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能力在课堂中的作用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9067387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创新能力在课堂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创新能力在课堂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创新能力在课堂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创新能力在课堂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创新能力在课堂中的作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创新能力在课堂中的作用江西省奉新四小 洪欢欢百科知识中是这样定义“创新能力”的:“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是素质的核心内容,从古到今,人类社会都是靠不断创新才得以生存、进步和腾飞。”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这就赋予教育以新的历史使命 - 培养具有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小学文语作为互质教育的一门基学科,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

2、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我结合实践探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造性的素材 进行创新教育,增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努力寻找对学生进得创造教育的素材。而语文教材上的每篇课文不但文质兼美,还具有丰富的情意性、形象性、变异性和独创性等特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和条件。如草船借箭中的求异思维,田忌骞马中的变性思维,司马光中的逆向思维等等。教学中,我努力挖掘教材内容的创新因素,抓住契机,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力求求异求新,用不同的方法和思维解决同类的问题。又如称象中潜隐着求异思维因素,即:还有没有便好的称象方法?引导学生摒弃习惯

3、思维,扩展思维 空间,进行思维的求异性、独创性。学生在肯定曹冲称象的方法的确很好后,提出了 18 便省时又省力的方法:一学生提出用沙袋代替石头,一袋沙的重量乘以沙袋的数量,就是大象的重量了。这样可以不必一块一块地称石头的重量,这样可以不必大费周折地搬运石头了;一学生提出用水缸装水代替石头,可以就地取材,等等。多么可喜的求异思维,不正的创思维的表现吗?再如麻雀一课似乎无创新思维可以挖掘,但我抓住课文最后一句话:“我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引导学生讨论:“小麻雀彻底得救了吗?”这一问题能激起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最具感染力的交际工

4、具,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语言这一重要的工具。语文学科的特有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文字的能力。语文课就是学生言语文字的学习、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维活动,发展维能力。 首先,要凭借课文,紧扣后言,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如五彩池一课,作者围绕“神奇”一词,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五彩池的形奇、色美,而且语语言、意境更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为了使学生进入语言所描绘的感情氛围中,教学这课时,我抓住语言美这一特点,借助各种形式的品读(齐读、个别读、对比读、换词读等),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言文所表达的意

5、思,感受悟字里得间所蕴含的感情,感悟作者用词的巧妙,感受悟祖国语言文字的细腻和丰富的内涵发他们探索语言,创造语言的热情。 其次,要凭教师要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善于根据教材特点,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愉快地思考、主探索,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只有学生进入了自由、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态时,他们的思维就会敏捷,就会主动探索、创新。如颐和园一课:“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教学这段时,让学生在了解这两句是写昆明湖的“静”和“绿”之后,提出了这样的

6、问题:句中的“滑”字以改用“划”字吗?由于这个问题富有思考性,很快将学生带入了问题的情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不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学生在驳谬的过程中,不但落实了语言文字训练,而且又进行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三、在质疑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当然,我们应该在在质疑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求新求异的欲望,他们常常会因好奇而生疑,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以学生质疑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金钥匙。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它蕴含的创新素材,精心设疑存疑,让每个学生都养成敢想、敢疑、敢问的好习惯,这样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地位变得积极主动。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