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感动中国2023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9106602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感动中国2023人物事迹及颁奖词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感动中国2023人物事迹及颁奖词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3年感动中国2023人物事迹及颁奖词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3年感动中国2023人物事迹及颁奖词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3年感动中国2023人物事迹及颁奖词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感动中国2023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感动中国2023人物事迹及颁奖词(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感动中国2023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专题部活动直播组承办,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感动中国2023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感动中国2023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1.明月共同途 归根清华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 因核辐射早早离世的邓稼先曾给杨振宁写过一封书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隔着几十年的岁月和生死,已经百岁的杨振宁对儿时的同窗深情喊话:“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是以后50年,适合了你共同途的嘱望,我相信你会满意的。” 杨振宁颁奖辞: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

2、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2.冲天鹏翅阔 七十年航空报国的科学家顾诵芬 顾诵芬,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他在7岁时,曾亲眼目睹日本的轰炸机从头顶飞过,于是从小就立下了“保卫中国的蓝天”的志愿。长大后,他报考了浙大、清华、上交三所名校的航空系,皆被录取。毕业后,他就投入了祖国航空事业的建设当中。1967年,顾诵芬担任歼-8战斗机的总设计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他,瞒着爱人亲自坐上飞机上天观测。 顾诵芬颁奖辞: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

3、诵君子清芬。 3.长松荫高原 守护高原人民健康的老院士吴天一 1958年,吴天一跟随部队来到了青海。那时,大量来支援高原建设的人都患上了怪病,一位患者饱受折磨痛苦离世的模样,让他深受触动于是,他开始了长达60年的高原病学研究,当时中国的这项研究,还是一片空白。2023年,青藏铁路修建,吴天一担任医学专家组组长。5年里,14万筑路大军无一因高原病死亡,这是吴天一用毕生的心血,创造出的医学奇迹。 吴天一颁奖词:喝一口烧不开的水,咽一口化不开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亲情,是因为心里有放不下的梦。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 4.慷慨是英雄 长津湖幸存志愿军战

4、士“中国保尔”朱彦夫 朱彦夫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参加了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是他们连的唯一幸存者。经过47次手术、93天的昏迷,朱彦夫失去了双手双脚,仅剩下一只0.3视力的右眼。但他不想躺在功劳簿上度过一生。他回到家乡,用残肢夹着粉笔,教乡亲们认字;他拄着拐、拖着假肢,一步一步带村民们走向致富之路。60岁时,他执笔写下极限人生,将他和曾经战友的故事捧给了世人 朱彦夫颁奖辞: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5.秉心自超越 首位闯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苏炳添 作

5、为第一个跨入男子田径100米9秒区的亚洲人,苏炳添的历史性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2023年,当他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遇上了“世界第一飞人”博尔特,这次的经历让他感受到巨大的差距,他下定了决心:过10秒进9秒区。2023年世锦赛,他又一次和博尔特站在了同一起跑线,而这一次,他与博尔特仅差0.03秒。但这一年,苏炳添已到了退役的年龄 苏炳添颁奖辞: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6.江海意无穷 见证国家脱贫奇迹的陈贝儿 2023年,由香港媒体人拍摄的纪录片无穷之路“破圈”。主创陈贝儿深入热带雨林、戈壁沙滩,跨越6省10地记录下脱贫

6、地区的真实面貌。再次回想这条“无穷之路”时,陈贝儿哽咽道,“我碰到了很多很了不起的人,也许他们可能就是一个老村民,一个扶贫的书记,他们碰到困难时的那种坚持跟他们对于生存下去的那种生命力是非常非常强的”。 陈贝儿颁奖辞: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7.自强敏天行 身残志坚的脱贫攻坚奋斗者张顺东李国秀夫妇 张顺东6岁时被高压电击伤,失去右手,双脚严重受伤;李国秀生来就没有双手。这样一对身体残缺的夫妻相互扶持,成了彼此的“手足”。张顺东说:“夫妻同心,黄土才能变成金”。为了美好生活

7、,他们付出常人千百倍的努力,张顺东的双脚也因过度劳累溃烂,不得不接受截肢。尽管生活中有不少困难,但这对夫妇却没有向命运屈服,把日子过得像花儿一样。 张顺东、李国秀颁奖辞:山对山来崖对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顺风顺水出山来。李家大姐人才好,张家大哥看上她。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 8.潜龙育身躯 中国核动力事业奠基人彭士禄 彭士禄4岁成为孤儿,8岁被国民党当局抓进监狱,受尽拷打。从苏联留学归来,他决心投身祖国核动力事业。他隐姓埋名数十年,为祖国造核潜艇,建核电站。生前他常说:“是人民将我养大,我几辈子都还不了,只要祖国需要,我愿贡献一切! 彭士禄颁奖词:历经磨难,初心不改。在

