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圃造园艺术简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9080510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5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圃造园艺术简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兰圃造园艺术简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兰圃造园艺术简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兰圃造园艺术简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兰圃造园艺术简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圃造园艺术简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圃造园艺术简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圃造园艺术简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兰圃所处的地理位置,时代背景,公园分区, 植物配置以及造园的手法进行分析,初步揭示其独特的造园艺术。关键词:兰圃造园兰圃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建于1951年,初期是植 物标本园,1957年 才改作专业培育 兰花,以后经过不 断扩大、修建,遂 成为一座名园。兰 圃种植分为三栅,第一、三栅以培植地兰花为主,花淡而清香,第二 栅以寄生兰为主,花艳而少香。园内建筑仿苏州园林风格:拱门、堆 山、砌石、长廊、水榭,根据地势起伏,溪池瀑布,设以石道小桥, 植以茂林修竹,使景物交错,小中见大,步移景异,达到“拙政”、“留园”异曲同工的艺术境界。圃内收集的兰花有百多品种,盆栽一 万

2、多盆,此外还有其它名贵花卉四千多盆。景点著名的有惜荫轩、春 光亭、芳华园、明镜阁等,其中芳华园是中国参加慕尼黑国际园艺展 的中国庭园缩景,以占地少而景点多而闻名于世。被评为“最佳庭 园”,荣获两项金质奖。红蕖榭主有(兰圃芳华苑)遗作:“静境何须 远地求,一九兰圃足勾留。画师技巧缩龙寸,名匠心灵布局周。酒绿灯红棉市闹,花香鸟语水亭幽。芳华九畹殊堪对,扳得同心结友俦”。(摘抄于百度百科)兰圃地处闹市,基地狭长而且面积不大,如图-1。所以决定了此 处造园有诸多的不利因素(地形狭长、周围交通繁琐、环境嘈杂、尘 土飞扬)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兰圃采用了一些比较独特的造园手法, 创造出了一个极富情趣的平地园林

3、。接下来我们就在探究一下这些造 园艺术1、 兰圃的风格:兰圃的造园风格仿造的是苏州园林的风格。园林内的拱门、堆山、砌石、水榭、根据地势起伏溪池瀑布, 设以石道小桥,植以茂林修竹,使景物交错,小中见大,步 移景异达到拙政、留园异曲同工的艺术境界。2、 空间收放,情感对比:(1)园林的入口处采用了欲扬先 抑的手法,通过高于人视线的绿篱围合 成一条狭长封闭的空间,把人的视线引 导到景园门上的“兰圃”二字上,先 给人有一种压抑的感觉,但却引发游客 们“寻幽探胜”的兴致,静、收(抑)。 如图-2图-2图-3(2)跨过园景门到兰香生满路亭 的这片区域属于一个敞景空间通过景色 多变、空间构图自由曲折的水石庭

4、、草石庭和棚、榭、廊、亭的典雅建筑,创造 园林空间,把游人引入胜境,如图-3。 这里采用秀、放(扬)的手法,与入口 在空间和情感上都形成了对比。值得一 提的是,造园者为了不让空间的过度变图-4化过于剧烈,在过了园景门之后还做了 一个较小的空间收了 一下,那 么入口处狭长封闭的走道和之后的那片敞景空间的衔接就不会显得 突兀或给游客造成一种由于变化剧烈而造成不舒适的感觉。如图-4(3)第三景区(路亭一小桥流水杜鹃山和竹篱茅舍)。趣 收(抑)这是一个四面绿丛环绕、兰香袭人的园林空 间。(路亭和国香馆是这区的主题建筑),此 处沿路有很多以兰花为题材的题字(兰友)、 诗词石刻,又有小桥流水、山石涌泉,这

5、种 有静有动的空间变化,把兰花衬托及更加幽 雅,创造了主题景区(国香)的“趣意”, 引人进入意境,展示出全园的性格幽雅如图-5(4)第四景区(竹葛茅舍一春光亭) 放(扬)。雅这也是一个敞景空间,主 要是展示兰花的名贵品种和以兰花为题材的字画,并作为这条风景线 的收尾。下图6是这个景区春光亭,春光亭的美在于它的不同立面 围绕小岛行走在迂回的园林路上,你看到的春光亭都是不同的。在传统的造园技巧上,除了要做到亭与游 览路线的结合,与其他景观节点形成 对景。在亭的地基也必须抬高一定的 高度,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太 高后,人在里面的视野就宽了,能看 到更好的景色;二、从亭子的外面看, 这部分的景观就

