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1-2课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9081937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051-2课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09051-2课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09051-2课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09051-2课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09051-2课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9051-2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051-2课(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第1-2课练习 姓名 一. 单项选择题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孔子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仁”和“礼” B“仁者爱人” C“克己复礼” D“为政以德” 3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体现学习方法的是 A“有教无类” B“当仁不让于师”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D“温故而知新” 4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在当时社会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主要是因为 A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B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C稳定社会秩序 D根本上提高了百姓的素质5下列属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是 “仁”和“礼” “为政以德” “守静”“以弱胜强”

2、“克己复礼” A B C D 6下列著作中不属于“五经”的是 A乐 B诗 C书 D礼 7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这里的“德”,主要指的是 A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B任用贤德之人治理国家 C主张贵贱有序 D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 8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儒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9 教材中引用

3、唐章碣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A.统一方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10下列哪一事件为“百家争鸣”局面结束的标志 A 秦统一六国 B 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佛教传入11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是在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12. 汉武帝即位后,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目的是 A树立自己的权威 B发展大一统事业 C镇压地方割据势力 D发展经济13.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 A汉武帝

4、时候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健全 B太学的建立 C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D汉武帝“举贤良对策”的实施14关于太学的建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 B. 采用了公孙弘制定的具体方案 C、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正式的官立学校 D、汉武帝时期太学规模已经很大15儒学开始定于一尊与哪两个人物有关? A.孔子和孟子 B.秦始皇和李斯 C.汉武帝和董仲舒 D.“二程”和朱熹16.关于“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与“大一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D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17董仲

5、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18.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其本质都是 A.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 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 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1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20.中

6、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和谐等。下列语句表达人与自身和谐思想的是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C.天人边际,合而为一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1.下列语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是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影正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A. B. C. D.22. 古人曰:“故圣人之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这句话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A.革新 B.仁爱 C.齐物 D.节用2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

7、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24.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倡导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自(德)雅思贝斯材料二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青.郑城材料三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

8、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中责任的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化所做的工作,(2分)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所欲达到的目的。(4分)(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2分)归纳陈独秀的反孔理由、(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

9、教育的影响。(2分) 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第3-4课练习 姓名 二. 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一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2.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

10、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3.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感的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 B. C. D.4.“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5.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6.北宋时对理学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两位思想家是: A.韩愈和柳宗元 B.程颢和程颐 C.朱熹和王阳明 D.周敦颐和张载7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A“仁”和“礼”B“为政以德”C“仁”D“礼” 8.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远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