8、深山中倾听,于花甲年重启。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你,如同你的作品,无声无息,但蕴含巨大的威力。 9.无声玉满堂 双耳失聪自强不息的青年学生江梦南 今年30岁的江梦南,出生于郴州宜章县莽山瑶族乡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学校的老师。在江梦南半岁时,因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听力完全丧失。从此,她就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靠看着口型读唇语和别人进行交流。最开始,江梦南靠着反复抚摸爸妈的喉咙,来感受声带的震动并练习发声,往往一个音节父母重复上1000次她才能学会。从字、词到日常用语,她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在江梦南的印

9、象里,身为老师的父母都爱读书、看报。正是学唇语这个决定,让江梦南的求学之路走得越来越长远。她不仅没有失学,而且一路考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直到考上了清华的博士。 江梦南颁奖词: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 10.航天追梦人 取得辉煌成就的中国航天人(特别致敬环节) 颁奖词: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3月3日,感动中国

10、2023年度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和女儿在颁奖现场。 3月3日晚,“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如期而至。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中国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等获得“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荣誉。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从2023年到2023年,感动中国已走过20载。20年来,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既呈现出普通百姓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又实录了社会变迁、时代前进的铿锵足音,其中历久弥新的中国精神力量,穿透时光的隧道,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

11、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走过20年,感动中国为何依然打动人心?颁奖词靠什么征服一批批观众?记者采访了感动中国总撰稿刘凯等主创人员。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年度人物的感人事迹全面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精神风貌 一幅厚重长卷被徐徐展开,红底洒金纸上,启功先生亲题的“感动中国”四个字缓缓出现。紧接着,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张张感人的照片,一幕幕熟悉的画面,书页犹如片片“龙鳞”,记录了感动中国创办以来留下的感动瞬间这是感动中国2023宣传片中的画面。 不知不觉间,这档栏目已陪伴观众走过20年,那些平凡英雄的精神事迹感人至深,人格力量更是震撼人心。 今年的开篇

12、人物将目光聚焦在归根清华、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身上。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20余年的僵局,当美国刚发布公告解除外国人访问中国的禁令时,思乡的杨振宁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途。在受到阻碍没能回国的岁月里,杨振宁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取得了多项顶尖的科学成果,使他背后的“中国”二字越发熠熠生辉。回国定居后,杨振宁为吸引中国顶尖科学人才倾尽心血,始终关心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继续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中国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到归根老人,岁月须臾而过,杨振宁用50年的时间回应邓稼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约定,拳拳赤

13、子心令人动容、引人落泪。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与祖国同心同向,一起向未来是本次感动中国人物身上共同的底色: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奠基者彭士禄“深潜”一生,只为永远守望祖国海洋;超越年龄、伤病、体能局限,被称为“中国飞人”的运动员苏炳添,始终坚信“我们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让青藏铁路14万筑路大军免于高原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爱国精神之外,自强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显著特点。 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面对这样的状况,生活该怎样度过?感动中国讲述了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坚强、自信、乐观的故事,他们依

14、靠仅有的劳动能力,让一儿一女考上大学,让全家人彻底告别了贫困。 像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这样的,还有被誉为“中国的保尔”的朱彦夫,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每一段人生都书写精彩;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大学生江梦南,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还走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这些“平民英雄”彰显的坚强、自信、乐观精神,为社会前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023年是中国航天的丰收年,本年度感动中国的特别致敬环节聚焦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国航天人。 从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

15、人、从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 颁奖词直抵人心,感动背后是对真善美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像感动中国这样走过20年的节目,是不多见的。龙鳞装是一种源于唐代的书籍装帧形式,非常适合呈现时间轴序列,每一页翻开就是一座丰碑。”回忆起制作开篇画面的过程,龙鳞装非遗传承人张晓栋感慨道,在接到节目组的邀请后,他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悉心完成这幅长卷。 作为节目的忠实观众,张晓栋告诉记者:“节目中榜样人物的事迹不断启示我,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过去近15年我只做了8部书,可能我这辈子也只能干非遗传承这一件事,既然做,就要做好。” 与张晓栋一样,感动中国总撰稿刘凯也陪伴节目走过多年,在专注于撰写颁奖词的过程中,他收获了更多的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