6、会显得错落有致,富 有层次感。与其他休息空间一样,亭 子的设置还要与交通空间隔开,通常 的处理手法是在其前面用绿化隔开。 注:除了这四个景区外还有新新开辟 的景区:1)“芳华园”,很有代表性的中国园林,具强烈的民族风格、布 局合理、轻巧明朗、花木繁茂、瑰丽多姿、再现南方自然山水胜景。2)明镜阁。3)野屋造园艺术手法 蜿蜒曲折,和诗文特别是词的结构相似,中国古典园林,为 了引人入胜,为了求得景的瞬息万变,为了求得意境的幽深,在布局 上无不蜿蜒曲折。兰圃也不例外,由于原址地形狭长,为了使单一的直线形小空间 变得丰富多彩、小中见大,更应该采用蜿蜒曲折的造园手法。多样的 曲折的空间,能使游人在空间内的

7、静立视线活动,转化为流动的视线 活动,借以丰富园林层次,扩大园林空间的效果。为此,在布局上采 用纵横序列的手法来划分景区,从而使观赏线和景区空间化直为曲化 单一为多样。观赏者必须通过空间的序列过程,才能看到公园空间的 全貌。蜿蜒的路线不仅起到了小中见大的效果,还起到了步移景异的 效果,做到“ 出人意外,入人意中”,给人带来惊叹和美的感受,使 道路充满人情味。 界墙的处理,这是兰圃公园独特的处理手法。由于公园的选址不大而且处于闹区临近公路,如果敞露公园 界墙,就暴露了公园空间狭小的缺点。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兰圃的设 计者在界墙处茂林修竹,适当地补以回廊阻隔,把公园界墙全部隐藏。 再通过园内绿丛与园

8、外行道树的互相交融在一起,把游人视线引向无 限远的地方,不仅达到小园变成无限景域,还一定程度上阻隔了从传 解放北路来的噪音。 空间对比,在古典园林中,以空间的对比的手法运用最普遍, 形式最多样,也最富有成效。兰圃运用空间对比的手是相当成功的,如兰圃入口景区与园景门 洞后的景区,是两个不同情调的园林空间:前者狭长、对称、闭塞, 后者宽敞、自然、轻快,通过前者到后者,就会有阔然开朗的感觉。又从小桥流水杜鹃山到春光亭的空间对比:前者半隐半现,后者 开朗,(立面层次更丰富)。通过前者的隐现,衬托后者的开朗,使园 林空间更感扩大了。(逐步扩大)。 空间渗透与层次变化,主要是通过对空间的分隔与联系的关 系

9、处理造成的。兰圃通过形式各异的景门、景窗、通廊、花格、树丛等,从一个 空间透视另一个空间的景物,有效地增强和增加了园林空间的层次感 觉。这也是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 地形起伏、对景,把小空间做大。兰圃通过地形变化来提高或降低游人视点使风景画面发生变幻, 从而达到扩大公园空间的感觉。比如,从“小桥流水”的拱桥曲径, 行越“杜鹃山”山坳,使行人的视点高低变化,创造不同的视野、不 同的景面;又如从“春光亭”沿阶而下钓鱼台到亭下观鱼水榭,亭上 俯视水面深渊,临榭者水面似乎湖镜面,一高一低,观感各异,视野 范围自然而然扩大了。若观赏对岸(北面)的汉白玉宝塔、竹丛和云 天构成仰视的视野,使祖母向天际线无限漫

10、延,使人感到兰圃的园林 空间辽阔无边,流连忘返,达到收而不尽、意境无穷的艺术效果。除此之外,兰圃公园还应用了很多的点景(题咏、对联、诗词), 十分成功的让整个空间富有诗情画意。在水景的处理上做到跟随空间 节奏的变化,并且水景选择在景深最深处,大大加强了景观的层次感。植物配置的特点(摘抄于百度百科) 兰圃的前身为植物标本园,故植物种类较多是相对稳定的人工 植物群落。 配植方式有松柏林、竹林带、杂木林带、各种树丛和弧植蔽荫 树、花灌木、藤本和草皮植物,还有棕榈科植物(峻南风光树)突出 各区的特点 静、秀、趣、雅。 植物多,但歪体(包括其它因素)比较,突出等花主。兰圃,含蓄隐秀的兰圃,她以诗意的构图,入画的园景使人 步移景异,从一个园林空间转入另一空间,处处引人入胜,以超逸的 华墨,含蓄的意境而享有盛名,为国内外友人感认的寻幽探胜的好园 林,同时,她以清雅可人的幽香秀色为锦秀羊城增添丰彩。总结:兰圃堪称兰花的王国,除了各种奇花异草,兰圃的造园手 法也堪称一流。虽然造园的先天条件不好,但在造园手法上完美地解 决的这些先天性不足,是所有“小中见大”的佳例。参考文献1、百度百科 兰圃2、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彭一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