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大熊猫生存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9102877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震后大熊猫生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震后大熊猫生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震后大熊猫生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震后大熊猫生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震后大熊猫生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震后大熊猫生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震后大熊猫生存报告(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震后大熊猫生存报告地震带与大熊猫保护区分布示意图 ,红点是此次汶川地震的主震区 ,色块代表各个熊猫保护区。 WWF 供图震后 ,卧龙基地受惊的圈养大熊猫。四川省林业厅供图卧龙大熊猫紧急转移。四川省林业厅供图地震后的卧龙 ,到处是垮坡。 WWF 供图在大熊猫的世界,受到的影响可能比人类世界小得多。大熊猫研究奠基者胡锦矗“大熊猫现在并不缺食物。 ” 四川省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处处长熊北蓉汶川大地震的主震区龙门山断裂带,跨越了岷山和邛崃山,而岷山山系和邛崃山系是中国大熊猫最密集的区域,中国将近七成的野生大熊猫分布在此。四川一共有41 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这次就有 29 个受灾。从北到南,大熊猫自然保护

2、区密密麻麻包围着此次地震的重灾区。汶川大地震之后,主震区至少数百只野生大熊猫生死不明,牵动人心。此次地震影响的岷山山系和邛崃山系,是中国大熊猫最密集的区域。岷山山系一共有700 多只大熊猫,邛崃山系一共有400 多只大熊猫。中国将近七成的野生大熊猫分布在此。据初步统计,汶川地震损失了大熊猫栖息地 8%的植被,这些损失的面积并不会让熊猫遭遇类似竹子开花的苦恼。然而,这 8%可能令保护区的破碎化、相互隔离更加明显。卧龙保护区核桃坪大熊猫基地, “当天清点,一共有 6 只大熊猫失踪”,除了不幸遇难的毛毛,大熊猫“小小”直到现在还没找回来 7 月 4 日,雅安碧峰峡,天气比卧龙酷热,两岁的小大熊猫“喜

3、豆”在露天圈舍里来来回回地走,突然伸出胖胖的爪子,抓住陌生人的包,不肯放手。“她的妈妈已经遇难了” ,饲养员欧颖轻轻拍喜豆的手,抚摸它的毛,让它安静下来。汶川地震之后,喜豆的性格更加孤僻,不和伙伴玩,只是独自徘徊。欧颖是卧龙大熊猫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曾经养过喜豆,喜豆的妈妈叫毛毛。大熊猫毛毛的尸体是 6 月 9 日被发现的,埋在一堆泥石流和倒塌建筑物的下面。在轮番经历了暴雨和酷热之后,被发现的毛毛已经面目全非。毛毛是卧龙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山坡上收养的,当她还是一只小熊猫的时候,就被妈妈遗弃了,人们细心地在卧龙把她带大,她生了三个子女,喜豆是其中的一个。卧龙保护区皮条河右岸,是半野化圈养大熊猫的

4、核桃坪饲养基地,当时不仅住着毛毛,还住着准备送到台湾的团团、圆圆,以及要送到北京的奥运熊猫晶晶。5 月 12 日下午,在大地的剧烈晃动中,皮条河左岸,山整块往下垮,河水溅落到大熊猫圈舍。毛毛和伙伴们的房子被滚落的巨石砸裂,惊恐的大熊猫冲出笼子,在山谷乱窜。“当天清点,一共有 6 只大熊猫失踪” ,卧龙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李德生说, 32 个熊猫圈舍, 14 个被砸坏。除了不幸遇难的毛毛,大熊猫“小小”直到现在还没找回来。大熊猫“圆圆”是 5 月 17 号被找到的,李德生坐着直升飞机上了山, 晚上就看到一只大熊猫, 在保护区的深圳园打转,好像在找吃的。兽医跑过去,给这只大熊猫打了麻药,抱回饲养场,

