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9103822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55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则1.1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2、承办单位文安县益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3、项目类型新建。4、项目建设地点隶属于文安县兴隆宫镇夏村管辖,规划总占地面积为2500亩。位于夏村106国道南侧,小白河堤北。合作社土地来源全部为集体土地,由益农农业种植合作社与村委会签订了2500亩租期10年的租赁合同。5、建设目标总体目标通过现代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建设文安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园设施园艺核心区2500亩,建成现代化的文安设施蔬菜产业园、蔬菜净菜加工中心,科研培训中心,使园区成为文安县设施蔬菜产业现代农业生产的样板区。 产品方案重点培育适合设施栽培的耐低温弱

2、光、抗病、优质的黄瓜、番茄、辣椒、茄子、西甜瓜等专用品种,适宜春、夏、秋等不同季节露地栽培的白菜、萝卜、结球甘蓝、菠菜等系列品种,适合出口、加工的番茄、胡萝卜、洋葱等专用品种,适应不同市场和饮食文化需求的芥菜、莲藕、食用菌等特色蔬菜品种。支持科研单位与种子企业紧密结合,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具体目标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面积2500亩,共规划为五个功能分区。即:精品蔬菜区1500亩、观赏园艺区500亩、蔬菜良种繁育区300亩、净菜加工贮藏配送区100亩、科技服务区100亩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科研高端化、生产标准化、加工品牌化、交易现代化以及布局合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系列化、功能多元化、信息网络化

3、、产业生态化的示范样板。 6、设备购置为更好地实施规划,改善合作社基础设施,提高合作社生产能力,本规划购置相关设备如下:新增100KVA变压器4台,高压线路27000米,地下电缆17000米;为满足水资源的需求,打400米深井4眼,同时为节水、减少室内雾气,降低湿度增强光照,铺设地下节水管道20500米,采用PVC-0.25mpa-2.5-4型号规格管材,共计投资250万元。7、设施建设根据规划实施方案,规划区建设温室225座,每座占地4亩,共占地900亩,每座投资10万元,225座总投资2250万元。建设春秋棚75座,每座占地8亩,共占地600亩,每座投资4万元,75座总投资300万元,共投

4、资2550万元。在净菜加工配送区建设大型中转配送车间800平方米、冷库、农产品检测中心。投资600万元。辅助工程包括铺设田间砖路8000米,路面宽4米,道路面积为32000平方米。每平米造价为40元,共计128万元。建设无公害检测站一座,投资150万元,用以检测蔬菜质量。8、经济指标示范园区建成后,年生产无公害蔬菜8.25万吨;年交易农产品4万吨,加工净菜1万吨,冷藏0.3万吨;示范园区建成后,年实现生产总值1.23亿元,年上缴税收600万元,总利润1500万元。9、社会生态指标通过科教培训全方位的普及设施蔬菜栽培农业科技知识,引进实用技术,培养致富能人,普遍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质,使科技致富意

5、识不断增强,园区建成后骨干农民技能培训率达90%,充分发挥带动示范作用,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10、实施周期规划自2013年4月开工至2015年12月底结束,历时2年9个月。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底建设温室62座,春秋棚100亩;2014年1月初至2014年12月底建设温室70座,春秋棚200亩;2015年1月初至2015年12月底建设温室93座,春秋棚300亩。1.2研究工作范围及编制依据1.2.1研究工作范围1、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实地勘测项目区现场,根据建设场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项目建设规模,进行总体布置方案研究。3、分析市场,设计产品方案。4、研

6、究项目规划方案,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技术方案。 5、对工程方案及设备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工程招投标方案。 6、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分析,测算各种效益指标和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7、对项目进行风险分析,识别主要风险,分析风险影响程度,并研究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8、提出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和建议。1.2.2编制依据1、国家发改委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管理办法。2、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中央一号文件等国家有关农业政策。4、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5、文安县 “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纲要。6、文安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8、国家

7、发改委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10、项目建设单位与项目可研报告单位签定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1.3 项目提出的背景1.3.1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蔬菜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农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蔬菜面积不断增加,产量持续增长。但由于结构的趋同性和市场体系建设速度相对较慢,使我国的蔬菜已由卖方市场明显地转为买方市场,出现了相对过剩,导致蔬菜经营的整体效益直线下滑,出现了菜贱伤农的现象。2、蔬菜质量相对较低,难以适

