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充电器原理解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9088633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机充电器原理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手机充电器原理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手机充电器原理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手机充电器原理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手机充电器原理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机充电器原理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机充电器原理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手机充电器原理详解分析一个电源,往往从输入开始着手。220V交流输入,一端经过一个4007 半波整流,另一端经过一个10欧的电阻后,由10uF电容滤波。这个10欧的电 阻用来做保护的,如果后面出现故障等导致过流,那么这个电阻将被烧断,从而 避免引起更大的故障。右边的4007、4700pF电容、82KQ电阻,构成一个高压 吸收电路,当开关管 13003 关断时,负责吸收线圈上的感应电压,从而防止高 压加到开关管 13003 上而导致击穿。 13003 为开关管(完整的名应该是 MJE130 03),耐压400V,集电极最大电流1.5A,最大集电极功耗为14W,用来控制原 边绕组与电源之间的通、断

2、。当原边绕组不停的通断时,就会在开关变压器中形 成变化的磁场,从而在次级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压。由于图中没有标明绕组的同名端,所以不能看出是正激式还是反激式。02血V V:10ftn41,ig a -WVHFHr 匚询nFKsods半竝UFitiF-ur svPF 93HoorrIDKQ不过,从这个电路的结构来看,可以推测出来,这个电源应该是反激式的。 左端的510KQ为启动电阻,给开关管提供启动用的基极电流o 13003下方的10Q 电阻为电流取样电阻,电流经取样后变成电压(其值为10*1),这电压经二极管 4148后,加至三极管C945的基极上。当取样电压大约大于1.4V,即开关管电 流大于0

3、.14A时,三极管C945导通,从而将开关管13003的基极电压拉低, 从而集电极电流减小,这样就限制了开关的电流,防止电流过大而烧毁 (其实这 是一个恒流结构,将开关管的最大电流限制在140mA左右)。变压器左下方的绕组(取样绕组)的感应电压经整流二极管4148整流, 22uF 电容滤波后形成取样电压。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取三极管C945发射极一端为地。 那么这取样电压就是负的(-4V左右),并且输出电压越高时,采样电压越负。取 样电压经过6.2V稳压二极管后,加至开关管13003的基极。前面说了,当输出 电压越高时,那么取样电压就越负,当负到一定程度后, 6.2V 稳压二极管被击 穿,从而将

4、开关 13003 的基极电位拉低,这将导致开关管断开或者推迟开关的 导通,从而控制了能量输入到变压器中,也就控制了输出电压的升高,实现了稳 压输出的功能。而下方的1KQ电阻跟串联的2700pF电容,则是正反馈支路,从取样绕组中 取出感应电压,加到开关管的基极上,以维持振荡。右边的次级绕组就没有太多 好说的了,经二极管RF93整流,220uF电容滤波后输出6V的电压。没找到二 极管RF93的资料,估计是一个快速回复管,例如肖特基二极管等,因为开关电 源的工作频率较高,所以需要工作频率的二极管。这里可以用常见的 1N5816、 1N5817 等肖特基二极管代替。同样因为频率高的原因,变压器也必须使

5、用高频开关变压器,铁心一般为高 频铁氧体磁芯,具有高的电阻率,以减小涡流。1 移动通信手持机锂电池的安全要求和实验方法1.1 一般要求本规范对电池的电路和结构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生产厂家在电池的设 计环节能充分考虑到电池的安全性。1.1.1 绝缘与配线常见的电池外壳都是非金属的,但有的电池也采用金属外壳,后种情况下电 池的电极终端与电池的金属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在500V直流电压下测量应大于 5M&01527。,除非电池的电极终端与电池的金属外壳有连通。手机电池并非电池芯的简单组合,电池芯之外还有保护电路和控制电路,其 内部配线及绝缘应充分满足预计的最大电流、电压和温度的要求,配线的排布应

