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安全知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9106226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防火安全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防火安全知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防火知识1.森林火灾等级的怎样划分国务院颁布的森林防火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森林火灾分为森林火警、一般森林火灾、重大森林火灾和特大森林火灾四种。(一)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积不足1公顷或者在其它林地起火的:(二)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不足100公顷的;(三)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不足1000公顷的;(四)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2.森林燃烧是怎样的一个过程森林可燃物属于一种固体燃料。它的燃烧过程一般分为预热、气体燃烧和木炭燃烧阶段。(一)预热阶段:可燃物受热时,温度逐渐上升,大量水分蒸发而干燥,同事发生局部受热分解,产生部分可燃物气体和不

2、燃性气体。但由于大量水分蒸发消耗热量,温度上升缓慢,氧化速度很慢,只出现冒烟,还不能达到燃点。(二)气体燃烧阶段:可燃物冒烟后,温度上升很快,继续受热分解,挥发出大量的一氧化碳、氢气和碳氢化合物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和后变成可燃混和气体,氧化、放热过程加快、加剧,当达到燃点后,可燃气体立即被点燃,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放出大量的光和热能。并使附近的可燃物温度上升,引起燃烧蔓延。(三)木炭燃烧阶段:当木材完全容纳杀变为木炭后,有火焰的燃烧就停止,即转入木炭无火焰燃烧阶段。木炭燃烧属于固体炽热燃烧,因燃烧发生在固体表面,故又称为表面燃烧。它虽然没有火焰,但仍能产生少量的光和热。3.什么是燃烧的三个

3、要素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温度,称为燃烧三要素。只要缺少三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燃烧就不能进行。扑救森林火灾时,只有消除其中一个要素,森林燃烧就会停止。4.为什么火会在山地转折处自然减弱山地高度在海拔500米以下,风速度在三级以下时,上坡的风在山顶会回头,形成反山气流。因此,火在山脊和初下山位置时,一般火势较弱。因此,在火的山脊位置开辟防火线,营造防火林带可发挥较好的阻火、灭火、防火效益。如果出现四级以上的风,则反山气流消失,产生越山气流,在山脊开辟防火线,在山的背部守候扑打下山火很不安全。5.昼夜变化对森林火灾速度有什么影响昼夜气象条件差别明显,必然影响森林火灾的蔓延。一般地讲,白天林火蔓延

4、快,夜间蔓延速度减慢,就松林而言,白天林火蔓延速度为850米/小时,傍晚或早晨为70米/小时,夜间则为0。 6.森林火灾初始时蔓延速度有多大森林火灾往往时小火蔓延成大火的 ,由地表火发展成树冠火。地表火最初蔓延时速度小,据研究资料,火头蔓延速度0.10.7米/秒,两翼和火尾为0.10.4米/秒,经1520分钟后,蔓延面仅为0.15亩。如继续发展,其火头速度可增加到1015米/秒,即每小时可蔓延0.51公里左右。7.如何判断快速、重速、慢速森林火灾慢速火的火头前进速度小于2米/分钟,中速火的火头前进速度在2.120米/分钟,快速火的火头前进速度大于20米/分钟。 8.火烧到山脚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如

5、果山谷时南北向,向阳的一面受日照时,气温高于阴面,形成气压差,构成局部地区的环流,当火烧到山脚时,如果没有被扑灭,容易产生多个火头,火向几个方向发展。火烧到山脚时,有时既使只有一处火点,眼看就要扑灭,但也容易失控。9.山地森林火灾蔓延有什么特点(一)三种火灾(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呈综合性发展。通常针叶林易发生树冠火,阔叶林易发生地表火。单纯性的森林火灾较少。草本层干燥,密集连续,因而地表火发展极为迅速,尤其是采伐迹地,火势更强。由草本层燃烧的简单地表火火墙较窄,宽度通常58米。由草本和下层木共同燃烧的地表火较为猛烈,火墙宽度可在15米以上,扑救困难,造成大范围的过火面积。针叶林的枝叶富有油

6、脂,自然整枝不良,下枝离地面近,在地表火的烘烤下,极易引起树冠火,通常在地表火过后1530分钟内发生,其推进速度虽然较慢,但火势猛烈,使周围空气形成热浪,难以接近。(二)森林火灾蔓延主要受山谷风所控制,具有间歇性。高山峡谷地带的风力作用主要来自于山风和谷风,谷风能加速火向上蔓延。在晴朗的天气,一般都有山谷风这种现象。谷风发生在上午10左右,逐渐增强,到下午3时以后最大。山谷风有阵风性质,受其控制,山火在一天中也有盛期、中期、衰期。一般衰期主要在早上4时10时之间,地表火停止发展,树冠火变冲冠火,有些冲冠火在烧掉枝叶后,火焰自动熄灭,火场内多数地段基本上是属于无焰燃烧状态,是扑火的最好时机。俗话

