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材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9090585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材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汇报材料 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被誉为“中国钒钛之都”。东区是攀枝花市的中心城区,攀钢(集团)公司,中冶实久公司,攀枝花电业局,攀枝花钢铁研究院等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均在辖区内,是攀枝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商贸中心。辖区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约3万人,辖1个镇、个街道,共61个社区。 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亿元,增长1%;实现区属经济增加值1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5.76亿元,增长1;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2元,增加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88元,增长。全区呈现出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又好又

2、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2年,我区持续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议精神,始终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工程”,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聚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充分发挥主阵地、主战场和主力军作用,以打造“高端时尚商务区、阳光花城宜居区、新型工业示范区、城乡统筹引领区、平安和谐幸福区”为目标,以“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为抓手,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长效管理”的原则,投入治理经费1.5亿元,扎实有序地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辖区

3、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日益增强。我区先后成功创建成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和四川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一、强化组织保障,精心组织实施 领导重视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2*年,区委、区政府把打造“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区”作为“商务中心区建设年”的基础性工程,摆上政府重大议事议程,纳入全区工作统筹安排。以区委书记、区长任指挥长,区委常委、区政法委书记,分管副区长任常务副指挥长,区级相关部门和各街办(镇)负责人为成员的攀枝花市东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指挥部,负责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决策部署。区“四大班子”领导实行分片包抓制,区委、区政府

4、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到各街办(镇)调研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要求立整立改,对涉及市级部门和大企业的要加强沟通协调。区人大、区政协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专题调研和评议,为全区治理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全区先后召开治理工作动员会和工作例会50余次,区四大班子领导现场办公和专项督查150余天(次)。 二、强化规划引领,坚持科学治理 规划引领是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前提。我区始终坚持以规划引领治理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切实构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指挥部编制了东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体规划(02-02X)、东区风貌塑造总体规划、东区花城景观打造规划、东区城乡环境综合

5、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东区银江镇“五十百千”示范村庄总体规划和东区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办法等2个治理工作规划和方案。还制定了东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督查工作方案、东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考核与奖惩办法、关于严肃纪律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顺利实施的通知、东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和攀枝花市东区20*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督查和暗访工作实施方案。各专项指挥部、“七进”活动和“除陋习、树新风”活动牵头单位,街道(镇)都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治理工作规划和方案,并与区委、区政府签订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责任书,使东区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更趋制度化、规范化。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五个”工程 基础设

6、施建设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坚强保障。我区积极探索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经费投入多元化方式,建立了“政府保障、项目带动、居民(农户)尽责、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入保障机制。每年将治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共投入专项治理经费约.75亿元,着力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实施环卫设施工程。新增环卫专用车辆12台(环卫专用车辆达到8台),修建生活垃圾收集房(点)185座、公厕8座(公厕达到68座),对二滩生活垃圾处理场进行了扩容和渗滤池改造,修建建筑垃圾堆放场座;安装果皮箱8只、垃圾桶37只;二是实施市政公共设施工程,小区新增路灯18盏;改造长寿路、东阳巷等小区道路万平方米;三是实施集贸市场硬件升级改造工程。改造50电

7、厂市场、炳草岗花鸟市场、弄弄沟市场3座便民市场;四是实施旅游景区建设工程。大力开展阿署达天寿湖度假中心、玉佛寺、弄弄沟三处景区环境卫生与容貌秩序治理工作,新建旅游公路14公里、硬化公路545公里;新栽树木1100亩;五是实施园林绿化工程。开展生态东区、生态细胞工程创建,采取拆违建绿、拆墙透绿、阳台添绿等措施,全区绿化覆盖面积127.3万平方米、绿地面积178.4万平方米、公园面积329万平方米、绿地率37.4%、绿化覆盖率40.2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9平方米。阿署达村被四川省环保局授予“文明生态村”称号,攀枝花金沙江干热河谷脆弱生态治理示范基地被中国荒漠化基金会授予“长江上游生态建设工程

8、金沙江干热河谷(攀枝花)高效农林示范区”称号。 四、特色风貌塑造,提升城市品位 特色风貌塑造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载体。我区按照“四注重、四提升”、“三打破、三提高”要求,编制了东区城乡风貌塑造总体规划,并结合实际,重点开展了渡金线、隆庆路、炳草岗1、2、3号线,弄弄坪中路、攀枝花大道中段、滨江大道、木棉路、钢城大道、凤凰东街、双江一条街等1条主干道沿线的风貌塑造。共粉刷楼栋269栋426万平方米,清洗12栋30万平方米,修复立面破损瓷砖587平方米,清理楼阳台杂物762吨,规范空调外架20X余个、雨棚95个、防盗栏800余个、橱窗256个,清洗、粉刷卷帘门312处;对炳草岗1、2、号线,临江路

9、、机场路转盘至人大转盘沿线,渡口桥南至中心医院入口,弄弄坪中路、凤凰东街、渡金线等地段一店多招和破损的商招店招100余块进行了拆除,并按照“一街一式、一楼一款”的要求进行各具特点的广告示范街打造。投入专项经费3万元,对倮果一条街、机场路观景台、马家田入口、凤凰广场、炳草岗大桥北、阿署达沿线和枣树坡、兰尖社区、湖光社区等15个示范社区开展花城景观建设。种植了三角梅、黄花夹竹桃、大花紫薇、小叶榕、蓝花楹等花草树木2万株,新增绿地面积.9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点、线、片”相结合的花城景观。 同时,将风貌塑造向村庄延伸,我区银江镇9个村庄中的阿署达村、沙坝村、弄弄沟村、双龙滩村、密地村、华山村6个村庄

