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文本解读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9083537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潮》文本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观潮》文本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观潮》文本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观潮》文本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观潮》文本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潮》文本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潮》文本解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潮文本解读观潮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的描写,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从文体来看,写景的文章有以下几个要点:1、重点突出,详略得当2、突出景物的具体特点或特征3、情景交融,借景抒情4、在景物描写要写进人或动物的活动。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要点对观潮进行解读。一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这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文章从“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三个方面写了钱塘江大潮这一雄奇的景色。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文章采用了总分的写作方法。第一自然段指出钱塘江大潮是

2、“天下奇观”, “奇观”指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自古以来”是说钱塘江大潮自古就有。仅一句话,就突出了钱江大潮的“古”和“奇”。这一段,惜字如金,为总起句。第二自然段讲潮来之前的景象。先讲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再讲潮来之前江面上的景色和等待观潮人的反应,篇幅都不大,属于一笔带过。第三、四自然段讲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很明显,使用笔墨上来说,这两段是课文内容的重点。题目为“观潮”,重点必然落在潮水上,而潮水的变化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潮来时是最吸引人的场景。因此作为景物描写,作者详细描写了潮来时潮水的种种变化。最后一个自然段讲潮头过后的景象。这段

3、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讲潮头过后的余波,通过对余波的描述可以想象到潮头到来时的气势之大。第二句讲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说明余波持续的时间之长。第三句讲江水上涨,有两丈来高,这是从水量之大讲江湖的壮观。二、突出景物的具体特点或特征写景文章,重点自然在景物,而且必须抓住景物的特点。作者在三四自然段抓住潮水“奇”的特点,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文章的语言很美,好多语句写得具体、形象、生动。如“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这是拟人句,把钱塘江当成人来写,十分形象有趣。再如“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4、这是一句比喻句,把水浪比作了水墙,形象地突出了水浪翻滚得很高。还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也是一句比喻句,把水浪比作战马,形象地突出了水浪奔流的速度快,很迅猛的情景。文章又从潮声、潮形和潮色进行描写。1.潮声:潮来前,不见潮,先闻其声。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潮来时,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潮退时,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2.潮形:潮来前,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潮来时,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

5、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退潮时,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3.潮色:“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浪翻滚”,“白色战马”。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文章大篇幅在写潮水的汹涌澎湃,而观潮人的心情也随着潮水涌动。作者这奇景的热爱,赞赏之情已经通过观潮的人反应表现出来了。从开篇第一句话就可见作者自豪之情,这是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是大自然的杰作,这是祖国的秀丽风光。接着这雄奇震撼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四、在景物描写要写进人或动物的活动文章还从观潮人的一面写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首先出

6、现在第一段,潮来前,“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就一句话,里面有多个词语都从侧面反映出了潮水的奇特,因此奇所以有人等,有人观。如:人山人海人非常多 昂首东望期盼。在第三自然段,“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过了一会人群又沸腾起来。” 人声鼎沸,沸腾这两个词语写出了人们的激动,亢奋的心情,终于得见钱塘江大潮,情绪不能自已。根据编者的选篇意图可以知道,学习观潮,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继续练习抓住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再对文本文体进行分析以后,我确定看我的教学思路,

7、课文围绕“观”字写了观潮的地点、时间,观潮人的心情,围绕“潮”字写了潮水的汹涌、气势磅礴。要引导学生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特别要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使自己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故第一课时就利用学生的学习热情,着重教学“潮来时”,让学生自主感受潮水带给你怎么样的感受,以学生的感受为止,相机进行交教学,此间进行充分的预设,体现以生为本,也将起到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堂以一个问题贯穿之,“文章从那几个方法写出了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先通过关键字词来感受潮水之奇特,抓住时机进行朗读的指导,也可学生表演感受,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感悟之后,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写景作文的方法,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指导方法主要通过排序,让学生对潮水的变化进行排列,从而让学生自主发现有关描写顺序的词语,如“过了一会”“在近一些”“越来越近”这些词语可以知道作者的观察顺序是从远到近。最后再结合板书,让学生知道,要把写景文章写好,不仅要有一定的观察顺序,还要能把景物写具体。之后设置一个小练笔进行巩固,重点关注有没有一定的观察顺序,可以是时间,也可以是方位等。阅读是为了学习作文,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能够更好的指导写作,本篇文章是很好的写作的范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