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907368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陋室铭》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陋室铭》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陋室铭》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陋室铭》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陋室铭》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陋室铭1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陋室铭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B. 陋室铭爱莲说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C. “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D. 陋室铭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爱莲说语言精练,骈散相间。【解析】“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集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说”侧重于议论。C项表述错误,故选C项。2. 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B. 本文以陋室为喻,将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写得比较含蓄,

2、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C. 这篇铭文的韵脚是“ing”D.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从交往角度来写“陋室不陋”的。【解析】“可以调素琴”是指生活情趣高雅,“无丝竹之乱耳”是说没有嘈杂的音乐扰耳没有公务缠身二者并不矛盾。A项表述错误,故选A项。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B. 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D.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3、解析】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屋主人品德高尚,“陋室”就不陋。D项表述错误,故选D项。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C.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D. 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解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

4、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A项表述错误,故选A项。5. 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B.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明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明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D.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解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说明作者交往之雅,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无学之辈,并没有歌颂和鄙薄之意。B项表述错误,故选B项。6. 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的开头,用比兴的

5、手法,以虚衬实,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后面的文字皆由此而发。B. “德馨”揭示了文章中心,是本文的文眼。C. 作者写“诸葛庐”“子云亭”的目的是为了赞颂自己的陋室比之更有名。D.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二字用的生动传神,以动写静,或者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解析】作者写“诸葛庐”“子云亭”的目的是运用类比的手法,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C项表述有误,故选C项。7. 下面对选文内容分

6、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B. 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C.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的。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的情感。D. 作者是写“陋室不陋”表现在:居室环境清幽雅致,交往人物高雅脱俗,日常生活清雅安适。【解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实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虚写,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的情感。C项表述错误,故选C项。8. 下面对选文内容

7、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写法新颖别致,采用了正向立意的写法,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这种写法将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陋室”和室主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由室及人,又因人及室,扣住“陋室”的同时,将笔墨引向室主人,通过描写,表现“惟吾德馨”,以此说明“陋室不陋”充分突出主旨。B.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位有着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的名士。C. 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D. 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用山水作衬托引出“陋室不陋”这样开头,

8、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起到了创造意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解析】本文写法新颖别致,采用了反向立意的写法。A项表述错误,故选A项。9. 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以比兴起头,以实衬虚,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B.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作者自己。C. 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理由:本文作者要说的是“陋室不陋”,而不陋的原因则是室主人的品德高尚。D. 本文对陋室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解析】文章开头以比兴起头,以虚衬实。A项表述错误,故选A项。10. 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动为静,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幽静,雅致。B. 陋室内外是绿色,青色;特点:别致幽雅,:用一个词(字)概括“幽”。C. 与作者交往的人特点:鸿儒,无白丁,用一个词(字)概括“雅”。D. 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特点:安贫乐道。【解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A项表述错误,故选A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