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保护-南锣鼓巷(精品)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908035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文化保护-南锣鼓巷(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文化保护-南锣鼓巷(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文化保护-南锣鼓巷(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历史文化保护-南锣鼓巷(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历史文化保护-南锣鼓巷(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文化保护-南锣鼓巷(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文化保护-南锣鼓巷(精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文化保护 -南锣鼓巷“要通过保护好古都风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丰厚的文化资源这是北京不可竞争的资源。”市委书记刘淇调研本市古都风貌保护工作时,意味深长地说,“这是我们的责任所在!”北京既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现代化的国际城市。在北京具有七千多处文物古迹,由于大力发展现代化都市,在此环境是在不断地得到改善,城市规划越来越完美,伴随旅游开发事业一天一天的发展壮大,随之而来的影响就是众多的文物面临着恶劣环境的威胁。北京作为首都与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一千多年的历史沉积形成了北京特有的城市灵魂, 也使这个古老而文明的城市拥有了几分少有的凝重和庄严。而作为这种城市精神的主要载体,

2、历史建筑遗存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全球日趋同质化的今天,我们要认识传统建筑文化的价值,要保护它留下的物质遗存,因为它是中国的历史和记忆,它是越来越稀缺的且不可再生的。南锣鼓巷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至平安大街, 全长786 米, 与元大都同期建成, 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以南锣鼓巷为主干, 向东西伸出对称的胡同各8条。南锣鼓巷街区形成于元代北京建都初始,位于今东城区交道口街道,西接什刹海,南望故宫,作为其西侧边界的地安门外大街贯穿钟鼓楼与地安门,是明清北京皇城中轴线的北段。南锣鼓巷街区在元代曾是繁华的商业街,属于城市格局中的“后市”,明清时城市商业中心虽然南移

3、5,但是元代“蜈蚣街”式胡同肌理和“八亩院”式院落结构得以保存,建筑形式以清代四合院为主,成为全国同类历史街区中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传统居民区。南锣鼓巷是北京旧城典型的传统四合院居住区,从数量和质量上衡量,四合院建筑都是保护区内的主体,既是物质遗存保护的主体,也是价值承载的主体,而面向胡同设立的宅门最能体现北京的历史街区特色。南锣鼓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从元代奠定格局建成之后就一直是以居住为主的街区。在元代分为两坊,东部称昭回坊,西部称靖恭坊,两坊之间的分界线即今天我们所称为的南锣鼓巷南北向道路。里坊制起源于周礼的营国思想,今天的交道口南大街、地安门外大街,是元大都九经的遗存;鼓楼东大街

4、,地安门东大街,是大都九纬的遗存;南锣鼓巷地区便位于这四条经纬之间。从里坊制到九经九纬都说明了方位与礼制对中国传统建筑与环境所起的作用,换言之,自然方位和礼制秩序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建筑与环境的生命。随着旅游事业的开发,南锣鼓巷也在接受一次大的考验,南锣鼓巷的开发应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为前提,只要把开发的强度和深度限定在遗产保护范围内,把商业活动内容和开发纳入到传统建筑空间中,使现代生活内容与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协调统一起来,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生活形态,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文化保护。现在,站在鼓楼城楼扶栏南望,地安门内大街青砖灰瓦,店铺毗连,古都胡同的肌理清晰可见。远处的皇家建筑群、近处的京味民居,无不凝聚了五朝帝都的精魂,挥洒着古都北京的灵气。让我们更好的保护诸如南锣鼓巷一样的古迹吧!给那些老北京人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使他们梦绕魂牵。不论老一辈还是新一辈,都在今日的新胡同中感叹着岁月的流逝,感寻觅往事的剪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