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感悟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9095282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专业成长感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师专业成长感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专业成长感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专业成长感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专业成长感悟语文共同体活动发言稿拿破仑说过 :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作为一名教师,这句话可以这么说:“不想当优秀教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教师专业成长是途径。所谓教师专业成长, 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自身的教育思想、 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 优化和提高的过程。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 处理好以下几点对教师的专业提高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相关书籍中, 不断提到两大关键词:一、优秀教师的认知特征:好学习、善思考、重积累、勤反思。二、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认真、执着,正确的自我认识,不断追求进步。以上特征,在我的理解中可以解读为以下四点。一、状态大于

2、方法。这也是新教育试验的口号:“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在我们长期的思维定势中,提到问题,往往就想到方法。管理需要管理方法,研究需要研究方法,教学需要教学方法, 学习需要学习方法。 似乎一切教育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依靠什么“方法”, 似乎一切名师、 专家的成长也都是找到了什么有效的成长方法。教师的专业成长固然有一定的方法、 途径和规律,但是众多名师成长的经历却清楚地告诉我们:成长, 其实是一种状态。何谓状态,状态就是心态,就是精神状态。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生活来源于精神, 一切的一切都是精神状态的创造与给予。同样的教育成长背景和相同或相似的工作环境, 但只需几年, 人与人之

3、间就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是什么造成了这巨大的差别环境有影响, 但是关键因素吗绝对不是。关键在于各自拥有的发展心态。我们常说的“机遇总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实际上就是这个道理。平庸的教师常常埋怨教育环境不好,埋怨领导同事不行,埋怨物质待遇太低,埋怨教育学生太难, 埋怨课程改革太烦,缺乏对本职工作应有的激情,不少人还在平凡和单调的教师生活中逐渐倦怠,丧失了激情。而那些成功者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和积极的自我发展的成长状态。教师专业成长固然与所处环境有关,但成长的关键动力来源于教师自身的精神状态。二、反思大于苦干。“经验+反思 =成长”,是学者波斯纳提出的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它清楚地揭示了反思在教师专业

4、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其实, 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梳理,进行思考分析, 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成长和完善。所谓苦干,就是耐心地干,尽力地干。苦干的精神令人感动,但苦干经常会带有盲目性。 咱们在教学生涯中, 千万不要成了“只顾埋头走路, 而忘记了抬头看天”的行色匆匆者。现在许多教师丧失激情的重要原因, 也正是忘记了思考, 他们只会被动地应付, 机械地重复,一点也品尝不到教育者思考的乐趣。三、研究大于经验。丰富的经验,是一个人成长的财富。但是,如果只固守过去的经验,不研究新的环境、新的问题、新的规律,思想就会僵化、麻木,被时代淘汰出局。经验是过去的知识积累, 经验意味着被动地接受、模仿和

5、继承;研究是面对新的问题,意味着主动地探索、创新和发展。新课程强调“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特别注重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为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教师应该具备研究的基本素质,如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一个没有研究能力的教师永远是一个“教书匠”,素质和能力不可能真正得到发展和提高。四、创新大于模仿。伏尔泰说:“独到性就是明智而审慎的模仿。”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模仿似乎不够光明正大,往往背负“抄袭”的恶名,很难与创新画上等号。但事实上,模仿是创新的起点, 有模仿才有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教育名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所体现出来的创新品质, 绝非凌空奇想和一朝一夕的功夫, 都是长期的模仿别人先进基础上的发展。 学过教育学的知道, 模仿可以分为再现性模仿和创造性模仿。 再现性模仿是模仿的初级阶段, 只有当教师的再现性模仿积累到一定时期, 教师掌握了娴熟的教学技巧和名师的教学风格, 具有足够的举一反三或触类旁通的能力时,才能进入创造性模仿,才能迈入创新的轨道。最后,送给各位在座老师一句话,与大家共勉:生活毁灭人是无声无息的,犹如滴水石穿;同样,生活成就人也是无声无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