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外延行业动态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9130305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iC外延行业动态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SiC外延行业动态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SiC外延行业动态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SiC外延行业动态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SiC外延行业动态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iC外延行业动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iC外延行业动态(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iC 同质外延行业动态一、行业概述半导体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深刻地 影响了当代人的方方面面。作为半导体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半导体材料对半导 体技术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每一次发展都会推动半导体器件和集成 电路性能的较大进步。为了进一步提高半导体技术,我们需要坚持不懈地研究半 导体材料。现在,使用半导体材料 Si、Ge 制造器件的技术比较成熟,应用的范围相当 广泛。然而,随着电路系统工作环境的复杂化,我们对电子器件的性能要求也更 加严格,硅材料已不能满足要求。所以第二代半导体材料 GaAs 等应运而生,在 一定程度范围满足了现代技术应用的要求。在此之后

2、,又研究出第三代宽带隙 (Eg2.3eV)半导体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凭借其优越的综合性能脱颖而出,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 SiC 和 GaN。Si 器件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日益表现出局限性,其带隙宽度较小,高温下 不能正常工作,在高温、高频、大功率及强辐射条件下性能捉襟见肘。 Si 器件的 最高耐温只有150,而SiC器件的耐温可达600C,而且热导率高,有利于器 件良好地散热,使器件发挥更好的性能,由于散热良好,器件和集成电路的体积 可以做的更小。 SiC 器件和 Si 器件相比,耐压范围也更高,如图 1.1 所示。第三 代半导体材料的性质见表 1.1,所以在耐腐蚀等环境下,有着巨大的应用价

3、值。 电力电子领域是 SiC 材料应用的典型领域。图 1.1 Si 和 SiC 器件耐压值范围在航空航天或军事领域,系统的工作条件极其恶劣。从 80 年代末起, SiC 材 料与器件的飞速发展。由于 SiC 材料种类很多,性质各异,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 泛。在大功率器件方面,利用 SiC 材料可以制作的器件,其电流特性、电压特性、 和高频特性等具有比 Si 材料更好的性质。在高频器件方面, SiC 高频器件输出功率更高,且耐高温和耐辐射辐射特性 更好,可用于通信电子系统等。在光电器件方面,利用 SiC 不影响红外辐射的性质,可将其用在紫外探测器 上,在350C的温度检测红外背景下的紫外信号,功率

4、利用率80%左右。在耐辐射方面,一些 SiC 器件辐射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使用如核反应堆中应用 高温应用方面,利用 SiC 材料制备的器件工作温度相当地高,如 SiC MOSFET 和 SiC 肖特基二极管可在 900k 下工作。从世界范围来看,高功率器件是最有可能实现的,应用潜力也最大,如图 1.2 所示oSiC作为二元化合物半导体,属于W族元素中唯一的固态化合物。它Si-C健 的能量很稳定,这也是SiC在各种极端环境下仍能稳定的原因。SiC的原子化学 能高达1250KJ/mol;德拜温度达到1200-1430K,摩尔硬度达到9级,仅比金刚 石摩尔硬度低些;导热性良好,达5W/cm.K,比其他半

5、导体材料好很多。图1.2 SiC功率器件的应用范囤SiC有多种同质多型体,不同的同质多型体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典型的有 3C-SiC、4H-SiC和6H-SiC,它们各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其中,3C-SiC是唯一具有 闪锌矿结构的同质多型体,其电子迁移率最高,再加上有高热导率和高临界击穿 电场,非常适合于制造高温大功率的高速器件;6H-SiC具有宽的带隙,在高温电 子、光电子和抗辐射电子等方面有使用价值,使用6H-SiC制造的高频大功率器件, 工作温度高,功率密度有极大的提升;而 4H-SiC 具有比 6H-SiC 更宽的带隙和较 高的电子迁移率,是大功率器件材料的最优选择。由于 SiC 器件在国

