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9079222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天的怀念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秋天的怀念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秋天的怀念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秋天的怀念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秋天的怀念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天的怀念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天的怀念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执教者:刘明洁教学目标:1、感受“母亲对我的爱,我对母亲的悔” ,理解“好好活”的含义。(好好活中, 既包含着母亲对我的爱,因为母亲希望我瘫痪后,能走一条属于自己的幸福 的路,又包含着我对母亲的悔,我要以好好活,来回报母亲,减少内心的悔 恨。)2、学习“文章的背景对于表现人物心情的方法” 背景和被衬托的事物一致; 背景和被衬托的事物恰好相反。重点:感受“母亲对我的爱,我对母亲的悔” 。难点:学习“文章的背景对于表现人物心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范读导入、整体感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所写的短篇散文 秋天的 怀念听师朗诵听了之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

2、么?二、细读文本、质疑探究:带着这种感受,来小声细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透过文字,我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读后,要求学生把最想知道的写下来。交流:预设 1:我想知道史铁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师:这个同学是想了解作者背景,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在读文章时,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能促使我们深入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预设 2:我想知道史铁生什么时候瘫痪的,因为什么瘫痪的?预设 3:我想知道史铁生瘫痪时,心里是怎么想的?预设 4:想知道史铁生是怎样走出这段人生低谷,最终成为作家的?三、宽度解读,研读文本1、好,我们先从作者入手, 全面了解一下史铁生。 老师在百度中搜索 “史铁生”, 找到了关于史铁生的相关

3、资料。大屏幕出示史铁生简介:史铁生( 1951-2010),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思想家。 1958 年入北京市东城区王 大人小学读书, 1967 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 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 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 重(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回家疗养。 1979 年开始 发表作品。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2002 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 度杰出成就奖。写有著名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 2010 年 12月30 号下午 16点,因突发脑溢血,因抢救无效于 12月31号 3点46分左右离开人世。

4、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从这两段话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拿到一篇文章, 大家要先关注文章的作者,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 搜索这位作者的 相关资料,这对深入了解文章, 很有帮助。我关注到了资料中提到的著名散文 我 与地坛,我在网上找到了文章,并且进行了拜读。2、我与地坛,也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史铁生双腿瘫痪后复杂的内心世界。 老师节选了其中的文字,我们一起来走进作者的内心: 大屏幕出示: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 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 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 但她

5、又担心我一 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 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 经常是发了疯一 样地离开家, 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 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 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 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 她料想我不 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 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 可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 每次我要动身时, 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 帮助我上了轮椅车, 看着我摇车拐出小 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 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 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 望着

6、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 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 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 “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 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 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 是暗自的祷告, 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 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 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 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 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 我可以断定, 以她的聪慧和坚忍, 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 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 “反正我不 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 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 ”

7、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 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 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 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 还来不及为母亲想, 他被命运 击昏了头, 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 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 是要加倍的。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 这是她唯一的儿子; 她 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 可这事无法代替; 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 自己去死呢也行, 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 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 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 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你从中

8、感受到了什么?预设1:母亲十分理解史铁生。预设2:是母亲的坚强鼓励着我走出低谷。预设3:我双腿瘫痪,给母亲带来了痛苦。预设4:史铁生十分后悔,当初那样对母亲。J J师:是的,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是要加倍的。母亲去世后,史铁生十分后悔, 后悔对母亲的倔强,后悔对母亲发脾气。过渡:古人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母亲在世时,主人 公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摔东西,经常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母亲过世后,他痛悔, 年年月月他都在想,想母亲,想母亲盼望他找到的那“好好活”的人生之路在哪里?于是他带着对人生的思索, 带着对母亲的思念、忏悔写下了这篇秋天的 怀念。四、品读文本,交流感悟1、我们回过头来,

9、再来读秋天的怀念,想必,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感悟: 你觉得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划下来,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悟。交流2、我在读这篇文章时,也在最能打动的我的句子旁,写下来感受,想不想看一 看。大屏幕展示: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一个“躲”字 表明,母亲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母亲知道我需要 一点独处的时间,需要一个过程,把自己的伤口舔舐,直至愈合。 】当一切恢复 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两个悄悄都在诉说着伟大的母 爱,我的不幸也是亲人的不幸,关心你的人比你更难过。】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母亲是孩子心中的大山,

10、在孩子面前,母 亲要求自己必须是坚强的。就像作者在我和地坛中写道:“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 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过渡:所有的句子都在诉说着:“母亲伟大的母爱,儿子深深的悔恨”3、让我们带着我们的感悟,来读一读文章的第一段。自读一一师生接读指导:老师读到“当一切恢复沉寂”这句,你们从对话开始读,一要注意对话时 的标点符号;二要感受到当时人物的心情:史铁生对命运的不公平,而自暴自弃, 坚强的母亲强忍伤心,鼓励儿子。五、学习方法一一“文章的背景对于表现人物心情的方法”1、母亲离世后,儿子从对

11、命运的抱怨中走出来了吗?从文章哪个段落里看出作者走出来了?心态变了?最后一段。这是个秋天,作者着重描写了什么?预设:菊花。齐读描写菊花的句子: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在文章中,往往把周围的境界,如自然现象、景物等等,描写进去,这些项目统 称为背景。有了这背景的衬托,文章主人公的一言一动才更生动有致。就像演员 在舞台上表演,舞台的后方张着幅画,如果这幅画是开得泼泼洒洒、烂漫的菊花, 你的心情怎样?那你想,此时主人公“我”的心情怎样?你觉得作者借菊花,来表达什么?预设:作者借菊花,来表达自己,自己要像这菊花一样,活的热烈而深沉,泼泼 洒洒。所

12、以,作者用烂漫的菊花做背景,来衬托此时“我”的内心世界:要好好活,走 出一条自己的幸福的路。2、同样是秋天,在第二段,作者却不是以菊花做背景,而是以什么做背景? 预设: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出示树叶飘落图 看着这幅背景,你心情如何? 我们习作时,就可以采用背景描写的方法,来衬托人物内心。3、我们来看一首元朝人马致远的一首秋思 : 大屏幕展示画面及诗词内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里头句句都是背景, 只末了一句才说到那个主人公 “断肠人”。作者只用了“在 天涯”三个字来说他的情况。可是这许多背景的衬托的作用丰富极了。你想,枯 藤老树,昏鸦飞

13、鸣,小桥流水,人家三两,一条荒凉的古道,几阵寒冷的西风, 瘦马前行,差不多全没力气, 而太阳也疲倦得快要落山了。 你想一个人出门在外, 本来心中就要满满的离愁,看到这幅背景,心中愁烦到何等程度,不需要多写, 就流露出来了。这就是用背景来衬托人物内心的一个例子。4、在第 1 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 北归的雁阵,这应该是什么季节? 春季 春季应该是美好的,万物复苏,在这么美好的季节,应该想到美好的事物,而作 者呢? 作者的反应正好相反。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人们内心应该什么感觉?而作者呢? 在这个地方,背景的美好, 却和作者的暴怒无常形成鲜明的对比, 就像满腔烦闷 的人独处在欢声笑语里头, 饥寒交迫的人倒卧在高楼大厦旁边, 这叫做反衬。 作 者正是用美好的春天、美妙的歌声,来反衬自己内心的痛苦。六、延伸课外,举一反三推荐大家阅读我与地坛全文,找一找文章中的背景描写的部分,想想与人物 内心有何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