8、应市场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质量要求更高,由一般化转向优质化、营养化、无害化。可以说,蔬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与核心问题。但由于我国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剂型不配套,菜农普遍缺乏安全使用农药的知识和意识,导致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的问题突出,居民农药中毒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3、外向型蔬菜生产发展不足,出口竞争力低。蔬菜生产是一个劳动密集的生产行业,是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优势产品。但是,事实上我国蔬菜对外发展规模远远不够,对境外市场的开发十分低下。4、蔬菜生产标准化意识淡薄。长期以来,我国蔬菜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低生产成本和低价格优势参与市场

9、竞争,在生产中追求产量,不仅蔬菜生产规范化程度不高,而且没有标准作为蔬菜生产的技术依据。5、蔬菜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发展缓慢,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突出,蔬菜生产者缺乏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的积极性和紧迫性,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难度大。1.3.2 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时代的要求党的十八大要求,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会议强调,要“抓住两个关键”,即着力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既注重引导一般农户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又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着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元服务主体,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2013年“

10、三农”工作文件的主题锁定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强调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2013年农业部将加大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农业产业化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点方面,预计将继续得到推进。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农村工作中一件大事来抓,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适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消灭和市场竞争力,发展设施农

11、业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1.3.3 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我国蔬菜产业未来走向的必然趋势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目前我国蔬菜产需已基本平衡,大宗蔬菜出现了季节性、区域性的过剩,价格下跌,效益下降,蔬菜供求关系已经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已由温饱型向质量型转变,蔬菜作为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对其要求更高,并由一般化转向优质化、营养化、无害化。可以说,蔬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而发展无公害蔬菜符合人类追求健康长寿和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潮流。从食品业发展趋势看,无污染、无公害食品将成为国际食品贸易主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12、各国在降低关税的同时,与技术贸易相关的非贸易壁垒日趋森严,而发展无公害蔬菜正是冲破技术壁垒的一项重要手段。种种迹象已经说明,开发无公害蔬菜已经成为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无公害蔬菜市场,目前还处在开发期,蕴含着无限生机与活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扩大市场份额和实现出口创汇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的重要方式。我国目前蔬菜供给相对过剩,给消费者提供了可挑选的空间,这就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此外,消费者消费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也使优质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具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而农业科技进步和大量新型高效低残留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以及抗病虫害蔬菜品种的不断出现,则为无公害

13、蔬菜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力。可以说,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我国蔬菜产业未来走向的必然趋势。1.3.4 标准化生产的必要性。农业标准化是无公害蔬菜质量保证的前提。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低生产成本和低价格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在生产中追求产量,不仅农产品生产规范化、产业化程度不高,而且没有标准作为农产品生产的技术依据,所以才造成了低质量、高农药残留等较为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国的蔬菜出口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不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现在蔬菜产品的质量达不到国际市场的高档次的标准。因此强化标准的实施,提高产品的质量,是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能否进入或占领国内外市场的

14、关键。农业标准化是无公害蔬菜走向市场的关键和保证。WTO框架下,我国农产品面临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竞争,产品如果没有过硬的质量,叫得响的品牌,就很难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而农业标准化就是农产品走进市场的身份证和通行证。没有标准的农产品和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都是无法真正进入市场流通的。农业标准化是无公害蔬菜品牌化的基础。品牌化建设是变质量优势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而一个品牌要得到消费者的忠诚,就必须先对消费者忠诚,这就需要保持无公害蔬菜的安全、卫生、营养质量,对消费者负责。因此就需要无公害蔬菜生产企业将品牌维护工作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和操作人员上去,也就是说要实行从田头到餐桌全程标准化管理。农业标准化

15、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和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走“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经营思路,其基本特征是“分户生产、集中加工、统一销售”,这就要求必须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从而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形成市场竞争中的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真正的农业产业化就是要把工业上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引用到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管理。在国外,这已经变成一件很普遍的做法,但国内在农业标准化方面的发展与推进还十分缓慢。这将成为制约我国农业进入世界市场的重要障碍。 总之,今后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应以效益为中心,突破性发展无公害蔬菜和外向型蔬菜,努力建立质量标准支撑体

16、系、科技支撑体系、市场支撑体系,最终促使蔬菜生产的标准化、区域化、优质化、市场化的实现。第二章 项目市场分析2.1无公害蔬菜定义 无公害蔬菜基本内涵可表述为:以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标准为衡量尺度,农药、重金属、硝酸盐、有害生物(包括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等多种对人体有毒物质的残留量均在限定范围或阈值以内的蔬菜产品,统称为无公害蔬菜。2.2产品市场预测及前景分析 蔬菜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国内外市场对蔬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质量问题特别是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问题引起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已成为社会一大热点问题,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已由温饱型向质量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