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908677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一最近几天,央视频道推出了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观后我震撼不已。典籍里的中国用表演与对话的方式,演绎典籍中的故事,情景再现,让观众更深化地品读典籍。第一期选择了尚书,“政书之祖,史书之”。尚书又称为书有很多华夏文化的创始性阐述,比方第一次出现“礼”,第一次制定历法。尚书是“文化元典”,很多很多第一次都在里面。教授们讲解尚书后,大幕拉开,表演开场。说到尚书,最重要的人是伏生,伏生本名伏胜,是秦朝秦博士,一生守书讲书,是尚书的传承者,因此是故事的主角。故事表演中以老年的伏生与现代人撒贝宁的对话为主线,插入了大禹治水,武王立誓两个书中故

2、事与晁错受文帝之命前来学书的历史故事,让观众深化理解尚书中的故事。故事中的伏生让人感动。他一辈子爱书,一家人用生命保护书,年老后在山东一带讲书,传承尚书。倪大红教师把伏生演活了,仿佛就站在我面前。表演完毕了,但我的思绪仍未完毕。停留在开场的一句话上。“读书而知先贤治政之本,读书而知朝代之兴废之由,读书而知个人修身之要。”典籍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是珍贵的财富。典籍里的中国讲述了在这片神州大地上创造文明的故事,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生命起何从,我们的脚步迈入何方,以新的方式读懂典籍,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品读典籍,体味经典,汲取智慧,汲取精华,成为不一样的自己。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三刚到新年,典

3、籍里的中国一场“尚书的流传”感动了不少人。真的把诘屈聱牙的古籍活了起来!可惜,在今古文尚书这个问题上,似乎没有说得很清楚。尚书概况尚书,即上古之书。“惟殷祖先,有典有册”。中国自古重视文献流传,上古文献有所谓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说。相传,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中国很早就建立了史官制度,其中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的说法,事即为百国之春秋,我们今天可见鲁国之春秋。记言之书,即为尚书。尚书为记言,主要记载前代明君贤臣之言论,有典谟誓命训告。而根据所记朝代不同,又分为虞、夏、商、周四局部。尚书本来称书,汉代以后被列入儒家经典“五经”,故又称书经。今古文尚书差异的产生自汉初以来,有今文

4、、古文两种不同的传本。汉书艺文志说:“尚书原有100篇,孔子编纂并为之作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布焚书令,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消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28篇,人们称之为今文尚书。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撤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伪古文尚书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中,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梅赜从原先的28篇中析出5篇、伪古文尚书25

5、篇。唐代,孔颖达撰五经正义,其中尚书局部就以这部孔传作注。孔颖达撰的正义,成为官定本颁行全国,其经文并刻入唐石经中。宋代把孔传和正义合成尚书注疏,明清时刻在十三经注疏中。唐代起,即有人疑心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的真伪,宋代吴棫正式提出了考辨,以后递经明梅鷟、清阎假设璩、惠栋等人进展了严密考证,最后断定这部书是“伪古文尚书”,孔安国传是“伪孔传”,这一本子是“伪孔本”。如何对待伪古文尚书伪孔本中保存了今文二十八篇,虽非先秦本来,但也应该是商周文献的孑遗,仍是当代研究古史的珍贵史料。李学勤先生强调:“史料不是只用真假来判断,而是有可行性上下的问题。”因为研究先发现的大量简帛书籍,与现存古书相比照,不难看

6、到,在古书的产生和传流过程中,有以下多种情形值得注意:1、佚失无存。2、名亡实存。3、为今本一部。4、后人增广。5、后人修改。6、经过重编。7、合编成卷。8、篇章单行。9、异本并存。10、改换文字。“总的说来,除了少数经籍早已被立于学官,或有官本之外,古籍一般都要经过较大的改动变化,才能定型。”清华简尚书在清华大学2022年7月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中,出现了失传两千多年的尚书真正原貌。清华简中已发现有多篇尚书,有些篇有传世本,如金縢、康诰等,但文句多有差异,甚至篇题也不一样”。更多的是前所未见的佚篇。傅说之命与今本说命不是一回事。书序告诉我们说命是三篇。当代清华简的傅说之命真是三篇 。央视典籍里

7、的中国观后感三1、主持人和嘉宾预热典读会,太吸引人了!嘉宾都是重量级的人物,有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尚书学会的钱会长等。几个人侃侃而谈,提纲挈领,就把尚书的重要性提了出来。尚书对于华夏民族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构建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其中提到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说明了这是一本对全民和国家都有好处的书。尚书是头,就连后来孟子所说的民为贵君为轻,以及荀子所讲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都是由尚书中的这句话演变而来的。所以说,尚书重要,因为它是“政书之祖,史书之”!2、多舞台话剧场面演绎古代故事,太震撼了!演播室之外,表演环节创作班子令人震撼、中国话剧院院长田沁鑫亲自挂帅担任艺术总监,倪大红

