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与理解 如何增进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9091502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任与理解 如何增进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信任与理解 如何增进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信任与理解 如何增进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信任与理解 如何增进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信任与理解 如何增进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任与理解 如何增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任与理解 如何增进(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任与理解,如何增进(如何看待基层干部大家谈) 人民日报 ( 213年0月02日 17版)美堂绘 制图:张芳曼 数据来源: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不少基层干部经常抱怨,明明是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可是群众却不领情,甚至怀疑基层干部别有用心、是在做秀。因此,基层干部要做好工作,就必须取得群众的信任与理解,在及时、良好的沟通中化解质疑、获取信任.否则,即使是好心也有可能办“坏事”,吃力不讨好。如何增进基层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信任与理解,本期就此展开讨论. 编者 为群众办事,对他们得像亲人一样 “好心思”还得“好脸色” 一位同事到基层帮扶贫困村时,经多方协调为该村争取到发展资金20多万元.但组织群众建设牛棚

2、时,群众却并不积极。情急之下,他生硬地说:“建也得建,不建也得建。谁家不建,就不给谁家一分钱贷款。结果,不但牛棚没建起来,他与村民的关系也闹僵了. 时下,有很多基层干部都有为群众办实事的愿望,但由于做群众工作的经验不足,性子急,工作方法简单,就像上面提到的这位干部一样,往往是“好心思办不了好事情,让群众感到难以接近,不仅不配合他的工作,有些还不给他说好话。所以,我觉得,干部要密切与群众的关系,不仅要有“好心思,还要有“好脸色. 做基层工作,要让群众认可,密切与群众的关系,既要有一心为民的“好心思,能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千方百计为群众出谋划策,帮群众办实事;更要有一心为民的“好脸色”,说

3、话不要居高临下,不要盛气凌人,不要让群众觉得是在接受施舍,而是应该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尽量和风细雨,把道理讲清楚,把利害说透彻,让群众从思想上认可你。办事稳稳当当,不虎头蛇尾,不毛手毛脚,不脱离实际,一步一个脚印,让群众打心眼里信服你。如果那样,何愁与群众搞不好关系? 甘肃平凉郭俊奎 驻村一年多,“角色转变赢得群众 干部有情结,群众不纠结我是一名驻村干部,去年到山东沾化县一个村担任第一书记。到村住下后,总感到村里老老少少用异样的眼光看我,眼神里存有疑虑。村里的老党员说,“干部驻村年年有,刮阵风就走”;有的群众说,“驻村包村是水皮打一棍,雨过地皮湿” 面对群众的疑虑,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我

4、给自己提了要求:说话不打“花腔”,入户拉家常;进门开口三件事:一问柴米油盐,二问忧愁困难,三问经济发展。去年一年,我在工作中就遇到了两个难题:一是村里地处偏远,村内道路多年失修;二是台风造成多处房屋倒塌。对第一个问题,我向单位汇报,多方筹措资金,为村里修了水泥路;台风来临之时,我和村干部一起查看危房户,及时转移独居老人,正如村民说的那样,越到阴雨天我越闲不住。今年春节前夕,父亲多次来电话,催促我带妻儿到老家过春节。我考虑再三决定带着妻儿来到村里过春节,大年初一给村里的乡亲们拜年. 通过一年多的驻村,村里上下认可我了.我感到,只要干部有情结,群众就会不纠结。只有带着感情与群众联系,带着感情与群众

5、交流,带着感情与群众沟通,带着感情做工作,工作就容易开展,问题就容易解决,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山东滨州纪桦 提早谋划工作,变堵为疏,让群众自愿杜绝秸秆焚烧 多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秸秆禁烧综合治理,基层干部基本都是蹲守农田,生怕自己的辖区烧出一把火。令我意外的是,我的一位大学生村官同学毫无任何紧张之色。原来,他们村今年提早谋划秸秆禁烧工作,一改往年田地巡防的做法,一方面提前做好种植户的统计工作,并主动上门宣传政策以及焚烧秸秆的危害;另一方面由村委会拿出资金,组织人力物力,帮助老百姓运走秸秆,从根本上杜绝了秸秆焚烧的现象. 老同学的一番话让我对基层干部工

