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地少型”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对策研究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910937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多地少型”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对策研究获奖科研报告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多地少型”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对策研究获奖科研报告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多地少型”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对策研究获奖科研报告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多地少型”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对策研究获奖科研报告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多地少型”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对策研究获奖科研报告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多地少型”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对策研究获奖科研报告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多地少型”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对策研究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怀化市四所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人多地少型”学校探寻有效策略。 关键词:“人多地少型”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 00G712 000B 001002-766116-051-01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各级各类学校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一口号的主体实践模式,我市各级学校也是开展的有声有色,个别学校已经形成学校对外交流的一大“招牌动作”,可作为市区的中心小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多场地小,如何解决这种

2、问题成为当前首要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调研,总结适合“人多地少型”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的不成熟建议,愿能起到借鉴的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湖南省怀化市锦溪小学、宏宇小学、实验学校、红星路小学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现状。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 二、现状与分析 1、场地设施情况 场地设施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效果和质量。长期以来,我市许多小学的体育专项资金短缺,学校体育投入在教育投入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很少,场地设施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加上近年来怀化市小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造成人均活动场地和器材更加不足,

3、这在客观上制约着怀化市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 因地处市中心位置,所调查的四所学校平均面积不到60亩,体育活动场地相对于不少于2-3000学生的大学校,场地设施就显得更加拥挤不足,室内场地更是捉襟见肘。通过对小学体育教师和小学生关于学校场地、器材设施满意度的调查显示,42.4%的体育教师和47.4%的小学生认为学校的场地、器材完全不能满足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需求,这表明怀化市区的学校场地、器材设施是很不理想的。 笔者在实地考察时不难发现,大课间活动中看的都是人,小小的场地上上千人拥挤着做着运动,安全隐患让人堪忧,特别是上下楼梯时,长长的队伍拥挤在楼梯口更是让人感到揪心。 2、活动内容、组织实施情

4、况 大课间体育活动之所以能取代课间操活动并深受学生喜爱,其主要原因是大课间活动项目较多,内容丰富多彩。调查显示怀化市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项目选择上呈多元化趋势,主要有:广播操、自编操、武术操、趣味体育游戏、跳绳、球类、踢毽子、慢跑等。有些学校已经把大课间体育活动当成学校对外展示、宣传的一面旗帜,比如红星路小学已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他们以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为特色教育,以大课间为突破口,实现运动育人、运动启智、运动健体。 尽管如此,不少学生还是怨言不断,调查访谈中了解得知:一些学校活动内容单调,组织形式单一,一成不变的动作和音乐激不起学生参与的兴趣,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得不让几乎每

5、天都参与其中的小学生们真的只是重在参与,流于形式,效果难以保证。 3、师资情况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是体育教师,对其年龄结构进行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校的师资情况。调查显示,四所小学体育教师年龄分布在26-35岁的居多,占调查总人数的50%,这主要得益于近几年怀化市城区小学招聘选调年轻的体育老师缘故,这表明怀化市小学体育教师呈现出青壮年为骨干的特征,也说明城区小学越来越重视体育运动的发展,这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策划、组织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在调查访谈中发现,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年轻的体育老师只是应付性的参与其中,并没有认真琢磨着如何把大课间开展的更有效、更精彩,工作中的怠慢现象令人

6、堪忧,这将严重制约学校大课间可持续的发展,交流中了解到教师待遇是影响年轻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最大阻力,房贷、生活等经济压力,让他们只靠工资收入维持生机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三、“人多地少型”学校有效开展大课间活动的策略 1、加大场地设施投入,确保大课间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学校领导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活动的开展,在生源不断增加而人均占有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多争取硬件投入资金,尽可能改善现有的运动场地设施,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提高场地利用率,努力实现“小场地、大课间”,让孩子们安全有序的参加大课间活动。 2、丰富活动内容,创新组织形式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需求,体育组老师按照自身专业能力,结合学校场地小、学生

7、多、人均活动面积小等问题,创编武术操、健美操、乒乓球操等集体操,与小学生广播体操相结合,分周轮换开展,给学生增添内容上的调味剂,消除学生们的厌倦感。 另外,组织形式上的创新同样也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分班、分组开展大课间活动时,做到场地区域化,如球类区、游戏区等,内容选择上也要出现多样化,器材的选择也要考虑到场地因素,比如跳绳和踢毽子是两种既经济又实效的运动项目,还可以一物多用,缓解器材短缺的困惑,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参加活动,让他们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增加了活动的乐趣。还可将不同水平段学生分时间段组织实施开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困惑。 3、以赛促练,奖惩分明 开展竞赛评

8、比是促进大课间活动持续发展的催化剂。相应的竞赛活动,比如:开展班级评比、全校展示活动,将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竞争、班级之间的竞争,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热情。竞赛评比也要呈现多元化,既要有集体的也要有个人的,当然,对于不积极参与的集体和个人应加强正面教育,引导其参与大课间的热浪中去。 4、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活动有效开展 学校要想尽办法努力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挖掘年轻教师的潜能,特别是体育教师,他们都是专业的体育院校毕业高材生,有的甚至是全日制研究生毕业,他们有着不同的专业特长,如果能让他们真正发挥正能量,做到1+1>2,想必学校的大课间活动一定会是精彩纷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