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高考一轮复习古诗鉴赏之技巧篇之修辞手法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9105111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16高考一轮复习古诗鉴赏之技巧篇之修辞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016高考一轮复习古诗鉴赏之技巧篇之修辞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016高考一轮复习古诗鉴赏之技巧篇之修辞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016高考一轮复习古诗鉴赏之技巧篇之修辞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016高考一轮复习古诗鉴赏之技巧篇之修辞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16高考一轮复习古诗鉴赏之技巧篇之修辞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6高考一轮复习古诗鉴赏之技巧篇之修辞手法(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 1 U宣F三号写什么?怎样写?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古. 表达技巧;二、评价文学作品 的容和 作者的观点显-j-/为何写?考试大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WP/代诗歌的思想古代诗歌表达技巧1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夸张、对比、互文、反复、顶针、双关、通感等;表达技巧4结构安排: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抑扬(欲扬先2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想象、衬托、渲染、烘托、象征、比兴、白描、象征等;3表达方式:描写(远近、点面、动静、虚实、正 侧等)、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 事抒情)抑、欲抑先扬)、伏笔铺垫、卒章显志等。比喻定义:

2、以彼物喻此物也。可以分为明喻、暗喻 和借喻三种。作用:1. 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 平淡为生动。使形象具体可感。2. 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例1: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 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例2: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并 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 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概念: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作用: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 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

3、的作用。例仁“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 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析】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例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析】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 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 情跃然纸上。鑼例1: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 锡竹枝词)【析】“晴”与“情”同音,一语双关。例2: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

4、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析】凉”字一语双关,凄凉,诗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真巧 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 寂的意境。4、借代(一) 事物。定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二)类别;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 抽象,用特征代替本体。(三)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鍵例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衣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例2: “终岁不闻丝竹声” o (白居易琵琶行) 【析】诗中以“丝竹”代音乐。例3: “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析】诗中的“鞍马”代“客人”。5v反

5、问念: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厂(王安石 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 史之必然。6、夸张:(一)定义: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 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 作用。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7、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 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风急天高猿啸哀,无边落木萧萧下, 万里悲秋常作客,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

6、; 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8、对比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3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鹅捣飞。作用:1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2.强化作者思想感情。9、设问: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醯酒临江,横槊曹公。n (元曲小令)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 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10、反复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3.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作用:1音节舒缓和谐,朗朗上口。2强调主题,形成气势,

7、突出情感。3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概念: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作用:开头以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 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例1: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酶酒临江,横槊 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 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例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析】诗句意思为:泰山啊你究竟怎样?你横 跨齐鲁两地,还留着满山苍翠。14x列锦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4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 法。例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

8、九十枝花。”【析】“烟村”、“人家”、“亭 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 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例2: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柳永雨霖铃)【析】“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凄婉的形象剪接进去,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 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例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沙净秋思)15x用典用典有用典故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典故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等等和愿望属于借古抒怀(讽今)。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 促使人

9、联想而寻意于言外。16x顶真概念: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一句的起头的修辞格式。作用:环环紧扣,引人入胜;议事说理,准确. 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例1:陈毅的冬夜杂咏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例2: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 君如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17x反复作用: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深化主 题,加强节拍的修辞效果。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 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 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8x通感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 的一种手法。例

10、:郎士元听邻家次笙:“凤次声如隔彩 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 碧桃千树花。”像凤鸣般悦耳的笙声如隔着彩霞从天上传来, 不知吹笙的人是墙外的哪一户人家。一道道大 门紧锁着无处寻觅,也许是仙境吧,那里长满 碧桃,树树全都开满鲜花。请指出卜面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酹酒临江,横槊曹公。(用典)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问)3、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比喻)4、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拟人)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7、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8、举酒欲饮无管弦(借代)9、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11、。(拟人)1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设问)11、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12、闲心浮云随孤雁,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及复雁归无书入碎帘。帘(顶真)常见提问方式这看诗用了什么表达拔巧?2. 这督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其作用。3试结合诗的内彖,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 这一修辞手法的?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肉。(朗手法丿合诗句内家解释怠么用这种修辞手法3. 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败果以及如何有效地 传达出诗人威情。C淡败系表减悄丿例仁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采用拟人的手法(步骤一)。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步骤二)。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 恋之情(步骤三)。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析】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 一层外,全是用典。“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 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 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 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