7、说,山火不过夜,如果头天的火到次日上午10时以前没有扑灭,就要做好打恶仗的准备。盛期出现两次,午后1517时和晚上2022时之间。地表火和树冠火发展迅速,火灾温度高,风向多变,人员已经疲劳,指挥难度较大。另外,主沟的山谷风能够控制支沟的山谷风。因此,主沟发生的山火易向支沟方向发展,而支沟发生的山火不易向主沟方向发展。此外,山谷风还受大气候的影响,对山火的作用具有日际变化特点。火灾蔓延发展的水平方向也受山谷风的影响。当谷风猛烈时,火灾常在火场的上游一带扩展,当山风猛烈时,火势常在火场的下游一带扩展。(三)火势蔓延受地形因素影响。地形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火势的蔓延,植物类型的作用不甚明显。在山势

8、大转折(主要是坡向大转折)、窄谷和山脊上,多会出现自然终止燃烧的现象。大的山势转折处,由于反山气流的作用,上山火到山顶时,火势常常衰落,会停止发展。窄谷地段的风速加快,在搣峡谷效应攠的作用下分流或上分流之处,火势至此通常暂时中止。其次,在山区由山脚向山顶蔓延的火要受一些缓坡、小平地、陡坡和峭壁的小地形影响。因为谷风经过各种小地形时会形成很小的涡流旋,对火蔓延能起阻碍作用。缓坡和陡坡上的火蔓延快,不易扑救,而山坳、小平地上的蔓延速度减缓,时高山地带扑火的好时机。(四)山地森林火灾具有立体性质,常呈跳跃式发展。由于山体高拔,沟谷狭窄,林火占有较大的垂直空间。除了水平推移外,还有跳跃式发展的特点,通

9、常跳跃的距离多在500米以内。跳跃式燃烧的原因是球果或小枝燃烧后,随风吹至高空向远处落下后引起的,此时,火场周围在热浪的作用下,空气和林地进一步干燥,温度升高,一有火种,立即起火。(五)有反复性。林火蔓延常有反复,虽林火有一般的蔓延规律,但在山地林区表现更为突出。主要是余火相当隐蔽,地面无火无烟,使人难警觉,到突然起火时,尽管有人在现场监护防守,也已措手不及,特别是在火场的边沿更为严重。其次可能是余火自燃问题。腐殖质在高温的作用下,出现可燃气体,一旦与外部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即发生自燃。因此,我们对隐蔽的余火要高度重视,不仅要从烟、温度方面去进行判断,还要反复翻挖可用水浇灌的方法,使其不能反复出

10、现.10.火险天气分几个等级火险天气等级,简称火险级。是根据每天的主要火险要素气温、湿度、风、降水、可燃物含水率和过去连续干旱情况等,按特定方法或微机程序进行计算的。我国林区目前普遍采用五级制:1级不燃;2级难燃;3级可燃;4级易燃;5级强燃。11.什么是生物防火生物防火也叫营林防火。森林防火经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必须从营林的角度考虑育苗、造林、营林以及森林规划的全过程,以增强森林本身的抗火能力。生物防火的措施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在林间空地、荒山荒地和道路两旁植树造林,众所周知,林间空地、荒山荒地和道路两旁(包括国铁、森林)杂草丛生是火灾策源地,一但有火就能烧向森林。

11、在这些地块应植树造林,不仅增加森林覆被率,同时消除火灾策源地,形成森林环境,会大幅度的、养活火灾的发生。另外,沟塘草甸应逐渐加以改造,进行营造森林,减少火灾发生。(2)加强营林管理,减少可燃物积累在不同的林内,应经常进行抚育间伐、卫生伐,清除濒死木、枯立木、腐朽木等。在针叶林内,要进行修枝打枝,将低垂的枝条清除,这不仅减少死地被物的数量,同时也可减少地表火转为树冠火的可能性。这些营措施既改善了森林环境,有利于林木生长,又能增强林木的抗火性。(3)及时清理林区、采伐迹地和为火烧迹地,林内的枯枝落叶,采伐迹地的采伐剩余物,火烧迹地的烧剩物等,绝大多数是易燃的引火物,如果及时进行清理,不仅大幅度降低

