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前模考试卷(一)附详解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908784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41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前模考试卷(一)附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前模考试卷(一)附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前模考试卷(一)附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前模考试卷(一)附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前模考试卷(一)附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前模考试卷(一)附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前模考试卷(一)附详解(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前模考试卷(一)附详解一、单选题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对于一般的公路建设项目,其两侧()m满足噪声环境影响一级评价的范围要求。A、100B、200C、300D、400答案:B解析: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路和水运线路等建设项目的评价范围有: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为评价范围;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贡献值到200m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

2、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技术要求不需考虑的因素是()A、污染物类型B、污染控制难易程度C、地下水埋深D、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11.2.2.1条规定,一般情况下,应以水平防渗为主。水平防渗技术应根据预测结果和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特征及其防污性能,提出防渗技术要求;或根据建设项目场地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和污染物特性,提出防渗技术要求。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不包括()。A、人群健康B、水土流失C、人文景观D、文物古迹答案:B解析:社会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

3、影响评价的新领域,是指评估和预测开发项目对社会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体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的统一,其评价内容主要为建设项目开发对人口和社会设施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及间接带来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定,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应包括征地拆迁、移民安置、人文景观、人群健康、文物古迹、基础设施(如交通、水利、通信)等方面的影响评价。4.根据土壌环境质量标准一般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的类别是()类。A、B、C、D、答案:B解析: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将土壤划分为三类: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

4、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不对植物和环境造成危害和污染;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5.某公路扩建项目通过1类和3类声环境功能区,扩建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处噪声超标量在5dB(A)以上,噪声级增量为3dB(A)5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三级从简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基本原则:一级评价。评价范围内有

5、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域,以及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dB(A)以上不含5dB(A)或受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时。二级评价。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1类、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三级评价。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3类、4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

6、以下不含3dB(A),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时。需要注意的是在确定评价工作等级时,如建设项目符合两个以上级别的划分原则,按较高级别的评价等级评价。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A、涉及到敏感生态保护目标时,须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B、应按照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C、所采取的生态影响防护、恢复的措施的效果应有利于修复和增强区域生态功能D、应按项目实施阶段分别提出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并提出实施时限和估算经费答案:A解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原则包括:应按照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的次序提出生

7、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应有利修复和增强区域生态功能。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生态目标时,也应尽可能提出避让措施。否则,应制定恢复、修复和补偿措施。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应按项目实施阶段分别提出,并提出实施时限和估算经费。7.以下在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中未作规定的是()。A、锅炉烟气中烟尘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B、锅炉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C、锅炉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D、锅炉烟气中烟气二氧化氮

8、的排放限值答案:D解析: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分年限规定了锅炉烟气中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汞及其化合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的排放限值。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Cm中序数m的计算方式正确的是()。A、m=1+(n-1)pB、m=1+(n+1)pC、m=1-(n-1)pD、m=1-(n+1)p答案:A解析:8.8.2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对于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首先按8.8.1.1或8.8.1.2的方法计算叠加后预测点上的日平均质量浓度,然后对该预测点所有日平均质量浓度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根据各污染物日平均质量浓度的保证率(

9、p),计算排在p百分位数的第m个序数,序数m对应的日平均质量浓度即为保证率日平均浓度Cm。其中序数m计算方法见公式(8)。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城市道路项目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布设原则是()。A、至少设6个监测点B、只设4个监测点C、监测点数目根据当地城市环境空气例行监测点的分布情况而定D、监测点数目根据道路布局、车流量、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而定答案:D解析: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过程中,监测点设置应根据项目的规模和性质,结合地形的复杂性、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对于不同的评价项目,其监测点设置要求不同。对于城市道路项目,应根据道路布局和车流

10、量状况,并结合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位。10.通过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可以了解规划实施的资源和环境制约因素。规划的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的内容不包括()。A、资源利用现状评价B、环境与生态现状评价C、主要行业经济和污染贡献率分析D、区域环境状况/行业涉及的环境问题的主要发展趋势答案:D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1302014),规划的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的内容包括:资源利用现状评价;环境与生态现状评价;主要行业经济和污染贡献率分析;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11.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不适用于

11、()。A、耕地B、园地C、农村房屋建设用地D、牧草地答案:C解析: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此标准的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以及监测、实施和监督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耕地土壤污染风险筛查和分类。园地和牧草地可参照执行。12.(2014年)下列关于环境标准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标准体系由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构成B、国家环境标准由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两类构成C、国家环境标准由水、气、土壤环境要素标准构成D、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由行业性排放标准和综合性排放标准构成答案:D解析: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

12、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如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即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行业优先)13.某园区的主导产业为冶金化工,辅助产业为新材料,配套仓储物流,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评价范围内涉及的下列区域中,需要开展生态风险评价的是()。A、重点开发区域B、重点生态功能区C、基本农田保护区D、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答案:B解析:对于规划实施可能产生重大环境风险源的,应进行危险源、事故概

13、率、规划区域与环境敏感区及环境保护目标相对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分析,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对于规划范围涉及生态脆弱区域或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应开展生态风险评价。14.排入河流的点源两排放口的间距较近时,可以简化为一个,其位置假设在(),其排放量为两者之和。A、排污量较大的排放口B、两排放口之间C、任意一个排放口D、排污量较小的排放口答案:B解析:对于点源排放口位置的处理,包括:排入河流、大湖(库)的两个排放口的间距较小时,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口,其位置假设在两排放口之间,其排放量为两者之和;排入小湖(库)的所有排放口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口,其排放量为所有排放量之和;排入大湖(库)的两个排放口间距较小时,可以

14、简化成一个排放口,其位置假设在两排放口之间,其排放量为两者之和;一、二级评价且排入海湾的两个排放口间距小于沿岸方向差分网格的步长时,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口,其排放量为两者之和;三级评价时,海湾污染源的简化与大湖(库)相同。15.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关于类场、类场场址选择共同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A、选址应优先选用废弃的采矿坑、塌陷区B、选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C、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D、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答案:A解析: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15、类场和类场的共同要求包括:所选场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场址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可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应选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地基上,以避免地基下沉的影响,特别是不均匀或局部下沉的影响;应避开断层、断层破碎带、溶洞区,以及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A项,属于类场选址的其他要求,不属于类场和类场的共同要求。16.等标排放量Pi在大气环境影响工作等级判断中是主要依据之一,在其计算中需参照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C0i一般选用的是GB3095中()级标准的一次采样浓度允许值。A、一B、二C、三D、四答案:B解析:C0i一般选用GB3095中1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3倍值;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TJ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