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9085180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六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六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六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六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六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六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六单元(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内容预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第六单元教学要求:1、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2、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中。3、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教学时间:23课时26 三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驰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

2、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则,三峡何以有则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三峡风光片)看来,三峡确实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二、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观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刚刚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过渡: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含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

3、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组内代表发言过渡: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第二课时四、拓展延伸:过渡: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项目,那就是三峡大坝项目。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

4、项目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项目的资料:1994年12月14日,三峡项目正式破土开工。2022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项目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项目明渠截流项目取得成功。2022年10月26日,三峡项目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根底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2022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到2022年三峡三期项目竣工,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照课文和查找的资料及图片,展开想象,描绘一下那

5、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观会有怎样的变化?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小结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顾,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芒,宏伟的葛洲坝项目,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论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作业:1 对三峡项目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项目的看法。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板书设计:山 奇险夏 湍急三峡 美水 春、冬 清幽秋 凄清第三课时一、背诵并墨写课文。二、完成课后习题。教学后记:学生能熟练朗读课

6、文,能理解文意,领略三峡景色之美,并能展开合理想象,体味文章优美意境。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盛奥妙的思想感情。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4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德育目标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洁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2学习?记承天寺夜游

7、,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沉着心态。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教学办法1诵读教学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描绘了优美的山川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一幅庭院月夜小景,语言朴素自然,富有诗情画意。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教学中宜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教学环节。2比拟法。两篇短文作者不同、题材不同、语言格调也不同。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注意比拟

8、两篇文章,观赏两篇写景短文的画面,品味不同的语言格调,体会不同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安顿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师生共同赏读?答谢中书书。指导朗读,力求美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文意;激发学生想像,再现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背诵课文;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观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观赏。

9、二、作者及写作背景、文体简介多媒体显示: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南北朝时,因政局动乱,矛盾锋利,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说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抚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

10、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1多媒体显示优美的山水图画,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听读,掌握字音、节奏。读毕,教师提示朗读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其奇者。2学生大声朗读,品

11、味四字句的节奏。3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4学生齐读课文。2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3多媒体显示以下词句,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内容如下:4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明确:全文可分三局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局部,先仰视“顶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慨总括前文。多媒体显示,词语提纲:学生根据词语提纲,快速背诵课文。第二课时四、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像文中的画面,用自

12、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其余同学补充、评价。2多媒体依次显示山水相映图,石壁翠竹图、晨晖、夕照,激发学生想像。3在学生活动的根底上,教师稍加粗拨。明确: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顶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

13、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教师根据学生讲解归纳成板书:4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复背课文,深入领会文章的诗情画意。五、深入研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提问:文章叙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认为叙述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有的认为流露了闲适归隐之意,等等。教师在学生发言的根底上点拨:文章中最能叙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观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