的,善良的武器比凶恶少得多。善良常常败在凶恶手下。 然而人们还是喜欢善良,欢迎善良,向往善良。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这就是善良的

9、力量。善良的力量就在于她是人的。她属于人,她属于历史属于文明属于理性属于科学。她属于更文明更高尚更发展得良好的人。她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因为它宣告了自己的丑恶。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 善良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平安,是一种以逸代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一种乐观。 善良可以与天真也可以与成熟的超拔联系在一切。多数情况下善良之不为恶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善良的人不是不会自卫和抗争,只是不滥用这种“正当防卫”的权利罢了。事情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

10、,真正渗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恶人更是常常四面楚歌,如临大敌,其鸣也凄厉,其行也荒唐,其和也寡,其心也惶惶。而善良者微笑着面对现实,永远不丧失对于世界和人类、祖国、友人、理想的信心。我喜欢善良。我不喜欢凶恶。我以为即使自以为是百分之百地代表着真理和正义也不应该滥恶,滥恶本身就不是正义了。我相信,国人终归会愈来愈善良而不是相反。在例如“文化大革命”当中,凶恶不是已经出尽风头了么?凶恶不是披尽“迷彩服”了么?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11.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4分)A、善良是一篇随笔,文体是议论文。B、“我喜欢善良

11、。我不喜欢凶恶。”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论点。C、善良按照有破有立,破立结合的论证思路进行分析论证。D、“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出自老子。12、对本文段的理解,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4分)A、作者根据自己坎坷的生活经历悟出人生哲理,得出“恶每胜一次,就等于把自己又往死亡推一步,而善良每失败一次,就是把自己光大一次”的结论。B、第段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对善良的性质做了教全面的概括,它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善良”的深层含义,再次肯定了“善良的价值。C、作者在第段中再次把君子和小人做对比,目的是突出“恶”只会给人带来可悲的结局,使论证更有力。D、选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肯定了善

12、良的价值。13、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理解有误的 一项是( )(4分)A、这句话是紧扣“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展开的具体论述。B、作者认为小孩子不受世间险恶熏染,纯洁天真,所以善良。C、作者认为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强大的人,能洞悉人类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有远见,所以善良。D、作者认为那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自诩参透了人生和社会,实际上只是自我炫耀,所以这样的人最不善良。14、有句熟语叫“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不可行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阅读清涧的石板,回答问题(19分)清涧的石板我们终于来到陕北清涧,旁人建议到城外乡村里走走

13、。 到了乡村,几乎就要惊呼不已了,觉得到了一个神话的世界。那一切建筑,似乎从来没有砖和瓦的概念:墙是石板砌的,顶是石板盖的,门框是石板拱的,窗台是石板压的,那厕所,那台阶,那院地,那篱笆,全是石板的。走进任何一家去,炕面是石板的,灶台是石板的,桌子是石板的,凳子是石板的,柜子是石板的,锅盖是石板的,炕围是石板的。色也多彩,青、黄、绿、蓝、紫。主人都极诚恳,忙招呼在门前的树下,那树下就有一张支起的石板,用一桶凉水泼了,坐上去,透心的凉快。主妇就又抱出西瓜来,刀在石板磨石上磨了,嚓地切开,籽是黑籽,瓤是沙瓤。正吃着,便见孩子们从学校回来了,个个背一个书包,书包上系一片小薄石板,那是他们写字的黑板。

14、一见有了生人,忽地跑开,兀自去一边玩起乒乓球。球案纯是一张石板,抽、杀、推、挡,球起球落,声声如珠落玉盘。 终于在一所石板房里,遇见了一个石匠。老人已经六十二岁了,留半头白发,向后梳着,戴一副硬脚圆片镜,正眯了眼在那里刻一面石碑。碑面光腻,字迹凝重,每刻一刀,眉眼一凑,皱纹就爬满了鼻梁。我们攀谈起来,老人话短而气硬。他说,天下的石板,要数清涧,早年这个村里,地缺土贵,十家养不起一头牛,一家却出几个好石匠,打石板为生,卖石板吃饭,亏得这石板一层一层揭不尽,养活了一代一代清涧人。为了纪念这石板的功劳,他们祖传下来的待客的油旋,也就仿制成石板的模样,那么一层一层的,好吃耐看。他说,当年陕北闹红,这个村的石匠都当红军,出没在石板沟,用石板做石雷,用石板烙面饼,硬是没被敌人消灭, 却沉重地打击了敌人。他说,他的叔父,一个 游击队的政委, 不幸被敌人抓去,受尽了酷刑,不肯屈服,被敌人杀了头,挂在县城的石板城门上。他们又连夜攻城,取下头颅,以石匠最体面的葬礼,做了一合石板棺材掩埋了。结果,游击队并没有跨掉,反倒又一批石匠参加了游击队 老人说着,慷慨而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