6、作的看法有了一个很大的改变:做好基层工作不在于多么会“管”,而在于主动作为,让老百姓充分理解、充分信任。其实,很多群众都知道焚烧秸秆的害处,但农忙就是一个“忙”,抢的就是时间,加上现在农村剩下的劳动力基本都是以妇女、老人为主,根本没有多余精力把秸秆送到集中点,焚烧秸秆也是不得已的做法。如果每个基层干部都能在秸秆禁烧中如此考虑,工作难度恐怕会降低很多。因此,基层干部只有把自己放在群众的位置上,多从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基层工作才能得民心、顺民意。 做好基层工作,要让群众做“当家人,自己做“管家”,多一点民心民愿实事、多一点基层民情走访、多一点办事效率提升,把群众的困难和需求作为自己工作的出

7、发点,用实际工作成绩赢得“当家人”的信任和理解。 江苏泰州朱彬彬 每周给全村村民发短信,让村民及时知晓村里的大事小情 “每周一短信赢得信任 去年,我们镇的一个村推出了面向全体村民的“每周一短信活动,即每周将村里的重要事项、重大决策、重点工作以短信方式发到每户村民手中,让村民及时知晓村里的大事小情,这大大增加了村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保证了群众的信息畅通。年底,在全镇农村实绩考核中,该村的政治建设单项考核由上一年度的第三名升到了第一名。村支书说,能拿到这个第一,“每周一短信”功不可没。 每周发一条短信看似平常,但它却大大保障了群众对村工作的知情权,加强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在基层,许多信访案件多是由于

8、群众的信息不畅通、不对等、乱传偏听误信引起的。因此,要赢得群众的信任与理解,干部绝不能“玩神秘”,而应该让群众看到你工作的“庐山真面目。人们常说,群众在干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同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信息畅通,让群众感知干部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他们也会回馈给干部同样多的信任与理解。同时,让群众清晰地看到干部各项工作的具体内容,也是将干部放到群众监督这一透明的玻璃屋里,在无形中赋予了广大群众对干部的监督权,这也是密切干群关系的有效举措。广东中山何文欣 再好的政策,群众不答应,就实施不下去 “实干”更要“巧干” 我是一名基层干部.今年初,为了盘活沉睡的闲置土地,集中力量

9、搞发展,镇里开始了征地工作。从全镇发展和百姓致富的角度看,这都是一件好事。可部分群众对此并不买账,不管干部怎样苦口婆心的解释,都不同意签字.经过认真反思,镇领导改变了工作思路:利用大学生村官、村干部与群众联系紧密之便,详细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对征地工作的具体意见。在了解到老百姓主要担心补偿金被克扣和害怕征地后无谋生手段等情况后,镇政府一方面派干部挨家挨户将征地相关文件分发到群众手里,并承诺第一时间公示补偿发放表;一方面主动联系企业,为征地户举办专门的招聘会和就业培训。这两项工作落实后,老百姓陆陆续续签订了合同,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事实上,做好群众工作,既要有好的出发点,又要有正确的工作方法。

10、再好的政策和措施,如果群众不答应,都实施不下去。所以,干部要能“实干”,更要会“巧干”。“巧干”不是务虚,而是注重工作方法。四两拨千斤,靠的不是蛮力而是巧劲。遇到群众抵触,工作开展不下去的时候,不要一味想着“硬碰硬、“强制执行”。要从“为民做主”到“为民解难”转变,先搞清楚群众想什么、怕什么,为什么不答应,然后通过解决群众困难,消除群众顾虑来重获理解和信任.等有了好的群众基础,再回过头来推进工作,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重庆巴南龙坤 与群众打交道,耐心倾听比一味说教更管用 善于倾听才会用心感受 同事小王,每次接待来访群众时,不管对方情绪如何激动,他都能不厌其烦耐心地做好解释、说服和处理工