6、保证端子之间有足够的间隙和绝缘穿透距离,内部连接的整体性能应充分满足可 能发生误操作时的安全要求。1.1.2 泄放泄放的含义即电池或电池芯内部的过高压力在安全阀处释放以防止其破裂或 爆炸。规范要求电池或电池芯在内部压力过高达到一定限值时能以一定的速率将 压力泄放以防止电池的破裂、爆炸和自燃。如果电池的电池芯被封装在外壳内, 则该封装的形式和封装的方法在正常操作过程中不应引起电池过热,也不应约束 内部压力的泄放。1.1.3 温度/电流经管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和充电器内部的电路都会产生热量,若散热不佳导致 热量聚集会影响电池正常的化学反应过程,造成电池的热失效,因此,电池的设 计应能防止电池温度的

7、异常上升。必要时,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应设定安全限流, 防止电流过大而产生过多热量。1.1.4 终端连接电池外壳应清晰地标明终端的极性。终端的尺寸大小和形状应能确保承载预 计的最大电流。外部终端表面应采用机械性能良好并耐腐蚀的导电材料。终端应 设计成最不可能发生短路的样式。1.1.5 电池芯装配成电池电池芯与所装配电池的容量应紧密匹配,装配在同一电池里的电池芯应结构 相同,化学成分相同,并且是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厂家生产的电池芯在电解液 和电极材料等方面均会有所差异,如此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装配在同一电池中 电池芯的一致性,防止落后电池芯造成整个电池技术指标和安全性能的下降。1.2 正常使用时的安

8、全要求考虑到实验的一致性及各电池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实验所用电池芯或电池 的生产日期应在3个月以内,但并不表示电池 3个月后安全性能会下降。常态实 验在20C 5C的环境温度下进行。1.2.1 连续低倍率充电完全充电的电池芯以额定的低倍率电流0.01C5 A持续充电28天后,应不起 火、不爆炸、不漏液。1.2.2 振动用完全充电的电池芯或电池进行X、Y、Z三个方向的振动实验,振动源单振 幅0.76mm (双振幅1.52mm),频率变化率1Hz/min,频率范围10Hz到55Hz, 往返振动 90 min5min 后,电池应不起火、不爆炸、不漏液。1.2.3 高温性能完全充电的电池置于70C2C

9、恒温箱中,保持7小时,然后取出置于室温条 件下,检查其外观,其外壳应无变形或其变形不会导致电池内部元件暴露出来。1.2.4 温度循环完全充电的电池或电池芯置于可强制调温的恒温箱中,按下列程序做 -20C 到 +75C 的温度循环:(1) 30min内使恒温箱的温度升到75C2C,并在此温度下保持4h;(2) 30min内使恒温箱的温度降到20C5C,并在此温度下保持2h;(3) 30min内使恒温箱的温度降到-20C2C,并在此温度下保持4h;(4) 30min内使恒温箱的温度升到20C5C,并在此温度下保持2h;5)再重复1-4 的步骤做4 个循环;6)第 5次循环完成后,电池保存 2h 再

10、作检查,应符合相关要求。该实验可以在一个可强制调温的恒温箱中进行,也可以在 3个不同温度的恒 温箱之间进行。实验后,电池芯或电池应不起火、不爆炸、不漏液。1.2.5 低压性能完全充电的电池芯置于温度为20C5C的真空干燥箱中,抽真空使气压小 于 11.6kpa 后保持 6 小时后,应不起火、不爆炸、不漏液。1.3 可能发生误操作时的安全要求1.3.1 外部短路完全充电的电池或电池芯分别在20C5C和55C5C的环境中放置2h。然 后,用连线短接每个电池芯或电池的正负极终端并确保全部外部电阻小于 100mQ。短接后,保持24h,到电池芯或电池外壳的温度下降到电池芯或电池 原始温度+电池芯或电池短

11、路后的最大温升x20%。实验后,电池或电池芯应不 起火、不爆炸。1.3.2 自由跌落完全充电的电池芯或电池以任意方式从1M高处自由跌落到水泥地面3次后, 应不起火、不爆炸。1.3.3 机械碰撞在20C5C环境中,完全充电的电池承受X、Y、Z三个方向的碰撞。如果 电池只有两个对称轴,只作两个方向的碰撞。在最初 3ms 内的平均加速度应 75gn,最高加速度应在125gn和175gn之间。碰撞1000次10次后,电池 应不起火、不爆炸、不漏液。1.3.4 热冲击完全充电的电池芯,置于一个烘箱中加热。烘箱的温度以(52)C/min的 速率上升至130C2C,保持10mi n,电池芯应不起火、不爆炸。

