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农村生活的资料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9082359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农村生活的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内外农村生活的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内外农村生活的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内外农村生活的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内外农村生活的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内外农村生活的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农村生活的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外农村生活的资料国内外农村生活的资料中国农业生产方式与美国的比较 中国农业发展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 段,比较中美两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做好当前的农业发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都属世界最发达农业之列。 美国农业之所以成功 ,有其得 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的因素 ,但更是与经历百年的历史演化和市场竞争所形成的农业及相关产 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构成的、 有竞争力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 中国农业是世界农业的重 要组成部分 ,分析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实现现代化的前景,不能不与美国的农业联系起来 ,从而借鉴和吸收其经验和教训。(一)中国农业的生产主体在专业化和规模上

2、与美国差距明显 美国的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 ,约占各类农场总数的 87 ,合伙农场占 10 ,公司农场占 3 (1987 年)。由于许多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也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因此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 ,可以说美国的农业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与此同时 ,由于农产品市场开拓、科技进步和大范围配置资源,促使农户分工分业 ,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农户集中。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加速了农户之间的兼并与重组。从农场数量和土地规模来看 ,1950 年农场总数为 565 万个,拥有土地 48645.71 万公顷(包括耕地、 牧场和饲草 用地,下同),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 86.20公顷。到 1998年农场

3、总数下降为 219万个,拥有土 地 38598.87 万公顷 ,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 176.04 公顷。农场数量下降了 61 ,平均规模扩 大了一倍。但这一过程不是均衡的 ,农场数量减少的速度在逐步放慢 ,二十世纪 50 年代平均每 年减少 l6.85 万个,6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 l0.13 万个,7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 5.10万个,80年代平 均每年减少 2.94 万个。进入 90 年代 ,农场总数己趋于稳定。 农场总数的下降增强了农户的产 业竞争力。同时 ,使那些不适合现代农业经营的农户重新定位,转换职业 ,进入城市 ,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向城市的转移。现在美国农业人

4、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由 1910 年的 32降到 l.8 。中国的农业生产主体自 80 年代初期的农村改革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户家庭逐渐成为中国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 ,与美国相似。 但由于中国人多地少 ,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低 ,农户家庭的 土地经营规模很小 ,户均只有 0.5 公顷,而且农田结构零散。从农村就业结构来看,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农业)的就业比重仍高达70,农村非农业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仍很低。大量的农村人口滞留于农业,制约了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二)与美国相比 ,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的现代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农业现代化即用先进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去改造传统的落后农业

5、,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过程。它大体包括三个内容 :一是农业机械化 ,即用现代的耕作机械、水利灌溉设备等代替手 工和耕畜动力、 农具 ,尽量投入机器设备 ,节约劳动力 :二是技术现代化 ,通过采用化学的、 生物 的技术 ,改善与增加农作物品种 ,提高单产水平 :三是管理现代化 ,即把在工业部门中先发展而 后成熟的管理办法、经验引入农业 ,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农业一体化 ,实现产业化经营。美国农业资源结构的特征是人少地多, 劳动力供给短缺。因此 ,在要素市场上 ,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这种市场价格信号 ,诱导农民偏向劳动替代型技术的选择,所以美国农业的技术革命是从机械技术开始的。 农业现代化经历了农

6、业机械革命、 化学革命和生物革命以及管理革命 (并不排斥它们的相互交织) 。美国的农业机械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相继为南北战争前后至 1910 年的农业半机械化时期 ,1910 年至 1940 年的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 ,二十世纪 40 年代 初至二战结束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时期和二战以后农业全面高度机械化时期。二十世纪 60 年代以后 ,由于土地价格的高涨 ,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矛盾。美国就 把农业现代化的焦点集中到采用生物、化学技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上。与此同时 ,农业机械自身的改革和运用仍旧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不仅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同时也十分重视农业组织管理现代

7、化 ,大力推行农业专业化、一体化、社会化,其专业化形式主要有三种:地区专业化、 部门专业化、 作业专业化。 到 1969 年 ,美国以经营一种产品为主的专业化农 场己达农场总数的 90以上。据美国专家计算 ,仅此一项 ,使美国农产品大约增产 40,而成 本降低 50 ?80。同时 ,美国加速进行农业管理革命 ,一方面把工业部门的管理技术运用于 农场管理 ;另一方面 ,在建立高度发达的农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组成为一个统一的农业综合体,实现了产业化经营。美国业的发展以二战为分界线,现代化的特征逐渐表现出来 ,设施农业得到加强 ,支撑了它在世界农业中的强势地位。其主要特

8、点 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从二战以后到60 年代中后期 ,是各种农业机械迅速增加的时期,1945-1965 年拖拉机增长 103 ,谷物联合收割机增长 179,其它种类的机械数量也有大幅 度增加 ,此后 ,机械数量增长缓慢 ,渐趋稳定 ,有些机械数量还有所下降。 但是机械质量和性能大 大提高 ,1965 年平均每台拖拉机功率为 36.8马力,1986 年增加到 66.6马力。在一些高难度作 业领域 ,如马铃薯、甜菜、西红柿及葡萄等的采收都实现了机械化。畜禽饲养实现了自动化 和工厂化 ,目前 ,农业机械与计算机、 卫星遥感等技术结合 ,正在向高度自动化和精确化方向发 展

