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振幅的LC振荡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9090335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稳定振幅的LC振荡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稳定振幅的LC振荡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稳定振幅的LC振荡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稳定振幅的LC振荡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稳定振幅的LC振荡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稳定振幅的LC振荡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稳定振幅的LC振荡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很多应用中都要用到宽范围可 调的 LC 振荡器,它能够在电路输出负载 变化时提供近似恒定的频率、几乎无谐波的输出。从设计观点看,省去感性或容 性LC电路抽头以及省掉与频率确定电路中的变压器耦 合可以简化制造与生 产过程,就像将调谐LC电路一侧接地一样。这些需求形成了一种可自动和有 效地进行内部环路增益调整的电路,它是振荡的基本原则。另外,电路必须提供 足够的增益才能使低阻抗的 LC 电路起振,并调整振荡的幅度,以提高频率稳 定性,减小THD (总谐波失真)。设计师尝试用许多电路拓扑来实现这些设计目标,有些还是非常复杂的,但 有一种有源器件的基本特性能够帮助设计师从一个简单振荡电路那里获得可接

2、受的性能。图1显示的是一个基本LC振荡器配置。放大器作为一个非反相的 压控电流源运行。LC电路将放大器的输出电流IOUT转换为电压VIN,并将 其加到放大器的输入端。公式 1 示出了振荡的有效条件:在此公式中, AO 代表总电压放大率, RD 表示 LC 电路在谐振频率处的动 态电阻。在实际电路中, RD 的值依赖于 LC 电路的特性,因此可以在一个宽的 范围内作选择。另外,公式 1 亦假设为一个理想放大器,即其特性与频率无关。INPUTOUTPUT图一亍井联LC电路和一个放大的电压-电 流变换器构成了一个基本振荡器=从图 1 和公式 1 可以看到存在的基本设计问题:如果电路在宽频率范围 内的

3、运行需要使用具有宽变化范围的RD值的多个LC电路,则放大器的特性也 必须能在宽范围内调整。你可以调整放大率来满足最差 LC 电路对增益的限制 条件,而在过驱动条件下依靠器件的非线性来降低放大倍数。但是,过驱动放大 器的输入、输出差分电阻可以降低到只有最理想高阻值的一小部 分。其次,大 量非线性失真会损害频率的稳定性。另外,这些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放大器 的电源电压,如果供电电压随负载变化,也会造成频率稳定性的恶化。在图1 所示放大器框中不同的振荡电路使用了不同的设计。常见的共射或共 源晶体管级有两个严重的缺点:首先,它是一个反相放大器;其次,其输出不是 一个好的电流源,特别是当严重过驱动时。

4、避免这些问题的办法包括采用变压器 耦合或在LC电路上提供阻抗匹配的抽头,两种方法都会使设计复杂化,而且 也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图 2 所示是另一种振荡器拓扑,它采用两只级联的非反相放大器, A1 和 A2,作为电压-电流变换器(压控电流源)。在电路中,耦合电阻器RS将放大 器A1的输出电流IIN变换为电压VIN,并驱动第二级A2。调谐电路的动态 电阻将A2的输出电流变换为输出电压V22,并将其反馈至A1的输入端,完 成正反馈回路。公式 2 是总环路放大率 ATOTAL:式中,RD=QOL, RD是谐振频率为3时LC电路的动态电阻,Q是LC电路 的品质因数, A1 和 A2 分别是两个放大级的等效

5、电压放大率,而 |y21S1| 和 |y21S2| 则是两个放大级差分正向转移导纳的实数部分。对于自振荡,公式 1 的基本条件 ATOTAL 1 必须适用于 LC 电路动态电阻 RD 的所有取值。理 论上,这一条件没有问题,但实际应用中却会出现电路必须在下列条件运行的情 况:电感和电容大范围可调的LC振荡器;大范围的调谐电路品质因数Q (主 要由电感确定);条件 A 与 B 任意组合下的恒定振幅输出;以及最可能的频 率稳定度与供电电压、负载的关系。多数 LC 振荡器电路都不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一些振荡器电路可以顺序 地满足一些要求,但没有一种可以在电路复杂性不超过合理限度下满足所有要 求。图

6、3 电路从 V22 获得一个外部 DC 控制信号,控制电压电流的变换效 率,即 A1 和 A2 的放大系数。为两个放大级增加放大控制可以显著提高控制 的效率。除了起振和持续振荡的初始正反馈以外,可以在振荡电路中增加一个间 接负反馈通道,以限制 V22 的幅度。为满足最初的设计目标,放大器块 A1 和 A2 应呈现出压控输入-输出特性,并应具备线性控制的放大特性(图 4),而 不应变换信号的相位,而且应该几乎没有输入电流。另外,为仿真一个电流源, A2 应呈现尽可能高的差分输出内阻。* 0gs TH6图4, 理想JFET的控制特性显示了正 向跨导与栅源电压之间的关系。适用于两个放大级的最佳有源器

7、件选定为N沟道的中级BF245B JFET,该 器件在栅源电压为0V、漏源电压为15V时,其漏电流为5mA。图5显示了最终 电路,其中Q2作为共漏放大器A2, Q1则是共栅放大器A1。Q1 的栅源结点对调谐电路上的交流电压 V22 进行整流。图 5 中的耦合电 容器C4是图3中直流恒压电容器CS的两倍,因为它的基电极通过调谐线圈L 的低直流阻抗接地。DC控制电压通过电阻器R2驱动Q2的栅极。电容器C2将 Q2的栅极接地,提供交流信号通道,而Q2工作在共栅连接下,因为Q1的源极 驱动 Q2 的源极。为减少由于负载变动导致的频率变化,与 Q1 漏极串联的一只 相对较小阻值的电阻器R4,将输出与电路

8、的频率确定元件隔离开来。另外,L和 C 的一个引脚接地。L, K C|a.kkrflHIMSii:ia a4*i s*” i mt沖划片WZI fr W rHJf-於E的正*戎i-i和I打闵,cL 岫畑.图 6a 和 6b 的波形显示,即使 L 和 C 的取值相差较多时,调谐电路上 的电压也没有产生明显的变化。在 8V 至 30V 的供电电压范围内,调谐电路上 的电压保持在3%的恒定。即使当频率低至5kHz或高至50MHz时,输出电压 也保持有相同或更好的振幅稳定性(图6c)。而且除L和C以外,无需调整任 何无源元件值。减少R4的值会产生更小的输出电压,从而进一步减小了工作频 率上负载变化的影

9、响。在地电势下, VOUT 平坦部分,即顶部的 DC 电平复位,由于负供电电压 的原因,波形为负值。由于自动增益控制的作用,波形保持着明显的一致性,而 与频率无关,在 25 MHz 以上频率时有些微的圆形拐角,主要原因是杂散电容 引起的。只有 LC 电路的非接地端才产生一个完美的正弦波。由于两只晶体管 主要工作在 B 类方式,其电压和电流波形都有截止失真,当供电电压升高时, 工作状态向 C 类转化。你可以从 LC 电路中直接提取出正弦波,但负载阻抗的 变化会影响工作频率。另一方面,控制两只晶体管增益的负直流反馈可以防止调谐电路上负载阻 抗的 大范围变化对振幅造成重大影响,除非 LC 电路的 Q 值降到非常低。另外还可 以增加一个缓冲级,并从 LC 电路提取一个真正的正弦波,付出的代价是增加 了复杂性和元件数量。但该电路原本是用于雷达标记发生器,此时,恒定的输出 振幅要比波形重要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