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制弹性面料跳针的成因及排除方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9101328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缝制弹性面料跳针的成因及排除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缝制弹性面料跳针的成因及排除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缝制弹性面料跳针的成因及排除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缝制弹性面料跳针的成因及排除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缝制弹性面料跳针的成因及排除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缝制弹性面料跳针的成因及排除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缝制弹性面料跳针的成因及排除方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缝制弹性面料跳针的成因及排除方法用普通缝纫机(301线迹)缝制具有弹性的薄软面料时,按常规的调试定位,容易产生跳针故障。排除它需要同时考虑多个因素,以适当超越常规的定位方法来加以处理,才能满足缝制需要。以缝制弹性面料为主的工厂,可在机器选型时,选择缝薄料(针织类)机型,若再有针、齿同步送料的加入,便可以产生很好的缝制效果。事实上,大多缝制企业都采取一机多用的对策,随时根据产品变化,对机器进行某些具有针对性的组合调试来满足缝制需要。这对维修人员来说,却需要耗费很多精力。缝制设备跳针故障原因(以锁式线迹为例),总的可归纳为两个大类:一是直针线环不能形成或形成不良,二是旋梭(线钩)不能实时、准确进入

2、直针线环。在实际维修过程中,就是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解决好有利于线环形成和稳定的各种条件,解决好旋梭(线钩)能够准确的进入直针线环的关联条件,且不对缝线造成任何损伤。任何一个条件的缺失都可能产生跳针故障。1 、影响直针形成线环的因素(1)弹性面料。由于弹性面料软而薄,又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当机针进入缝料时,机针尖向下的穿刺力和机针周围与缝料的摩擦力作用,使缝料下陷,并带入针板孔内。当机针上升时,缝料又随着机针的上升而上升,抵消了线环形成所需的机针与缝料的摩擦条件,导致机针在正常的回升量情况下,不能形成正常线环。(2)针板孔太大。因缺乏必要的对缝料支撑作用,机针下降时缝料下陷度增大,同样对

3、线环形成不利影响。(3)使用机针太粗。机针太粗时,机针下降与缝料的摩擦面增大,回升时缝料随机针上升幅度也大。(4)压脚容针孔太大。缝料随机针上升的幅度也变大。(5)送料时间太晚或送料牙太高。当机针尖进入缝料时,由于送料牙处针板上方较高的位置,缝料在送料牙的支撑下,与针板平面之间产生腾空状,并随着机针一同上下,同样不利于线环的形成。2 、旋梭尖(线钩)不能进入直针线环的因素(1)旋梭尖与机针重合时侧面间隙距离太大。(2)旋梭尖与机针重合时旋梭尖所处机针孔上方尺寸太高或太低。旋梭尖与直针交汇时,距机针孔太高(勾线时间早),直针上升量小,导致线环形成小、不够饱满,不利于旋梭尖可靠进入;距机针孔太低(

4、勾线时间晚),直针上升量过大;又会因为线环比较理想,旋梭尖未能到达机针中心,进入线环。由于缝线的弹性、捻度等因素影响,使线环出现偏转,也会产生旋梭尖不能可靠进入直针线环的问题。(3)旋梭尖损伤、秃尖、毛尖或角度不良,同样不利于旋梭尖准确、可靠进入线环,且还会对缝线造成损伤可能。3 、排除方法及注意事项4 .1排除方法解决平缝机缝制弹性、薄软的缝料容易产生跳针的问题时,要把重点放在控制机针在刺入缝料时缝料下陷的程度,和回升时减少缝料随机针一起上升的量,为形成良好、稳定的线环创造有利条件。在形成良好稳定线环的时候,让旋梭尖能准确进入直针线环,从而完成底、面线的交织过程。具备了其中一个方面的条件,跳

5、针即可减少,同时具备了两个条件的话,跳针情况就基本可以消除。具体排除方法如下:(1)使用10#12#机针、保持针尖不秃、不毛。(2)针杆调低1毫米,以适当增加直针回升量。(3)保持梭尖勾线角度的良好,无秃尖、毛尖现象。(4)旋梭尖与直针中心重合时在机针孔上方1毫米处,且与直针侧面间隙为0毫米(微碰机针状况)。(5)使用小孔针板,使机针与针板孔直径以1:为宜。(6)采用细齿送布牙,齿高1毫米,“三同步”关系中送料时间不可太晚。(7)适当降低压脚压力,使用小容针孔压脚。实际维修工作中,每台机器的状况都有所差别,会受各种条件限制,只能利用现有条件,对其中一项或几项内容进行处理,要把重点放在针杆放低、勾线时间延长和保持梭尖对直针间隙为0至微碰状态为主要工作。3.2注意事项(1)由于针杆的下降和旋梭尖的勾线时间延长,它在整个机构间运动配合时间关系中即被推迟了,在“三同步”关系中表现出了送布时间被推迟的假象,同样对入针产生不利,会对线环的收取造成一定的影响。(2)对于旋梭尖与直针交汇时0毫米的调试,虽对防止跳针有利,但同样会加速旋梭尖的磨损,建议当完成该批产品后,应及时调整回来,以免旋梭尖继续磨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