9、。非洲农村资料 初到非洲 ,一切的感受只有两个字 :新奇。在南部非洲高大的椰子树摇曳出的热 带草原旖旎的风光里 ,穿梭着一个个头顶杂货、疾步而行的黑人,扑面展现出异域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多姿的风俗民情。在很多干旱的地区和一些贫穷的地方,人们要跋涉很远的路程 ,顶着水盆或塑料桶 ,运输生活用水。 即使在城市 ,妇女们顶着盛水工具 ,到楼下的自来水管或固定的 供水点采水 ,仍是街区永不褪色的一道风景线。这也是国内报刊在介绍非洲风情时经常刊登 的图片类型之一。我真正认识黑人的 “头功 ”是在半个月之后 ,那时我们从国内发出的货柜已 抵达目的地港口 ,清关公司找了几位劳工负责装运和码货。货物装在大号硬纸箱

10、里,有些是特大号纸箱 ,令人意外的是黑人们干活不是肩扛、背背、手提等方式,一律用头。不管纸箱有多沉 ,只要搁到头上 ,立马搞掂 ,拔腿走人。记得有一特大号纸箱 ,两个劳工费尽力气方勉强抬起 , 另一劳工赶紧身去顶。 由于货物特重 ,纸箱在黑工头顶跳起 8 字舞 ,压得他双眼外凸变了脸色 , 头因不堪重负而像弹簧片一样高频率地左右打颤颤,让人心惊肉跳 ,大家本认为他不能为之而不为,可不,这位老兄依然摇晃着保持平稳。 最终,包装箱屈服了 给顶破了 ,他的头也被镶进 纸箱里。靠着感觉 ,此人硬是将这个特大特重纸箱顶进仓库。当时就把我们几个初来乍到的 中国人震了一把 ,无不肃然起敬 ,纷纷叫绝于黑人的

11、头上功夫。后来,时时看到黑工用头顶米袋、面袋、 麻包等等 ,依然为之惊叹 ,担心对方折了脖子。 妇女们常用一布巾缠个圈 ,置于头顶 , 以缓冲压力保持平衡 ,除了顶水 ,她们还顶蔬菜、柴草、水果等一切可顶之物。你可以在大街 上 ,随意之间就会看到换煤气的妇女 ,顶着或空或满的煤气罐 ,悠哉游哉地走着 ,令我不得不想 起我们 ChineseWomen 的柔弱与享福。曾见过一个卖面包的人 , 与玩杂技无异 ; 头顶着一块木 板 ,上面不清楚摞了多少层面包 ,甩开两手 ,沿街叫卖 ,全然不顾有个闪失时 ,那些面包劈呖啪啦 地滚到大街上而引起交通阻塞。男人们顶东西注重的是硬功及气力,而女人们顶东西讲究

12、的是技巧和耐力。头不仅是他们的人体器官,也是他们以劳动养家糊口 ,籍以生存的工具。黑人头顶无 “旋”。我们头上个个有 “旋”没,“旋”是怪物 ,还有人据此推算人之性格 ,讲一个 “旋” 温(和)二个“旋”凶三个 “旋”恶什么的。就此事我专门询问过一黑人医生,他讲黄、白两种人的头上有 ,黑人就是没有。当一些混血儿出生后 ,他们的家人及近邻常依据其头发、肤色、五官 特征为其最终的人种定位问题而争执不休并乐此不疲。后来,大家的意见终归一致并约定俗成:查看混血儿的头上有没有 “旋 ”有,就划拨黄、白人种之中 ,没有则回归黑种人之列。黑人的五官组合明显不同于其他人种: 大眼、扁鼻、阔口、翻唇。他们的睫毛

13、很美,翘翘的 ,弯弯的 ,正是我们做美容时想要的那种。 长得挺棒的还有他们的牙齿 ,大小厚薄 ,整齐划一 ,不像 我们许多同胞的牙齿扎得张牙舞爪,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黑人嘴大,笑起来能从左拉到右 ,特夸张 ,都瞧不见腮了 ,见到的是满口白牙 ,因排列整齐 ,也就反射出更强的光 ,这就是我们看电视或与他们面谈时 ,常见其牙齿和眼白部位雪白透亮 ,闪耀着光芒 ,挺招人羡慕的。反过来讲 人的牙齿和眼白或许是一样的亮 ,只不过一粒珍珠放在黑布上要远比放在白布上打眼得多。 中国新农村建设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 ,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

14、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 ,建设好农民的家园 ,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 ,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 成果 ,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 “三农”的能力和条件。 “十一五 ”时期,必须抓住机 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十一五 ”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 ,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

15、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 ,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十一五 ”时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统筹城乡经济 社会发展 ,实行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和 “多予少取放活 ”的方针 ,按照“生产发展、 生活 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当前 ,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 ,建设现代农业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积极 调整农业结构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

16、合改革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3) 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 收 ;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 ;必须坚持以人 为本 ,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 ,依靠农民辛勤劳动、 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 ,要注重实效 ,不搞形式主义 ;要量力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