12、林地的燃烧性,又可促进天然更新。(4)营造混交林和防火林带,针叶树含油脂多,易燃,而阔叶树含水较多一般不易燃。如果营造针阔混交林或在针叶林中营造防火林带,就可降低林分的燃烧性和阻止林火的蔓延,并能改善土壤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这是一项战略性一措施,在造林规划时就应考虑。(5)营林耐火植物带或耐火经济作物带,在国境线边缘、农林交错处、生土带和防火线上都可进行翻耕种植耐火经济作物。如马铃薯。叶菜、豆类、苜蓿类或种植不易燃的药用植物和其它经济植物,既能阻止地表火的蔓延,又有一定经济收入。为了使生物防火带长存,也可将一些耐阴抗火性强的植物配置在防火林带内,使防火林带发挥更好的阻火作用。(6)调节林分结构

13、降低森林燃烧性,利用树种之间具有不同的燃烧性,通过调节,减少林分的易燃程度,提高林分的抗火性。如在易燃的针叶林内引种带状、块奖的阔叶树种,或在异龄的针叶林中引种难燃的下木层和植物层,破坏异龄针叶的可燃物垂直连续分布状况,可降低针叶林发生树冠火的可能性和危险性。(7)利用生物加速林地凋落物的分解,通常林地的凋落物(枯枝落叶)分解小于积累,年复一年势必越积越多,大幅度降低林分的抗火性,特别暗在湿冷立地条件下的林分,分解更为困难。如,在林内引种大量蘑菇和木耳等能加速大量凋落物和大枝丫的纤维和半纤维素的分解。一般来说,生长过菌类的木段是非常难燃的。又如,在林地培养物种菌类,可以加速凋落物的分解,这是一

14、项高技术,可以进行试验研究。另外利用低等动物,如,原生物蚯蚓等都可以林内凋落迷食物,促使它们大量繁殖,也可加速凋落物的分解。12.由谁负担扑火人员的经费扑火人员的经费按下列规定支付: 国家职工参加扑火期间的工资、旅差费,由其所在单位支付;国家职工参加扑火期间的生活补助费,非国家职工参加扑火期间的误工补贴和生活补助费,以及扑火期间所消耗的其它费用,由火灾肇事单位或肇事者个人支付;火因不清的,由起火单位支付;如火灾肇事单位、肇事个人或起火单位确无力支付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支付。13.怎样对待扑火受伤和牺牲的人员因扑救森林火灾负伤或牺牲的国家职工(含合同制工和临时工),由其所在单位给予医疗、抚恤;非国

15、家职工由起火单位按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给予医疗、抚恤;起火单位对起火没有责任或确实无力负担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医疗、抚恤。14.火场是由什么组成的森林火灾发生的现场,称之为火场。火场由火头、火翼(或火侧)和火尾三部分,火头位于火场的前端,是火向前延伸最快、火势最旺的部分,其方向与风向一致;火尾在火场后端,逆风蔓延,速度最慢,强度最小;火翼处于火场的俩侧,与风向成垂直蔓延,速度介于火头与火尾之间,愈靠近火头部分蔓延愈快,强度愈大,而靠近火尾部分蔓延较慢,强度较小。火头是火场上火强度最大的部位,火头蔓延速度最快,是火场不断增大的主要因素,是影响火场全局的关键。火场上,有时只有一个火头,较大面

16、积的火场,有多个火头。组织扑救森林火灾时,就是找准火头,不放过火翼和火尾,控制火灾的蔓延和发展。15.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灭火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排除森林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气、一定温度)中的任何一个要素,火就能熄灭。因此一般采取如下三种方法。(1)窒息法(即隔绝空气法)以隔绝燃烧所需要的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可采用土埋、化学灭火剂或扑打法。但这种方法只适合于火灾初期,当火灾扩大时,需要隔绝空气的空间过大就有一定的困难。(2)冷却法(使温度降到燃点以下)采取的措施是降低热量,如在可燃物上覆盖泥土、洒水、风力灭火等使燃烧物温度降低一燃点。(3)隔离法(即封锁可燃物)使火与可燃物隔离而达到灭火。一种是使已燃烧的物质与未燃烧的物质彻底分离,建立防火线;另一种是增加可燃物的耐火性,喷洒化学阻火剂或水等使其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