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常见病 (2)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9080496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树常见病 (2)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桃树常见病 (2)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桃树常见病 (2)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桃树常见病 (2)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桃树常见病 (2)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树常见病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树常见病 (2)(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树常见病作者: 缩叶病症状桃缩叶病主要为害桃树幼嫩部分,以侵害叶片为主,严重也可为害花、嫩梢和幼果。 叶片:春季嫩梢刚从芽鳞抽出时就显现卷曲状,颜色发红。随叶片逐渐开展,卷曲皱缩程度也随之加剧,叶片增厚变脆,并呈红褐色。春末夏初在叶表面生出一层灰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子囊层。最后病叶变褐,焦枯脱落。叶片脱落后,腋芽常萌发抽出新梢,新叶不再受害。 枝梢:枝梢受害后呈灰绿色或黄色,较正常的枝条节间短,而且略为粗肿,其上叶片常丛生。严重时整枝枯死。 病原病原菌为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 (Berk) Tul. 属于子囊菌亚门。病菌有性阶段形成子囊及子囊孢子。子囊孢子还可在子囊内

2、或子囊外芽殖,产生芽孢子。芽孢子卵圆形,可分为薄壁与厚壁两种,前者能直接再芽殖,而后者能抵抗不良环境,可用以休眼。日本试验记录可存活11年。 此菌芽殖最适温度为20,最低10,最高为2630。侵染最适温度为10-16。 侵染途径病菌主要以厚壁芽殖孢子在桃芽鳞片上越冬,亦可在枝干的树皮上越冬,到翌年春季,当桃芽萌发时,芽孢子即萌发,由芽管直接穿过表皮或由气孔侵入嫩叶。 由于病菌在树枝上可残存1年以上,上年病重,残留病菌多,来年发病也重。 防治方法1、药剂防治:掌握在花瓣露红(未展开)时,喷洒一次2-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1:1:100波尔多液,消灭树上越冬病菌的效果很好。也可喷布45%晶体石硫合剂

3、30们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注意用药要周到细致,桃树发芽后,一般不需要再喷药。 2、加强管理:在病叶初见而未形成白粉状物之前及时摘除病叶,集中烧毁,可减少当年的越冬菌源。发病较重的桃树,由于叶片大量焦枯和脱落,应及时增施肥料,加强培育管理,促使树势恢复。 桃树缺铁黄叶病症状叶面呈绿色网纹状失绿。随病势发展,叶片失绿程度加重,出现整叶变为白色,叶缘枯焦,引起落叶。严重缺铁时,新梢顶端枯死。 病因由于铁元素在植物体内难以转移,所以缺铁症状多从新梢顶端的幼嫩叶开始表现。 铁对叶绿素的合成有催化作用,铁又是构成呼吸酶的成分之一缺铁时,叶绿素合

4、成受到抑制,植物表现褪绿、黄化甚至白化。 发生条件从土壤的含铁量来说,一般花园土壤并不缺铁,但是在盐碱较重的土壤中, 可溶性的二价铁转化为不可溶的三价铁,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使桃树表现缺铁。可以说,一切加重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因素,都能加重缺铁。可以说,一切加重土壤碱化程度的因素,都能加重缺铁症状的表现。如干旱时地上水蒸发,盐分向土壤表层集中;地下水位高的洼地,盐分随地下水积天地表;土质粘重,排水不良,不利于盐分随灌溉水向下层淋洗等,黄叶病都易发生。防治方法改良土壤,释放被固定的铁元素,是防治缺铁症的根本性措施;适当补充可溶性铁,可以治疗病症树。 1、改土治碱: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增加土壤有机质

5、含量的措施,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释放被固定的铁。改土治碱的措施,如挖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渗沙改粘,增加土壤透水性等,是防治黄叶病的根本措施。 2、适当补充铁素:为挽救重病树,可以用各种方法补充可溶性铁。 发芽前枝干喷施0.3%-0.5%的硫酸亚铁溶液,或者硫酸亚铁:硫酸铜:生石灰:水=1:1:2.5:360混合液,有控制病情的作用,但不能持久。 把硫酸亚铁与有机肥按1:5的比例混合,每株施用2.55公斤,可有两年以上的效果。在土壤中施用螯合铁(乙二胺四乙酸合铁),治疗黄叶病的效果比较明显。 在桃树发芽前,用硫酸亚铁30-50倍液浸泡该伤的侧根,每株灌施药液100公斤;也可用罐头瓶装入硫酸亚