8、亲自出演保护尚书一辈子的伏生,演绎了一个精彩的伏生救书图。伏生,秦朝博士,秦始皇焚书坑儒,伏生从图书馆里偷偷地把尚书运了出来,因为那时候是竹简记录,如今的一本书那时候得写一车竹简,所以老人历经千辛万苦,甚至牺牲了孩子和老婆,才把尚书运回老家。没想到,家乡也是战乱不断,为避战乱,伏生就把尚书藏到了家中墙里,20年后,拿出来的时候,发现已经损毁大半,只剩下一小局部共28章内容还算完好。故事虽简单如此,但是用话剧表现出来就难了,可是央视和请来的艺术家门做到了。大禹治水定九州、周武王在牧野的故事,伏生传书、伏生童年学书等几个历史场景,分别在搭建的多个舞台上演绎,梦幻的灯光,场景的无缝切换,演员阵容的强

9、大,精彩的表演,都令人赞不绝口。3、撒贝宁和伏生上演穿越,太奇思妙想了!撒贝宁和伏生先后穿越2000多年的时空进入对方的生活空间并与对方进展对话,这个编剧编得太厉害了,把现代人的疑问提出来,让伏生解答。节目的最后,再请伏生穿越到如今的图书馆,让伏生知道如今随着科技的开展,人们想要看尚书唾手可得,因为人人都有手机,搜啥有啥,这样也可以告慰为保护尚书倾其一生的付出和希望了!当然,书中对孔子修尚书,他的后人孔安国致力于推广尚书,也有所提及。总之,尚书作为四书五经之一,是华夏文明的瑰宝,传承下来九死一生太不容易了,弘扬书中所讲述的内容和道理,就是典籍里的中国第一集的目的,而且央视做得非常完美,真正把这

10、本上古文献解释得通俗易懂,老少咸宜,让普通人也理解了这些古老的东方思想和古老智慧,相信这些知识一定会滋养更多人的心灵,并点亮他们的将来!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篇四在亲戚家拜年时看到典籍里的中国的预告,觉得央视出品的质量应该不错,看完觉得不只是没让我绝望,更是深深的震撼,过程中有几次看的我泪流满面。节目通过古今读书人对话的形式讲述,通过戏剧的形式再现历史。节目演绎了多个场景,老戏骨们演技炸裂,群演也各个演技在线,加之舞台效果多种加持后,给人极强的故事沉浸效果,加上书中经典局部的诵读,看得我热血澎湃,被深深震撼。油然而生出强烈的华夏儿女自豪感。是什么让华夏文明的精粹绵延不绝?我们从何而生,为何而来

11、,又将去向何方?每一部华夏文明的典籍及其薪火相传的过程给了我们答案。整个节目中,最打动我的还是伏生跟晁错讲述自己和家人护书的局部。秦焚书以后书仅剩国藏和伏生家藏两部,后又遭遇项羽火烧咸阳,仅剩了伏生一部家藏。在浩瀚的历史大潮中,任何一个个体都显得微缺乏道,无比渺小。可是伏生却视书如命,凭一己之力用生命护书。为逃兵荒伏生带着家藏的书从咸阳运回山东老家,途中他的儿子为护书死于兵劫,妻子为护书病故。老戏骨倪大红饰演的伏生在回忆这段坎坷时欲哭无泪的陈述,将伏生以命护书之困难刻画的入木三分,看得我泪流满面。虽后世发现了书其他留存的版本,但那一刻对他来说,华夏文明的传承的重担压在了他身上。而他和家人用生命

12、诠释了“薪火相传”。是什么给了他们如此决绝的力量?一定是书中的思想鼓舞了他,一定是书中的智慧塑造了他。后人评价:“汉无伏生,那么尚书不传;有尚书而无伏生,人亦不能晓其义。”所以,与其说是伏生和家人以极强的愿力以命护书,这又何尝不是华夏文明在一个微小个体身上所展现出的惊人生命力?可以绵延五千年历程,这是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真理,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真理。时间所限,节目不可能把尚书所有的内容全部展示出来。但这已经足够。她让更多人认识了尚书,理解尚书对华夏儿女意味着什么,引导更多人去关注尚书,学习尚书所蕴藏的华夏智慧。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虽然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程度比古人高,但在人文智慧方面,我们还远未超越古人。历代后人所做的所有探究,也不过是为古圣先贤智慧做的注脚。希望可以借由这一个栏目开场,自己可以对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有一个根本认知,学习构建起自己的华夏文明知识体系,不断学习体悟古圣先贤的深邃思想和无穷智慧。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