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在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9105518 上传时间:2024-03-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ps在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Gps在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Gps在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Gps在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Gps在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ps在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ps在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GPS在公路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刘晓峰 孙立双 郑洪涛(大连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摘 要 本文结合工程实践,介绍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在公路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对控制网布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控制测量,GPS,静态,动态公路勘测规范定义公路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的目的是测绘路线带状地形图,以及现场控制路线走向,其测量方法可分为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测量、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导线测量等方法;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其目的是在公路沿线布设高程精度比较高的水准点,可采用水准测量、光电测距三角测量等方法。下面结合工程实践,对应用GPS(卫星全球

2、定位系统)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加以论述和分析。1 平面控制测量GPS测量分为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两种测量方法,静态测量的原理是采用载波相位测量差分法:在接收机间求一次差;在接收机和卫星间求二次差;在接收机、卫星和观测历元间求三次差,解算出待测基线长度的精确解;动态测量与静态测量原理相同,但可以达到实时定位,其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对应用GPS定位技术布设平面控制网及其观测技术指标都有详细规定,工程测量依据此规范执行。我院98年引进ASHTECH公司的Z-12型号GPS测量设备,该套设备包括三台接收机(一台参考站、两台流动站)、两部手簿(手持计算机)以及相

3、关的基线解算、网平差、坐标转换等软件。引进该设备后,我院投入技术力量进行了消化和吸收,在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和路线中桩放样、数据采集等方面加以推广和使用。我院现承接一个公路工程项目,该项目路线设计长度30km,路线平面控制网采用整体到局部分等级进行布设。路线所在测区属平原微丘区,沿线经过市区,通视条件不理想,因此考虑应用GPS定位技术布设平面控制网。过去首级控制网和加密控制测量均采用GPS静态测量技术,观测方法无论是边连式还是点连式,观测时段较多,影响外业勘测效率。结合该工程具体情况以及GPS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技术,我们尝试对公路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采用GPS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相结合的办法。1.

4、1 静态测量1.1.1 根据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规定、测区内国家三角点的分布情况以及沿线地形、地貌等特征,全线共布设9个GPS首级控制点,其相邻距离为510km。其中100、700、200、800、900、600号点是具有四等水准测量高程的联测水准点,300、400、500号点是联测的国家三角点(300、400号点是国家二级三角点,500号点是军控点),首级平面控制网布置图如下: 图一1.1.2 外业观测前,通过下载卫星星历文件,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表,选取最佳观测时间。实地观测时,每个测量时段观测时间为90分钟,有效卫星观测总数均在6颗以上。首级平面控制网共观测9个时段,两

5、天观测完毕。1.1.3 内业数据处理采用Ashtech公司提供的基线解算和网平差软件,对观测基线和同步闭合环进行解算和检验,基线解算均为差分固定解,同步闭合环检验结果如下: 表一观测时段观测点名X分量闭合差WxY分量闭合差WyZ分量闭合差Wz同步环闭合差W1100200400126621003004003145320030050025272843005006001119145100200500512561002007003114147200700800267982008009007841196008009001299表中基线解算精度以及同步闭合环精度计算公式参照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

6、范规定: 分析计算结果,发现3、4、6观测时段同步环闭合差均超限,在勘测时间紧的情况下,选择了对解算的基线进行筛选和比较,从而提高异步环的闭合精度。重新解算的异步环闭合差检验结果如下: 表二闭合环名称点名X分量闭合差WxY分量闭合差WyZ分量闭合差Wz异步环闭合差WWA70010040020050060080070013122228B10030040020050060080070010017182032表中异步环闭合精度参照如下公式:计算表明,筛选后的基线组成的异步环闭合精度较高,完全满足公路测量规范要求,确定GPS静态观测数据有效。1.2 动态测量1.2.1 GPS静态控制网平差过程中,采用

7、北京五四大地坐标进行自由平差,平差后得到首级控制点的五四大地坐标,经过高斯投影转换得到平面直角坐标;然后再采用WGS84大地坐标进行控制网平差,得到控制点的WGS84大地坐标。通过控制点的WGS84大地坐标与北京五四高斯投影平面直角坐标,计算坐标转换参数,输入手簿,准备工作完成,即可进行外业动态测量。1.2.2 实际外业测量过程中,预先下载星历文件,预测外业工作时间的卫星总数和几何图形强度因子等卫星基本技术指标。进入测区后,选取水准高程较高的首级控制点作为参考站,连接发射电台、接收机、天线、功放、电瓶等测量设备,确认无误后,打开接收机,利用手簿设置参考站WGS84大地坐标和天线高度,随后进行控