6、铁250倍液0.5公斤,每一方向找出0.5厘米长的根插入瓶中,每株树用6个瓶。埋入土中,待根部吸收24小时后,把瓶取出。此法省药,见效快。 发芽前树干注射硫酸亚铁或柠檬酸铁1000-2000倍液。有的注射硫酸亚铁200倍液加硫酸锌200倍液。注射法在使用不当时,易发生药害,应小心试用。 桃树流胶病症状病部流出半透明黄色树胶,尤其雨后流胶现象更为严重。流出的树胶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褐色,呈胶冻状,干燥后变为红褐色至茶褐色的坚硬胶块。病部易被腐生菌侵染,使皮层和木质部变褐腐烂,致树势衰弱,叶片变黄、变小,严惩时枝干或全株枯死。 病因下列几项因子均可促使桃树发生流胶: 由于寄生性真菌及细菌的危害,如

7、干腐病、腐烂病、炭疽病、疮痂病、细菌性穿孔病和真菌性穿孔病等,这些病害或寄生枝干,或危及叶片,使病株生长衰弱,降低抗性。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以及冻害、日灼伤等。生长期修剪过度及酸性大等。 排水不良,灌溉不适当,地面积水过多等。发病条件一般4-10月间,雨季、特别是长期干旱后偶降暴雨,流胶病严重。树龄大的桃树流胶严重,幼龄树发病轻。果实流胶与虫害有关,蝽象为害是果实流胶病很少发生,粘壤土和肥活土栽培流胶病易发生。 防治方法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增施有机肥,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酸碱土壤应适当施用石灰或过磷酸钙,改良土壤,盐碱地要注意排盐,合理修剪,减少枝干伤口,避免桃园连作。 防治枝干病虫害,预防病虫

8、伤,及早防治桃树上的害虫如介壳虫、蚜虫、天牛等。冬春季树干涂白,预防冻害和日灼伤。 药剂保护与防治早春发芽前将流胶部位病组织刮除,伤口涂45%晶体石硫全剂30倍液或波美5度石硫合剂,然后涂白铅油或煤焦油保护。药剂防治可用5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效较好。 蚱蝉简介蚱蝉又名知了,属同翅目,蝉科。分布与为害我国华南、西南、华东、西北及华北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为害多种果树和花木。为害症状雌成虫在当后生枝梢上连续刺穴产卵,呈不规则螺旋状排列,使枝梢皮下木质部呈斜线状裂口,造成上

9、部枝梢枯干。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0-48毫米,全体黑色,有光泽。头的前缘及额顶各有黄褐色斑一块。前后翅透明。雄虫有鸣器。雌虫无鸣器,产卵器明显。 卵:长椭圆形,长约22.5毫米,乳白色,有光泽。 若虫:黄褐色,具翅芽,能爬行。 生活史及习性4年或5年发生一代,以卵和若虫分别在被害枝内和土中越冬。越冬卵于6月中、下旬开始孵化,7月初结束。当每后夏季平均气温达到22以上(豫西地区在6、7月间),老龄若虫多在雨后的傍晚,从土中爬出地面,顺树干爬行,老熟若虫出土时刻为20-6时,以21-22时出土最多,当晚蜕皮羽化出成虫。雌虫7-8月先刺吸树木汁液,进行一段补充营养,之后交尾产卵,从羽化到产卵约需15

10、-20天,选择嫩梢产卵,产卵时先用腹部产卵器刺破树皮,然后产卵于木质部内,每雌虫怀卵量500-800粒。产卵孔排列成一长串,每卵孔内有卵5-8粒,一枝上常连产百余粒。经产卵受害枝条,产卵部位以上枝梢很快枯萎。 枯枝内的卵须落到地面潮湿的地方才能孵化。初孵若虫在地面爬10分钟后钻入土中,吸食植物根系养分为生。若虫在地下生活4年或5年。每年6-9月脱皮一次,共4龄。1、2龄若虫多附着在侧根及须根上,而3、4龄若虫多附着在比较粗的根系上,且以根系分叉处最多。若虫在土壤中越冬,脱皮和危害均筑一个椭圆形土室。土室西壁光滑坚硬,紧靠根系,1虫1室。若虫在地下的分布以10-30百米深度最多,最深可达80-9