10、自加压力、积极主动申报创建省级示范村庄。并按照“一个达标、三个率先、四个到位”的工作要求,结合“80”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示范村庄打造。一是推进集中安置区建设。阿署达村规划约220亩,集中建房00户;密地二村集中安置房工程建筑面积约1958.12平方米,12套安置房,安置村民363人。有效解决了节约用地和提升村庄品质问题;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在各村修建垃圾房57座,公厕8座,摆放垃圾桶236个,硬化村道路42.9公里,社道路6.4公里,实现了村村有环卫设施、垃圾集中清运处理;三是开展村容村貌治理。在9个村(社),组建了72人的专业清扫保洁队伍,负责各村(社)环境卫生工作,对农户采取

11、签订“门前五包”卫生责任制管理,全镇生活垃圾清运实现了“集中收集、集中清运、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三集中”运行新模式,生活垃圾等废弃物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新建化粪池2口,农户卫生厕所新改造25户,改造率达100%;村庄内生活污水沼气化粪池净化率0%;在村道种植攀枝花树406株,种植栽绿化树2.8万余株、庭院果树1.25万株,修建花台13个(处);美化农房4.8万余平方米,坐檐扎脊.8万余平方米;庭院硬化.65万余平方米,新增绿地000平方米;村公路主干道硬化率均达到0%。弄弄沟村、双龙滩村成功创建成省级生态村,阿署达村成功创建省级绿化示范村。通过治理,农村村容村貌、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12、,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优化和农民富裕的有机统一。 五、持续“五乱”治理,强化“八个”规范 持续“五乱”治理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有力抓手。在“五乱”治理中,我区始终坚持专项治理、集中治理和日管理相结合治理模式,持续开展了道路交通秩序、生活垃圾清运处理、建筑工地规范管理、交通公路沿线环境治理、健康知识教育、环境监测监管、集贸市场环境综合治理、乡镇环境综合治理、风貌打造、拆违建绿、“三延伸”等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了建筑工地规范管理,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集贸市场规范管理,市容秩序规范管理,交通秩序车辆停放规范管理,广告、店招(牌匾)设置规范管理,小区及村庄环境规

13、范管理,企业排污规范管理等“八个”规范。据统计,整治建筑施工现场7个,清理和规范流动商贩及跨门占道经营行为.8万余处(次),治理夜间烧烤0余家(次),清除积存垃圾1万吨,治理乱牵乱挂123余处(次),清除小广告11万余张(条),拆除违章建筑4000余平方米,治理违章停放车辆2.4万车次,设置道路交通标志95个,施划交通标志标线.1万平方米;在新建大型建筑、住宅小区规范建设停车点9处,新施划停车泊位12处;6个农贸市场开展“双五包”管理和星级市场评比,设置便民市场4处;惩处乱排污企业5家;整治收购站点4户;创建生态家园10户。 六、强化“除陋习、树新风”和“七进”活动,深化治理氛围 群众广泛参与

14、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基础。我区坚持把“七进”活动和“除陋习、树新风”集中治理“四乱”相结合,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和文明劝导活动,创新媒介平台,组织开展了“爱心促和谐奉献在东区”等大型宣传服务活动35余次;在攀枝花日报开设“东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在行动”专栏1期,刊发治理专题稿件0余篇(幅),在各类媒体上刊播东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闻稿件140余篇(条),制作、播放宣传片13部,每月编辑东区城管宣传刊物2期,做到宣传工作每月有计划,每周有策划,经常有安排,不断有新闻刊播;创建健康专栏100余块,悬挂刀旗2500面;在单位办公楼、居民小区等地张贴“除陋习、树新风”集中治理“十乱”漫画万张,在辖区各交

15、通路口统一悬挂“摈弃四乱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宣传标语100余幅,引导城乡居民革除陋习;进一步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发动工人、青年、妇女等志愿者积极投身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组织文明劝导400余人次;指挥部办公室编写工作简报3期,下发整改通知书20份,整改率10%,组卷档案58卷。 大力推行环保低碳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引导城乡居民破除陋习,移风易俗,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支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大力开展“三送三帮”活动。“三送”即送科技、文化、健康到社区、乡村、学校、企业;送经验到现场;送法律到家庭院落。共计送书籍、妇女卫生用品、环保购物袋等1万余份,给辖区202余名贫困母亲和银江镇农村妇女进行了免费妇科体检。“三帮”即帮助广大家庭寻找致富门路;帮助城乡妇女学文化、学技术;建立巾帼文艺宣传队、环境治理劝导队、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等队伍22支。二是大力开展绿色创建活动。积极创建“绿色学校”。逐步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作用,先后创建“绿色学校”8所。着力创建“绿色社区”,打造了绿色示范社区15个。开设了”我的社区我的家”电视大型互动栏目,在社区小广场放映电影4余场,以歌舞、相声、小品等不同形式的节目,引导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爱护美好家园。东风、新风、湖光、西海岸、紫荆山、大渡口街、健康路等社区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