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中考模拟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9087606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中考模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中考模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中考模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中考模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中考模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中考模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中考模拟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共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挟带(xi) 拂晓(f) 相形见绌(ch) 垂涎欲滴(xin) B钥匙(yu) 执著(zhu) 锲而不舍(qi) 一气呵成(h) C解剖(pu) 拮据(j) 穿凿附会(zo) 断壁残垣(yun) D胆怯(qi) 混淆(xio) 束手无策(s) 如法炮制(p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决别 部署 抑扬顿挫 引颈受戮 B销蚀 云霄 妇孺皆知 不可明状 c拼搏 赃物 变换莫测 黯然失色 D琐屑 坦露 突如其来 冥思遐想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2分) A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引发欧洲国家恐慌,一些国家的农产品市场也遭到重创,据称,作为德国重要蔬菜供应地的法国,其黄瓜等蔬菜的销售量一泻千里。 B建党伟业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风雨沧桑,正所谓开卷有益,观影之后,我们增长了知识,尤其对那段尘封的历史有了更为真切的感受。 C为迎接中国亚欧博览会这一规格高、规模大、影响广的重要展会,我市召开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决定投资10亿元,力争让首府改头换面,发生巨大变化。 D京沪高铁将于6月底正式开通,这对航空公司一些航班的运营造成了一定压力,虽然航空公司作了一些调整,双方暂时相安无事,但以后的竞争还是难以避免。 4与下列课文有关内容的

3、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赤壁樊川诗集杜牧唐代 B杨修之死三国演义罗贯中明代 C藤野先生散文鲁迅现代D威尼斯商人戏剧莎士比亚英国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B温总理在来信上作出重要批示:祝大家进步、快乐、日子越过越好!C我轻轻地摇了摇头:“你究竟想和我说什么呢?”D格物致知的目的就是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美韩两军演习区域靠近中国,毫无疑问是对中国安全的威胁,我国政府提出严正抗议。B今年3月,我国“抢购食盐”的原因是谣言称日本福岛核泄露污染我国海盐

4、所造成的。C最近,市场上发现有害食品添加剂,有关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销售食品时严格防止不出安全问题。D昨天的右江日报报道了有关我市中学生参加2011年全国作文大赛。7填空:(5分)(1)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雪后美景,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的句子是,。(3)九年的学习生活使同学们饱享含英咀华之芳,尽得奋进腾跃之勇,面对新的学习召唤,我们早已翘首以待,信心百倍,请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表达对未 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_ 。 (4)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被王国维称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境界的诗句是: , 。(5)请借用古诗文中的句子表达

5、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8综合实践馆(8分)2012年5月19日是第二个“中国旅游日”,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走进自然,品读名山大川,领略风土人情。(1)观察“中国旅游日”标志,谈谈你对标志的理解。(写出一点即可)(2分)(2)给你熟悉的旅游景点拟一条宣传标语。(2分)(3)在某旅游景点,你看到一个男青年正在乱写乱刻,这是你走上前去,劝阻道:“ ”(2分)(4)请你根据“旅”字的演变图示,选一个角度进行探究。(2分)你探究的问题:你探究的方法:二阅读理解(共45分)(一)诗词鉴赏(6分,每个2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6、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9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 ,“清平乐”是 名。10根据这首词的内容,整理写的应是 时节,表现了强烈的 之情。11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答: (二)比较阅读(10分)【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

7、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C.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D.予观夫巴陵胜状 高处不胜寒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B.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吏呼一何怒C.或王命急宣 而或长烟一空D.满目萧然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14.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甲文把山与水结合在一起些,不仅突出了山的险峻,还写出了四季的江水特点;乙文展现的洞庭湖则水波浩荡,气象万千,气势雄阔

9、。B.甲文引用渔歌,既突出了三峡的特点,又渲染了秋天峡谷萧瑟的气氛;乙文以“古仁人”的思想为依据,推出“先忧后乐”的名句。C.甲文写三峡四季景色,详写夏秋,略写春冬;乙文写洞庭湖一阴一晴之景,通过对比,突出不同天气对人的心情的影响。D.甲文行文简洁,很少流露出整理的主观感情;乙文只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完全没有涉及整理范仲淹的情感立场。15.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 (2分)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 (2分)(三)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常羊学射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

10、,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注释】田:同“畋”,打猎。虞人:掌管山泽的官。旃(zhn):红色曲柄的旗。必:完全肯定。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王引弓欲射。 引: 如使置十叶焉 焉: 1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若欲闻射道乎? 译文: 18.从养叔的话中,你领悟出一个什么道理?(2分) (四)课外说明文阅读(12分)小心涂改液伤着你 目前,涂改液已经成为使用率较高的学生文具。据调查,大中城市中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在80%左右,而

11、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则高达95以上。书写出现差错时,使用它能很快涂改错误,确实很方便,然而你是否意识到它散发出的十分刺鼻的气味对人体有害? 为了弄清涂改液的化学成分,北京市三名中学生在一位化学教授的帮助下,先后两次对涂改液的成分进行了测定,发现涂改液中含有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等物质。据专家介绍,它们非常容易挥发游离于空气中。一旦被人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使血液组成发生变化,影响神经系统,使人头疼、恶心,吸入量过大,会危及生命。 为了验证涂改液的危害程度,这三名中学生又找来六只小白鼠,分三组做了对比模拟实验。他们将蘸有不等量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三种试剂的棉花,放入两组小白鼠的笼子边上

12、。试剂用量大的一组,只5分钟小白鼠就惊慌、抽搐而死;剂量小的一组,每天试验5-8分钟,与剩下的一组对比观察。五天中,实验组小白鼠的惊慌不安日益严重,进食减少,动作迟缓,体重下降,与对比组小白鼠体重连日增加形成明显对比,停止试验15天,慢性中毒现象逐渐消失,一切恢复正常。 最近,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市场上销售的79种牌号的涂改液进行了检测实验。检测结果表明,全部样品均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种有毒物质,并散发出刺鼻气味。实验证明,这类物质吸入人体内或粘在皮肤上,会危害人体健康,进入大气层后还会破坏臭氧层。因为涂改液必须具有易溶解、易干燥、易挥发的特点,所以尽管作为涂改液溶剂的卤代烃和苯系物对身体有害,但在未找到合适替代物之前还要沿用,因此,短时间内国内市场上的涂改液成分不会有大的改变。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加强自我保护,警惕慢性中毒,最好不再使用涂改液。19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2分)20第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 说明方法,说明 。(3分)21请概括说明涂改液是怎样危害人体的。(2分)22第段中“合适替代物”指什么?(2分)23第段划线句子中“逐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