11、0厘米。防治方法剪除枯梢:秋季剪除产卵枯梢,冬季结合修剪,再彻底剪净交卵枝,并集中烧毁。 诱捕成虫:成虫发生期于晚间在树行间点火,摇动树干,诱集成虫扑火自焚。 阻止幼虫上树:成虫羽化前在树干绑1条3-4厘米宽的塑料薄膜带,拦截出土上树羽化的若虫,傍晚或清晨进行捕捉消灭。 药剂防治:5-7月份若虫集中孵化时,在树下撒施1.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7公斤,或地面喷施50%辛硫磷乳剂800倍液,然后浅锄,可有效防治初孵若虫。 桃粉蚜简介桃粉蚜又名桃大尾蚜、桃粉绿蚜,属同翅目蚜科。 分布与为害国内分布于华北、华东、东北各地;国外欧洲、日本有分布。为害桃、杏、李、榆叶梅、芦苇等。为害症状成、若虫群集于新梢和

12、叶背刺吸汁液,被害叶失绿并向叶背对合纵卷,卷叶内积有白色蜡粉,严重时叶片早落,嫩梢干枯。排泄蜜露常致煤病发生。 形态特征成虫:有翅胎生雌蚜体长2-2.1毫米,翅展6.6毫米左右,头胸部暗黄至黑色,腹部黄绿色,体被白蜡粉。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2.5毫米,体绿色,被白蜡粉,复眼红褐色,腹管短小,黑色,尾片长大,黑色,圆锥形,有曲毛5-6根。 卵:椭圆形,长0.6毫米,初黄绿后变黑色。 若蚜体小,绿小,与无翅胎生雌蚜相似。被白粉。有翅若蚜胸部发达,有翅若蚜胸部发达,有翅芽。 生活史及习性年发生10-20代,江西南昌20多代,北京10余代,生活周期类型属侨迁式,以卵在桃等冬寄主的芽腋,裂缝,裂缝及

13、短枝叉处越冬,冬寄主萌芽时孵化,群集于嫩梢、叶背为害繁殖。5-6月间繁殖最盛为害严重,大量产生有翅胎生雌蚜,迁飞到夏寄主(禾木科等植物)上为害繁殖,10-11月产生有翅蚜,返回冬寄主上为害繁殖,产生有性蚜交尾产卵越冬。防治方法参考绣线菊蚜。药剂防治中,可在药液中加入0.3%洗衣粉,增加展着性,提高防治效果(对梅和杏不宜使用,易产生药害)。 山楂叶螨简介山楂叶螨又名山楂红蜘蛛、樱桃红蜘蛛,属于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分布很广,遍及南北各地。为害多种观赏植物和果树。为害症状成螨和若、幼螨吸食叶片汁液,叶片受害后,大多先从叶背近叶柄的主脉两侧开始,出现许多黄白色至灰白色失绿小斑点,其上有丝网,严重时

14、扩大连成一片,成为大枯斑,终至全叶呈灰褐色,迅速焦枯脱落。 形态特征成螨 有冬、夏两型。冬型体长约0.4-0.5毫米,鲜红色,略有光泽;夏型体长约0.6-0.7毫米,初为红色,后变暗红色,体背两侧有黑色斑纹。雄螨体较小,体长约0.4-0.45毫米,从第三对足起向末端渐细,初为淡黄绿色,渐变为绿色至橙黄色,体背两侧有黑色斑纹。 卵 圆球形,直径0.15毫米,表面光滑,有光泽,卵常悬挂在丝网上。 生活史及习性在北方年生5-13代,其中辽宁5-6代,山西6-7代,河南12-13代。均以受精雌螨在树林各种缝隙内及干基附近土缝时群集越冬。翌春日平均气温达9-10,果树芽膨大露绿时出蛰为害芽,展叶后到叶背为害,此时为出蛰盛期,整个出蛰期达40余天,取食7-8天后开始产卵,盛花期为产卵盛期。卵期8-10天,落花后7-8天卵基本孵化完毕,同时出现第1代成螨,第2代卵在落花后30余天达孵化盛期,此后各虫态同进存在,世代重叠。 防治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