5、后来认出是圆圆,要送台湾的大熊猫找回来了,所有人抱头痛哭。大熊猫茜茜是十多天后在更远的河沟里发现的,第二天被打了麻针抱回来。茜茜刚到婚配年龄,今年要做妈妈了。她在山里独自跑了十多天,在野外经历了若干次余震后,她已经极度紧张惶恐。在圈舍里来回走,吃东西东张西望,就像一个坐立不安的人。卧龙大熊猫流离失所,在原来的饲养场核桃坪,它们已经无家可归。野生大熊猫下山?5 月 13 号,在平武县老河沟,有村民看到大熊猫在河沟里喝水。这次神秘的邂逅,是地震后目击野生大熊猫的唯一报告受惊的不仅是圈养大熊猫。四川省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处处长熊北蓉介绍说,汶川大地震的主震区龙门山断裂带,跨越了岷山和邛崃山,是四川大熊

6、猫的重点分布区,四川一共有41 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这次就有29 个受灾。从北到南,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密密麻麻包围着此次地震的重灾区。青川的唐家河、东阳沟,北川的片口、小寨子沟,什邡的九顶山,彭州的白水河, 都江堰的龙溪 -虹口,还有包围着映秀的卧龙、 草坡。在与龙门山断裂带重叠的熊猫栖息地,汶川大地震之后,大熊猫的生死牵动人心。“地震后,大熊猫出现在不应该出现的地方了” ,凌林说。他是 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西南区主任,以前是四川省林业厅干部,转到 WWF 已有 6 年。作为第一个受到中国政府邀请来华开展保护工作的国际非政府组织,WWF 在中国西南致力大熊猫保护已有20 余年。WWF 最重

7、要的工作之一是和林业部门合作,观察大熊猫行踪。地震后,他们有自己的发现,5 月 13 号,在平武县老河沟,有村民看到大熊猫在河沟里喝水。而这里以前从未出现过大熊猫。“不知道这只大熊猫从哪里来,老乡报告后,我们跟过去,它已经不知所终了” ,凌林说,大熊猫下山了,这是异常罕见的。这次神秘的邂逅,是至今,地震后目击野生大熊猫的唯一报告。据多个相关机构确认,目前还没有人发现过不幸遇难的野生大熊猫尸体,这个消息多少令人欣慰。但更多报告令人不能乐观。唐家河保护区,已经有人发现了大型野生动物的尸体,比如牛羚,一只头部被砸伤的牛羚,被发现死在从林中,它身边是硕大的、从山上滚落的岩石。牛羚和大熊猫一样, 是国家

8、一级保护动物, 一般在海拔 2400 米以上的高山密林中群居。而野生大熊猫生活的海拔高度与牛羚相似。大熊猫震后生存忧虑有大熊猫专家对震后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表示了忧虑。认为震后的山体滑坡、泥石流,会让已经割裂的动物栖息地更小更分散据四川省林业厅公布的初步调查结果,汶川大地震不仅造成野生动物大量死亡,而且形成了严重的生境隔离,山区已形成若干个“孤岛” ,可能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丧失。事实上,已经有著名的大熊猫专家对震后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表示了忧虑。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吕植是大熊猫权威潘文石的学生,她从 1985 年起开始对大熊猫自然生存状态进行野外考察。地震后,吕植向媒体表达了地震可能加剧野生

9、动物生存环境破碎化的忧虑。她认为,地震产生的山体滑坡、泥石流,会让已经割裂的动物栖息地更小更分散,对濒危物种将是很大的威胁。长江上游的温带森林区,是全球 34 个生物多样性区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诺亚方舟之一。世界自然基金会西南区主任凌林告诉南都记者,然而这个多样性区域又是和高风险区域相互重叠。东邻成都盆地,西接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缓慢的造山运动中,中国西南山区的上升在急速和平缓中交替。青藏高原阻挡了东南季风,形成了西南多云潮湿的封闭环境,成为多种濒危物种的天堂,中国 50%的鸟类、哺乳动物,以及 30%的高等植物生活在此。大熊猫正是其中一种,它和小熊猫、金丝猴、牛羚等濒危物种一起,生活在这片

10、分布着高山峡谷的独特栖息地中。上世纪 70 年代,中国陆续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每一次大熊猫调查之后,就会出现一批大熊猫保护区。过去的卧龙是红旗森林工业局的天下,第一次“猫调” (大熊猫调查) ,发现这里大熊猫多,森工局于是转移到了松潘。唐家河原来是青川伐木场,发现熊猫种群后,国务院批准成立自然保护区。经过 30 多年积累,四川保护区已占国土总面积的10%,远超出全国 5%的水平。大熊猫早已成为西南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凌林说,大熊猫生活的地方很多动物也喜欢,保护大熊猫,就是保护长江上游。而汶川大地震后,大熊猫作为旗舰物种的生死存亡,在这片物种丰富然而生态敏感的西南山区,也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

