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科举制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912791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朝的科举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明朝的科举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明朝的科举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明朝的科举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朝的科举制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朝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并非自明朝起,却在明朝发扬光大。当时的考试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院视,考试者统称为童生,考试 范围是州县,在这个考试中合格的人就是秀才。考试成绩有六等,只 有考到高等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称号,考到一、二等的才能有资格去参 加更高的考试,叫“录科”。考中了秀才,从此就摆脱了平民的身份,大小也是个知识分子了, 还有某些特权:可以免除一人的徭役,见到县长大人可以不下跪。但 你并不是官。下一级的的考试是乡试。是省一级的统考,三年才有一次,一般 在八月,由省出题,过关的才是举人。获第一名的叫解元。举人是有 资格做官的。当官的死了就有机会轮到举人。接下来的考试会试。你的对手将是其他省的精英们

2、,朝廷将在你 们中间挑选三百人左右,取得贡生,第一名是“会元”。要当进士, 还要过一关。通过会试的精英们面对的最后一道考验是殿试。考试的方式是皇 帝提问,考生回答内容主要是策问。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划分 档次,共有三甲。一甲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 探花;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 出身”。可以当个八品县丞的官了。八股文八股是明朝的创造。这套玩意自朱元璋起,到明朝中期发展完善, 影响了后来近五百年的知识分子。学子们的考试科目分为三场,第一场考经义,也就是四书五经, 第二场考试实用文体写作,第三场考时务策论,也就是给你个事情让 你分析,颇有点应用

3、文的意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义。对学子而言,只要背好四书五经就行了,题目只能在这里出,范 围相当小,背起来容易,而且写文章时有规定的字数,一般不超过五 百字。关键在于格式和个人发挥,八股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 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收结几个部分,其中精华部分是起 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四个部分你不能随便写,必须用排比对偶 句,共有八股,所以称八股文。这种写法十分古板,你想多写一个字都不行,很多人都是一边写 一边乱编,只为凑字数,达到对偶的效果,文字表面上看,十分整齐, 而内容废话连篇。痛苦的不仅是考生,还有出题的老师,四书五经只有那么多字, 各级考试都从里面出题,于是奇技百出

4、,把四书五经上下句割裂开, 单独拿来出题,把一句话斩头去尾,只用中间的几个字拿来考人,这 种语句不通、张冠李戴的词句,连老师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何况学 生呢?结果就是糊涂考糊涂。八股说到底是一种形式而已,就算古板,应该也不会造成太大的 负面影响,但规定所有的文章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必须仿照古人立言 要按照朱熹圣人的思维去写。八股考试的弊端是很多的,选出的人才很多都是书呆子,明朝学 者宋濂形容过八股选出的某些人才“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 不能对”,活脱脱一副白痴面孔。但八股文还是有一定用处的,儒林 外史中曾经写道“八股文若做得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 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可见,八股文是很多文 体写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限制下,很多优秀人才更能脱 颖而出,如后来的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些人才是八股文锻造出来 的。总的看来,这一制度弊多利少,禁锢人们的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