6、防和民用领域不可替代的地位,世界上很多国家对 SiC 半 导体材料和器件的研究都很重视。美国的国防宽禁带半导体计划、欧洲的ESCAPEE 计划和日本的国家硬电子计划等,纷纷对 SiC 半导体材料晶体制备和外延及器件 投入巨资进行研究。SiC 电子器件是微电子器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SiC 材料的击穿电场有 4MV/cm,很适合于制造高压功率器件的有源层。而由于SiC衬底存在缺陷等原 因,将它直接用于器件制造时,性能不好。 SiC 衬底经过外延之后,其表面缺陷 减少,晶格排列整齐,表面形貌良好,比衬底大为改观,此时将其用于制造器件 可以提高器件的性能。为了提高击穿电压,厚的外延层、好的表面形貌

7、和较低的 掺杂浓度是必需的。一些高压双极性器件,需外延膜的厚度超过50p m,掺杂浓度小于2X 1015cm-3,载流子寿命大过1us。对于高反压大功率器件,需要要在4H-SiC衬底上 外延一层很厚的、低掺杂浓度的外延层。为了制作 10KW 的大功率器件,外延层 厚度要达到100p m以上。高压、大电流、高可靠性SiC电子器件的不断发展对 SiC 外延薄膜提出了更多苛刻的要求,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提高厚外延生 长技术。电子迁移率|J 和空穴迁移率|J p表示单位电场下载流子的漂移速度,对器 件而言,这是决定性的重要参数,影响到器件的微波器件跨导、 FET 的输出增益、 功率 FET 的导通

8、电阻和其它参数。本征载流子浓度(n.)与导带和介带的状态密度Nc和Nv成比例。然而,由i于晶格热膨胀和电子质子耦合的结果,像带隙Eg那样,也与温度有关。本征载流 子浓度在高温器件应用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因为器件中 pn 结漏电流通常与 n或n2成正比。ii电子和空穴的传输特性是重要的材料参数,它们由载流子速度电场(u ?范) 性描述。u ? E特性通常用载流子迁移率及饱和漂移速度描述。速度达到饱和时 的电场值表征载流子速度被加速到达饱和值的快慢。此外,SiC物质在扩散渗透时有低的渗透度。电荷载流子寿命较短,但是寿 命和扩散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二、行业动态2.1 国内外现状SiC 是最早发

9、现的半导体材料之一。早在 1824 年,瑞典科学家 Berzelius 在 试图合成金刚石时偶然发现了 SiC,首次揭示了 C-Si键存在的可能性。直到1885 年,Acheson才第一次使用焦炭与硅石混合在电熔炉中高温加热获得SiC单晶。 但得到的SiC杂质浓度较高,结晶完整性较差,同时SiC的结晶形态繁多,根本 无法用于制造电子器件。1955年,荷兰飞利浦研究室的Lely首次在实验室中用 升华气体再结晶的方法制成杂质数量和种类可控制的、具有足够尺寸的SiC单晶, 由此奠定了碳化硅的发展基础。在此基础上,前苏联科学家Tariov和Tsvetkov等 人于1 978年提出利用籽晶升华法(see

10、ded sublimation method)生长SiC单晶,即所 谓“改进的 Lely 法”(modified Lely method)或物理气相传输法(physical vapor transport, PVT),从根本上克服了液相生长SiC比较困难这一障碍。1987年,专 门从事SiC半导体研究工作的Cree公司成立,并于1994年制备出4H-SiC晶片。 随后, SiC 器件的制造工艺,如离子注入、氧化、刻蚀、金属半导体接触等取得 了重大进展,从而掀起了 SiC 材料、器件及相关技术研究的热潮,并取得了突飞 猛进的发展。就SiC单晶生长来讲,美国Cree公司由于其研究领先,主宰着全球S

11、iC市场, 几乎85%以上的SiC衬底由Cree公司提供。此外,俄罗斯、日本和欧盟(以瑞典 和德国为首)的一些公司和科研机构也在生产SiC衬底和外延片,并且已经实现商 品化。在过去的几年中, SiC 晶片的质量和尺寸稳步提高, 1998 年秋, 2 英寸直 径的4H-SiC晶片已经在投入市场。1999年直径增大到3英寸,微管(micropipe)密 度下降到10 / cm2左右,这些进展使得超过毫米尺寸的器件制造成为可能。从2005 年下半年,微管密度小于l / cm2的3英寸6H和4H-SiC晶片成为商用SiC材料的 主流产品。2007年5月23日,Cree公司宣布在SiC技术开发上又出现了