11、大熊猫栖息地成灾区再也找不到 100 米完整的路,到处都是山体滑坡的遗迹,光小堰塞湖就有好几个。而野生大熊猫无法像圈养大熊猫一样转移陈富斌是成都山地研究所研究员,曾经为四川省大熊猫栖息地申遗奔波十年,他正在编写自然遗产的灾后重建规划。和他同去卧龙做过现场调查的四川省建设厅遗产办官员告诉记者,和人居住的城市一样,大熊猫栖息地也成了灾区。“目前收集的材料并不完整,我们没有卫星图片能看到整片大熊猫栖息地的受损情况” ,陈富斌心情异常沉重,他说,卫星看不清楚,只有点点滴滴,都被云遮住了。在卧龙,野生与人工圈养环境曾经浑然一体。圈养大熊猫在核桃坪,地质专家告诉记者,核桃坪所在的皮条河河谷本身即是断层,左

12、岸岩层顺坡长,右岸岩层逆坡长。地震后,核桃坪左岸 300 米高的陡坡垮塌,差点堵塞了皮条河。汶川地震的震中,其实就在映秀、耿达、三江包围的三角形里,钟祥浩说,而三江镇和耿达都属于卧龙自然保护区,所以卧龙相当靠近震中。地震后的两天,卧龙一度成为孤岛,关心卧龙的人走进去,才发现,面貌已被全部改变。从映秀到耿达,再到沙湾,再也找不到 100 米完整的路,到处都是山体滑坡的遗迹,光小堰塞湖就有好几个。野生大熊猫无法像圈养大熊猫一样转移。卧龙另一条沟 正河,还基本处在原始状态,当地居民说,里面经常有野熊猫出没。“现在走不进去” ,四川省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处处长熊北蓉说,我们也很着急, 但是余震不断, 又

13、是雨季, 道路不通,大规模的野外科考根本没有条件开展。震区熊猫分布图谱中国将近七成的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受地震影响的岷山山系和邛崃山系。本世纪初,卧龙共查出 150 来只大熊猫,实际数量可能更多此次地震影响的岷山山系和邛崃山系,是中国大熊猫最密集的区域。岷山山系一共有700 多只大熊猫,邛崃山系一共有400 多只大熊猫。中国将近七成的野生大熊猫分布在此。从唐家河到白水河,从青川到北川再到汶川,野生大熊猫的群落沿西南山脉从东北到西南。和亲近人的圈养大熊猫“团团” “圆圆”不同,野生大熊猫闻到人气,便会望风而逃。找寻大熊猫的行踪,背后一向是艰苦和枯燥的野外科考。上个世纪,人们逐渐揭开了这些群落的秘密。

14、1978 年,大山里走进一个教授, 后来成为大熊猫研究奠基者的胡锦矗,选定了卧龙海拔 2500 米的五一棚,这里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野外观测站。两年后,以乔治。夏勒博士为代表的首批 WWF 专家驻扎 “五一棚”,与胡锦矗教授为代表的中方专家一起,对野生大熊猫、牛羚、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种群进行了为期 4 年的研究。胡锦矗现隐居在四川南充,他和大熊猫打了三十多年的交道,现在已经 79 岁高龄,但声如洪钟,思路清晰,他说这完全归功于他长年爬山找熊猫,顺便炼出了好身体。胡锦矗是反对给大熊猫戴项圈的学者,上个世纪,他受命负责调查野生大熊猫数量, 后来又作为中方代表与 WWF 合作,成为了中国大熊猫界的先驱和权威。他发明了胡氏方法,凭借粪便、啃噬竹子的痕迹判断一个区域熊猫种群的大小、数量。用这个方法,中国已经进行了三次大熊猫调查。上世纪 70 年代,熊猫成为赠与友邦的国礼,当时人工饲养相当稀少,要大熊猫只能去野外捉,打了麻药送回来。1974 年,胡锦矗第一次参加大熊猫调查,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