11、作。最后,来访者都会高高兴兴地离开。我问小王,用什么方法让这些同志能如此满意,他笑道: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耐心地听他们说。 对基层干部来说,做好基层工作,善于倾听是一项能力更是一门技巧,既要用耳朵听,更要用心感受.耐心地倾听比一味地说教更加管用。反观有的基层干部,与群众打交道,不是高高在上摆出一副接近不了的姿态,把自己与群众隔离开来,就是颐指气使,站在群众的对立面。对群众的意见听不进,对群众的事情办不了。这样,群众肯定不买账,工作自然也做不好。 在处理群众困难时,更多的需要我们摆正心态、俯下身子,贴近群众、真诚倾听。他们也许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一时对我们的工作产生了误解、误会,这就需要我们在做

12、工作时更加耐心细致一点,积极主动一点,和蔼可亲一点,多了解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多理解他们的难处和担忧;多从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这样才能有效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贵州息烽袁奎 群众心悦诚服,才能把实事办好把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近日下乡听到一件事:电信公司架设线路时,踩踏到农户的几行玉米苗,被要求赔偿00元。一开始乡村干部去协商调解,农户分毫不让.僵持之中,有位副乡长听说后主动去做工作,结果不出一支烟工夫,户主不仅不要赔偿,还主动笑脸相送,搞得其他人一头雾水。细问究竟,农户只讲了一句话,我相信他。原来就在半年前,该农户因家里办养殖场到处受阻,没办法找到这位副乡长,结果人家

13、一竿子插到底,从报批盖章到争取相关扶持政策,全部包揽全程帮忙从不推诿,直到养殖场开业. 常听说基层干部工作不好干,为群众办事吃力不讨好.比如修公路办公益,接自来水打机井,甚至村里修水泥路等,本来都是为民造福的好事,可就是因为种种原因,时常遭到反对。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些地方干群之间信任的流失。没有群众的充分理解和信任,事办得再多,心里还是会有怨气。正如前面那件事,虽然架线是好事,可你连招呼都不打,踩了人家的庄稼,找你索赔也在情理之中。只有心里装着群众,让大家心悦诚服,实事才能真正办好. 当然,凡事让所有人信任很难做到,但秉持公心,让大多数人信任,应该成为基层干部追求的目标。不要动不动抱着“我是

14、给你办事,你就得心存感激”的态度。俯下身子,把每件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信任逐渐积聚,就能形成强大的正能量。 云南姚安董家成 从习惯性的警惕到半信半疑,一番交流之后顾虑全消 当干部来敲门 作为一个民企的上班族,我平日与机关干部没有什么交往,前不久一位刘姓干部敲开了我家的门,让我对基层干部有了直观的认识。对于陌生人的敲门,我的习惯性反应是警惕,好在这位同志非常有耐心地回答我的盘问,礼貌地亮明身份、讲明情况,我半信半疑地把他请进门,结果一谈就是1个多小时,从家长里短到人生规划,从社区发展到城市建设,一番交流让我逐渐消除了顾虑.他告诉我,今年区里开展了一项叫做“个十百千万”的活动,要求全区干部入户访遍

15、全区居民,他便是我所在社区的干部。他带着一本民情手册,向我介绍区情和惠民政策,问我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我向他提出想了解孩子入学的政策,他认真做了记录,第二天上午电话向我作了细致的反馈,也让我感到有些许意外,原来这真的不是做秀! 当干部来敲门,打开的不仅是房门,更是心门。干部需要这种与百姓面对面的,或者是类似的“田间炕头”式的交往,来消除在百姓心中的“神秘感”,变得“通俗易懂”。通过与这位刘姓同志的接触,我感觉基层干部和我之前认为的“一杯茶、一份报”的状态是迥然不同的.这也让我感到,干群关系就像朋友之间,要常走动,常来往,不然就会生分,感情就会疏远。如果干部和群众之间能够坚持定期串串门、交交心,久而久之大家亲如一家,那么信任是必然的,理解和支持是必须的,而且都是出自真心、发自肺腑的。 山东青岛张霄 读者感言 换位思考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法宝。面对群众,其实不需要讲更多的大道理,需要的是真诚,只有真诚,才能更好地赢得群众的信任与理解。河南郑州申国华 对于群众的“牢骚”,基层干部一方面要冷静分析,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建议,深刻反思、认真梳理自己的思想言行,另一方面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以实际行动搞好整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