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910728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目的定向:是指个体内心追求的成就目的取向。3目的设立: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拟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的,以及达到目的所采用的环节、方略和时间安排。4.运动爱好:是人们积极地结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增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5.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的引起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体现。.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她人行为成果的

2、因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8.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规定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映。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行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限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焦急: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的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填、判、名解)9.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和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单薄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具有稳定和弥漫的特性。10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始终上升的,有时会浮现临时的停止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11态度:是个体看待外界现

3、象(涉及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12.专门化心理技能:一般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3.心理技能训练(ST):是指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5.表象训练:是人们故意识的运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忆、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措施和过程。16技能迁移:已经

4、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积极影响称正迁移,悲观影响称负迁移。17体育课堂心理氛围: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体现。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1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1.协变性原则:一种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毕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她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因素;当别人的成绩与她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因于内部的因素,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20.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的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朴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可以获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 2

5、1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档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积极地从事自觉得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获得优秀成绩的心理倾向。 22.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2.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是一种与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劳动、身心健康以及调节与提高人体身心潜能有关的,在人脑内部进行与形成的内隐技能。 24.驱动理论觉得运动体现()是习惯(H)与驱力(D)的乘积。即P=*二、填空1.目的设立的作用:指向任务、激发动机、坚持参与、实现目的。运动动机的功能:发动功能、选择功能、强化功能

6、、维持功能。3.归因理论中的三维度四因素: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是能力; 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是努力;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是任务;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是运气。4竞赛焦急分为认知状态焦急(与操作活动水平呈负有关线性关系)、躯体状态焦急(与操作活动水平呈倒型曲线关系)和状态自信心(与操作活动水平呈正有关线性关系)三个方面。.分解练习法有助于封闭性动作技能的形成,完整教学法更有助于开放性动作技能形成。.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认知定向阶段(泛化阶段),动作联合阶段(分化阶段)、协调完善阶段(自动化阶段).体育教学组织常用的心理学分组形式:能力分组(有助于竞争意识激发)、爱

7、好分组、友伴分组(团结意识培养)。8.体育学习措施的指引有: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伙学习法。9.课堂心理氛围分为:和谐型、一般型、冷漠型。10.竞争可分为:个体间、团队间、自我竞争三种形式。1体育课堂心理氛围的作用:效应功能、信号功能、教育功能。1.教师对学生的盼望会形成何种类型的课堂心理氛围取决于:(学生的)反馈、(教师的)输入、(师生之间的)输出三种因素。13归因理论中对成败的因素分类的三个维度:内外源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制维度。运动表象从感觉通道上分为:视觉表象(前提)、动觉表象(核心);从表象中自己所处的视角来分:内部表象、外部表象。15.动作技能的分类措施:封闭性与开放性动作技

8、能;不持续性、系列性和持续性动作技能;低方略性技能和高方略性技能。16.学习时小组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17.注意力分类的两个维度:广阔性、内外向性。18.运动爱好的分类:根据运动爱好的内容,可以分为物质爱好和精神爱好;根据运动爱好的倾向性,可以分为直接爱好和间接性趣;根据运动爱好的广泛性,可分为广泛爱好和中心爱好;根据运动爱好的深度、范畴和稳定性,可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三选择 1.学习目的定向比成绩目的定向更有助于个人发展。2.一般高学习低成绩的目的定向比低学习高成绩的目的定向更有助于个体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体现、努力限度、持续性和运动效果。3.合理的(积极的)归因是将成果归因

9、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即努力。#4.个体的动机和行为受盼望的驱使,而盼望的变化又与个体的归因,特别是与归因的稳定性维度有着高度的有关。5暗示训练是指运用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她刺激物,采用间接、含蓄的措施,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重点看84.185的形式与措施)四、判断;、把某一行为的成果归因于稳定因素的个体比归因于不稳定因素的个体更盼望该行为再次发生。P822、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即特别高和特别低的唤醒水平有碍于操作,只有中档水平的唤醒有助于操作。P1213、高唤醒水平是顺利完毕简朴的运动任务所必需的,精细或复杂的运动任务则要在低唤醒水平下才