12、一座新 的里程碑一英寸(100 mm)零微管(ZMP)n型SiC衬底。同时,螺旋位错 (screwdislocation)密度被降低到几百个/ cm2。虽然螺旋位错对器件性能的影响不 如微管那么大,但还是会影响到击穿场强、少数载流子寿命等材料性能。SiC单晶 材料取得的突破进展,不断推进着SiC器件的研究和发展,大部分常规的SiC单极、 双极、二端和三端器件都取得了很好的进展。拥有高温、高频特性,击穿电压几 千伏、电流几十安培的肖特基二极管已开发成功,300W10、20A, 600V / 212A、 20A和1. 2kV/10、20A的二极管已经实现商品化。SiC MESFET及JFET等高频

13、大 功率器件成为近几年SiC器件的一个研究热点。SiC结型场效应晶体管(Junction Field Efieet Transistor)由于在高压、大功率的优越特性,在汽车电子、DC. DC转 换器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2003年,Jian H. Zhao等人研制了凹沟和注入 的4H-SiC VJFETL341。其性能指标为在VC=-9V时,阻断电压为1710V,且RON_sp 轴为 2.77mOcm2,品质因子(Figure of Merit)VB2 / RON_sp=1056MW / cm2。2007 年,Rongxi Zhang等人报道了便于集成的4H-SiC横向RESURF JF

14、ET,其性能指标为 阻断电压为1000V,比开态电阻R sp为9. 1mOcm2,VB2 / Rsp =1056MWONON/cm2。Yongxi Zhang等人还研制了垂直沟道横向结的RESURF JFET,比开态电阻RON_sp 即为 9.1mO cm2,VB2 / RON_sp =116MW/cm2; SiC 双极晶体管(BipolarJuention Transistor具有很好的大电流放大能力,而且能够在射频领域工作,成为 最近SiC器件研究的热点之一。2006年,Jian Hui Zhang等人研制了 12p m P漂 移层的SiC BJT,器件性能为:创记录的比开态电阻为RN_s

15、p为2帥0打,基 极开态时收集极一发射极阻断电压为757V,电流增益为18.8。2008年Jian Hui Zhang等人研制了高发射极电流增益SiC BJT,器件性能为:比开态电阻为RN_sp 为3.0 mOcm2,基极开态时收集极一发射极阻断电压为1750V,电流增益高达 70,显示了 SiC BJT的良好发展态势;2008年,Robert S. Howell等人报道了芯片 面积0.43cm2,有源区面积O. 15cm2,击穿电压为10kV的DMOSFET,在栅电场 为3MV/cm时的IDS=8A,而V =0v时的亚阂值电流从25C的1p A降到200CGs的0.4p A。目前SiC MO

16、SFET的主要技术挑战在于沟道迁移率的提高和氧化层可靠 性的改善;SiC MESFET作为工作在UHF-X波段频率范围内的功率晶体管进入了成 熟期,Cree公司于2005年报道单片4H-SiC MESFET的微波大功率产品,工作频率 3 GHz, 40-50 V电压,连续波输出功率80 W,增益大于7.6 dB,功率附加效率38%, 脉冲输出功率120 W。此外,Cree公司采用4个晶体管制成输出功率为400 W的 功率放大器。最近,Northrop Grumlilan Co.制成大功率4H. SiC MESFET在周长 为1.92 mm,栅长为0.5 pm, 10 GHz下,输出功率为6 W,相应的增益、漏效率 和功率附加效率分别为5.1db、52%和34. 6%。美国Purdue大学制成的亚微米 T型栅SiC MESFET的饱和漏电流为350 mA / m m,跨导为20 ms/mm,漏击穿电 压为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