12、1.3.5 耐挤压性能完全充电的电池芯置于两平行平板间,施加挤压力为13kN1kN, 旦达到 最大压力或压力突然下降1 /3 ,即可卸压。对圆形或方形电池芯进行挤压实验时, 要使电池芯的纵轴与挤压设备扁平表面保持平行。方形电池芯要沿其纵轴旋转 90,以便电池芯的宽边和窄边都能受到挤压的作用,外壳为铝塑复合膜的电池 芯只做宽面的挤压。实验后,电池芯应不起火、不爆炸。1.3.6 冲击完全充电的电池芯置于一个扁平表面上,将一个半径为8mm、质量为10kg 的棒垂直置于样品中心的正上方,从 600mm 高度处落下作用到样品上。圆柱形 或方形电池芯在接受冲击实验时,其纵轴要平行于扁平表面,垂直于棒的纵轴

13、。 方形电池芯要沿其纵轴旋转 90,以便电池芯的宽边和窄边都能受到冲击作用。 外壳为铝塑复合膜的电池芯只做宽面的冲击实验。每只样品只能接受一次冲击实 验,每次实验只能使用一只样品。实验后,电池芯应不起火、不爆炸。1.3.7 过充性能完全放电的电池芯,以10V的电压、0.2C5A的电流充电12.5h后,应不起 火、不爆炸。1.3.8 强制放电性能完全放电的电池芯承受 1C5A 电流强制放电 90min 后,应不起火、不爆炸。外部短路实验、自由跌落实验、热冲击实验、耐挤压性能实验、冲击实验、 过充性能实验、强制放电性能实验是破坏性实验,电池或电池芯的外壳均可能发 生变化,漏液很难避免,但尚未影响安

14、全性,因此规范中对这些实验没有要求不 漏液。1.4 安全标识安全标识的作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电池本身应具有安全警示,并且附加适 当的警告声明,需检查确认标识的一致性。另外,电池的说明书中应写清合适的 使用指导和推荐的充电方法等。2 移动通信手持机锂电池充电器的安全要求和实验方法市场上的电池充电器形色各异,有的使用电源线,有的不使用。直接插入式 充电器不使用电源线,电源插头和充电器外壳构成一完整部件,其重量靠墙上插 座来承载,市场上常见的“坐充”就是这类充电器。使用电源线的充电器,与电源 连接的方式又分两种:可拆卸的和不可拆卸的。可拆卸的电源软线利用适当的电 器连接器与充电器连接以供电,不可拆卸

15、的电源软线固定在充电器上或与充电器 装配在一起来供电。市场中有的产品称为充电器,但实际上是适配器,我们有必要区分这两种功 能。适配器主要是把交流市电转换成直流电,根据电池的规格提供相应的电压电 流,一般采用恒压恒流方式,能够隔离主电压和危险电压,对市电波动有一定耐 受力,需要时可安全关断。而充电器的主要功能是把充电电流限制在一个安全水 平上,主要采用恒流方式,能检测充电的完成,根据某种算法终止充电以延长电 池寿命,若发现电池异常可终止充电。这两种功能可分别实现,也可组合在一个 物理实体中。GSM手机通常包含充电功能,与手机配套的只需适配器,而CDMA 手机往往不包含充电功能,这样减少了手机设计的复杂性和工作状态时产生的热 量。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使用该规范。2.1 交流输入电压充电器的额定输入电压为交流220 V,频率为50 Hz,为了保证安全性,充 电器应能承受市电一定范围内的波动,规范中要求的电压波动范围是其额定值的 85 %110 %,频率的波动范围是2 Hz。2.2 电源线组件(1)电源线组件应符合GB2099的要求;(2) 电源线组件的额定值应大于充电器电源要求的额定值;(3) 电源软线的导线截面积应不小于 0.75mm2;(4) 电源线组件中的电源软线应符合下列要求:*如果电源软线是橡皮绝缘,则应是合成橡胶,应符合GB5013对通用橡胶护套 软电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