8、制点加密测量;选好加密控制点,连接测量设备,打开手簿,设置流动站,通过参考站与流动站电台之间的数据传输,得到参考站的WGS84大地坐标,输入参考站及流动站的天线高度,通过控制点的WGS84大地坐标和高斯平面坐标计算坐标转换参数,随后开始进行动态测量,每一个加密控制点的测量,都需重新初始化手簿,采集数据六次,在卫星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采集一次数据,十几秒钟即可达到显示精度1cm以下,存储数据,准备进行下一次数据采集。全线共布设加密控制点54个,两天全部测量完毕。外业测量过程中,对沿线已有的城市规划一级导线点进行了动态定位测量,经过内业计算,动态点位结果与城市规划一级导线点比较结果如下:表三起终点一

9、级导线距离(m)动态定位距离(m)二者差值(mm)相对比值96899690349.803349.810749995969096931154.3831154.374913512196939694415.402415.4042210789969496971100.5211100.532119819696979698396.615396.62375436496989699390.817390.8161476192969996101601.649601.6454166440比较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动态定位结果满足工程测量要求,说明GPS动态定位测量应用到平面控制测量中是可行的。2 高程控制测量2.1 静

10、态测量2.1.1 GPS静态测量控制网平差后得到的高程数据是大地高程,与正常高程之间存在高程异常,因此首级控制网需进行水准联测,拟合测区的似大地水准面形状,计算测区中其余未进行水准联测的GPS控制点的高程异常值,进而求得待测点的正常高程。其计算方法有解析内插、参数回归、滤波推法等方法,实际测量中,我们采用六参数拟合法确定正常高程,计算公式如下:计算出待测点的高程异常值,通过公式即可计算得到待测点的正常高程值。2.1.2 首级控制网中包含六个水准联测点,对其余待测水准点与200、800号点进行GPS静态联测,控制网平差后得到待测点的大地坐标及大地高程,根据以上计算公式,计算出待测点的水准高程,与

11、待测点的已知水准高程进行比较,结果见下表: 表四点名已知水准高程(m)静态拟合高程(m)二者差值(m)BM0242.28942.2870.002BM0336.55636.5450.011BM0419.59719.598-0.001BM0516.79116.7780.013BM106.4586.460-0.002961016.5616.565-0.004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GPS静态测量拟合得到的待测点正常高程精度较高,与已知待测点的高程值拟合效果较好,其精度可达到厘米级,这与测区属平原微丘区、高程异常值变化小以及水准高程控制点分布合理有直接关系。因此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对于该工程可以认为GPS静

12、态测量能够代替水准测量。2.2 动态测量平面控制网加密过程中,计算坐标转换参数既包含平面控制,同时也含有水准高程控制。动态数据采集可以实时得到待测点的三维坐标,其测量高程与已知水准高程比较如下: 表五点名已知水准高程(m)动态测量高程(m)二者差值(m)点名已知水准高程(m)动态测量高程(m)二者差值(m)96938.0388.037-0.001BM0419.59719.593-0.00496947.847.5517.8760.029BM0614.29014.3420.05296976.0686.0920.024BM078.2808.3260.04696986.5366.5700.034BM1

13、06.4586.5150.05796997.0337.0550.022BM117.4767.467-0.009961016.5616.5880.027BM1616.47716.460-0.017BM0146.24446.2830.039BM179.7709.763-0.007测量数据表明,GPS动态定位测量水准高程,拟合效果不理想,且与已知水准高程偏差值无一定规律,一般在5cm以内,可满足中桩放样、地形数据采集的定位精度。3 讨论采用GPS静态定位技术布设首级平面控制网,在公路工程中已被广泛应用,实践证明,此种控制网布设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勘测精度和勘测效率。应用GPS静态定位技术,对平面控制网进行加密,虽然提高了测量精度,但同时增加了观测时间,因此工程测量中多选择全站仪加密平面控制网。通过对以上测量数据的分析,结合该项工程,表明采用GPS动态定位技术加密平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