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复习资料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908729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舟记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核舟记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核舟记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核舟记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核舟记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核舟记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舟记复习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活版复习导学案 一、目标导学1、认识作者2、识记文言词语3、翻译句子4、掌握内容5、分析写法二、自主复习组长检查 (一)认识作者:沈括,北宋,代表作梦溪笔谈,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二)识记文言词语通假字(1)活板 “板”通“版”。(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通 “以”,“已”和“后”连用,表示时间。(3)若止印三二本 “止”,通“只”。(4)文理有疏密 “文”通“纹”一词多义1为(1)唐人尚未盛为之 动词,做(2)皆为板本 动词,是(3)又为活板 动词,发明(4)每字为一印 动词,刻(5)满铁范为一板 动词,成为6)未为简易 动词,算是(7)极为神速 动词,算是(8)每韵为一帖 动

2、词,做(9)不以木为之者 动词,刻制(10)为予群从所得 介词,被 ,被动用法2以(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介词,用,拿(2)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介词,把(3)以一平板按其面介词,用,拿(4)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连词,连接两个分句,表目的,翻译为“用来”(5)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 介词,用3其 (1)其法 代词,指活字版印刷的(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代词,指铁板的(3)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代词,指排好的字模(4)其印自落 代词,那些(5)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代词,他的4之(1)唐人尚未盛为之 代指“板印书籍”(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代词“这”; 代指“铁

3、板”(3)持就火炀之 代指“铁板”(4)更互用之 代指“两块铁板”(5)则以纸帖之 代指不用的字模(6)旋刻之 代指“奇字”(7)不以木为之者 代指活字模(8)以手拂之 代指字模5帖(1)则以纸帖之 动词,用标签标出(2)每韵为一帖 名词,标签6就(1)持就火炀之 动词,靠近(2)瞬息可就 动词,完成7.若(1)不若燔土 如,像(2)若止印三二本 如果8.火(1)以草火烧 名词作状语,用火烧(2)再火令药熔 名词作动词,用火烧 (三)、翻译(组长检查)(四)内容理解1、活板要说明的对象是“活板印刷”, 特点活(1)、每字为一印字是活的 (2)、密布字印排版是活的(3)、每字皆有数印字印数目是活

4、的(4)、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作法是活的(5)、更互用之用法是活的(6)、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拆法是活的二、典例示范1解释句中加粗部分。(2分)(1)又为活板 ( )(2) 和纸灰之类冒之 ( )(3) 持就火炀之( )(4)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 )2翻译。(2分)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3制作活板的第一道工序是( ),所用的原料是(),用火烧活字的目的是()(请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二字词回答)(2分)4这段文字中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用自己的分别把各个步骤的名称填在符号后横线上。设置铁板_按平版面5 这段文字说明的顺序是(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C

5、逻辑顺序 D 程序顺序6、 活字的印模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这种材料有什么优越性?7、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填入括号内,并简析它们的表达作用。A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作用 。B 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作用 。C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 作用 。D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作用 。E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作用 。5、选出下列停顿正确的一项( )A、其上 / 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 / 冒之

6、B、则以 / 一铁范置 / 铁板上 C、用讫 / 再火令 / 药核舟记复习过程: 1、背诵课文;2、文学常识:1. 作者:明朝魏学洢。2作品:选自*虞初新志,我们学过的课文口技(清 林嗣环)也选自其中。3、解释词语:能以径寸之木: 为宫室:盖大苏泛赤壁云: 罔不因势象形尝贻余核舟一: 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雕栏相望: 如有所语: 其两膝相比者:绝类弥勒:矫首昂视:不属:视端容寂: 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了了: 曾不盈寸:盖拣桃核修狭者:技艺灵怪矣哉: 4、翻译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3)其两膝相比者,各引卷底衣褶中。(4)神

7、情与苏黄不属(5)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6)细若蚊足,钩画了。(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8)苏、黄共阅一手卷。(9)舟尾横卧一楫。(10)通记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11)盖拣桃核修狭者为之。 5、5、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诎右臂支船:(2)左手倚一横木:(3)盖拣桃核修狭者为之: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6、课文理解:(1)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是具体分析这样安排写作的原因是什么?(2)第一段介绍船头,主要说明了什么?雕刻着要竭力渲染人物此时此地什么样的心情?(3)作者在说明船头做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4)你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无微

8、不至呢?(5)核舟的主题是什么?(原文回答)(6)作者在核舟记中运用了 和 相结合的笔法,生动的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 文中与“技艺灵怪矣哉”相照应的词是 句子是 。1主旨:这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介绍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等,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2内容分析(“总分总”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引出核舟。第二部分(第25段):按空间顺序,围绕“奇巧”的特点,先总后分地描述了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等各个部分。第三部分(第6段):总述核舟体积小、容量大,赞美雕刻者“技亦灵怪矣哉”,与开头相呼应。3写作特色:对比的手法。核舟形体之小和雕

9、刻的人、物之多、之精细形成对比,突出了核舟的精巧。说明中穿插描写。对核舟中人物的肖像(外貌、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富有神韵与情感。三、习题1本文是一篇 (表达方式)性的文章,选自清代张潮编选的 。 3下列对文章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全文结构可以概括为先总后分,先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再细致描述核舟各个部分的特点。B第二段中写到“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照应了前文“盖大苏泛赤壁云”一句 。C“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采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了核舟的体积之小。 D作者在介绍核舟时,按照从上至下的空间顺序,先后介绍了核舟的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等

10、各个部分。1文中“神情与苏黄不属”中“苏黄”分别是指 和 。(填写人名)(2分) 3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也可以抒情和议论。B本文描述了用桃核刻成的小舟,表现了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和劳动人民的智慧。C本文按照从正面到背面的逻辑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D本文通过介绍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等,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 以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课文表现了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等,反映出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B 课文第2、3段,描写了“船头”和“船尾”人物各异的情态,体现了核舟的小巧。C 课文第6段总述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由衷赞美雕刻者技艺高超,与开头相呼应。D “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两句写出了核舟的体积之小。3B(A 应该是先总后分再总,文章末段总结了核舟体积大、容量小的特点C 没有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文章不是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C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