10、干完毕。P21五、简答1、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目的定向?P35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动作技能的学习;合理运用表扬的鼓励方式;合理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合理的评价方式;2、体育活动中有效目的设立的原则?P39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立目的;设立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测的目的;设立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的;设立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的;既要设立目的又要提供反馈;应尽量设立技术动作完毕目的,而不是成果目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的。3、体育参与活动动力系统图。P53体育活动需要 体育活动动机 体育活动爱好 体育活动习惯 体育活动态度4、运动爱好的品质?531)运动爱好的倾向性; 2)运动爱好的广泛

11、性; 3)运动爱好的稳定性; 4)运动爱好的效能;5、运动爱好的分类?P57(1)根据运动爱好的内容可以分为物质爱好和精神爱好;()根据运动爱好的倾向性可以分为直接爱好和间接爱好;(3)根据运动爱好的广泛性可以分为广泛爱好和中心爱好;(4)根据运动爱好的深度、范畴和稳定性,可以分为有趣、乐趣、志趣。6、影响运动爱好水平的重要因素(如何培养运动爱好)?59运动需要的满足;既有的运动技能水平;运动内容的新颖性;教学措施的适合性;成功体验的获得;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运动教学环境。7、运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6 充足注重和运用学生的多种需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合适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伙;及时反馈

12、,肯定评价;端正体育态度。8、什么是成就动机?如何培养?P7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档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积极地从事自觉得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获得优秀成绩的心理倾向。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提高。可通过学生的谈话、讨论是她们对体育学习成就动机有关的自我行为产生“意识化”,通过游戏等使学生结识到采用实现目的的行为方略与成败的关系,以及成败对情感体验的影响,获得成功与失败 经验的“体验化”,通过对成就动机有关的“运动目的”等概念的讲授与理解使这些观念在学生头脑中“概念化”;通过变“常模参照”为“自我参照”9、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个体的重要心理特性?形成因素?

13、对此现象的教育措施?P82)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是产生的无助能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重要心理特性有:1)自我效能感低;2)悲观思维;)情绪失调;)人际关系不良。C)形成因素:客观因素:教师、家长和教练的教育方式不当;不良的教育环境。主观因素:习得性无助的个体在归因模式上存在障碍,习惯将失败归因与自己能力低、智力差这种不可控的内在稳定因素,而将成功归因于偶尔的运气、任务难度低等不稳定的因素,从而形成一种悲观的心理 D )教育措施:对其要以鼓励为主,帮她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引导其树立对的的目的导向;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10、

14、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84 内部因素:1)个性特性;2)成就动机; 3)自我效能感;)性别;5)年龄。 外部因素:1)社会文化背景特性;)运动项目特性;3)训练年限;4)比赛成果。11、在体育运动中应如何进行归因训练?P88 1)进行积极的反馈;2)增长成功的体验;)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原则;)明确多种因素的可控性;)设立明确与具体的目的;6)强调个人努力;)谨慎的比较个体之间的差距;8)实事求是。12、影响赛前状态焦急的重要因素?16环境因素:)比赛的重要限度;2)比赛成果的不可预测性;个体因素:)特质焦急;)自尊13、和谐体育课堂心理氛围的发明?P24;运用教学技巧;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美化体育课堂环境;为学生设立合适的学习目的;对学生积极的盼望(盼望效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看待学生不良行为的有效方略?247运用非语言控制;提供学生体现机会;及时制止不良行为;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自身能力。15、学生的不良行为?1) 松散行为;2) 抗拒行为;3)袭击行为;4)规避行为; 6.简述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三者研究的共同点?第一,研究的对象都是参与身体活动的人;第二,研究的内容波及从事身体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动机、个性等等;第三,研究措施相似。1.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内部因素:经验与成熟度、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