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905816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宝贝,你爱画画吗? 浅谈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摘要】 运用一些趣味性的游戏,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材料和题材,提供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带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生活,感受绘画创作的多样性,使其在绘画学习中去观察、想象和创造,并要适时说些肯定和鼓励的话语,帮助幼儿树立对绘画的自信心,从而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爱上画画。【关健词】 幼儿;绘画;兴趣;培养随着幼教改革地不断深入,“尊重幼儿”、“给幼儿自由的发展空间”等观念深入人心。在幼儿绘画活动中,很多教师改变了传统的“示范一指导-操作”的教学方式,注重给幼儿主动发展的空间,鼓励幼儿自由创作,以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2、但也有教师感到在“发挥幼儿主体性”与“教师指导”之间难以权衡,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幼儿的自主性,放弃了绘画技能地训练;有的教师则只重视像与不像或迎合家长的口味,在指导幼儿绘画活动时,老师为了让幼儿的作品更加完美,总在不经意间,从自己的审美出发,为孩子的作品添一点,改一点;幼儿在进行绘画活动时,过多的常规限制了幼儿表现的空间,使幼儿觉得绘画没意思。幼儿把乱涂乱画作为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无拘无束。幼儿园课程纲要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这就肯定了艺术在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而绘画活动是幼儿园艺术

3、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绘画有助于发展人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塑造幼儿活泼开朗的个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绘画活动中兴趣非常重要,幼儿有了兴趣,才会有作画的愿望,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这需要老师不断地研究和发现。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从汉语的词源来看,兴趣的含义也相当广泛,说文解字称:兴,从舁,共举,从同(同力),起,特指起身,举办。“兴”字的甲骨文,中间象抬盘,为众手将器物抬起之状,本义是起。趣,疾也,从走,取。古“趣”意与“趋”通,金文“趋”则指草食动物趋草而食之,为“趋向”,“奔赴”义,今旨趣,趣味为引申之义。“兴”与“趣”合用本意为一同快步

4、走向有吸引力之物,在此过程中含有合作与互动之意。从英文词源来看,“兴趣”(Interest)一词,是由两个拉丁词“inter”(在之中)和“esse”(存在)构成的,原来的意思是指“在存在之中”,即把两个本来有距离的东西联络起来的事物。一个人要使自己现有的活动向前发展,达到所欲得的结果,并使自己的精力全部倾注于他的对象,就完全要依靠这种“居间的事物”的出现。兴趣这一概念在心理学里也有很久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赫尔巴特的研究,他认为兴趣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兴趣就是主动性。在此基础上,赫尔巴特认为,兴趣导致有意义学习,促进长时记忆,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动机。杜威对于兴趣这一概念的把握是相当宽泛的。他指

5、出,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冲动和习惯,凡能产生一个目的,而这个目的又有充分的力量推动一个人为实现它而奋斗。一、运用趣味性的游戏,引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通过对游戏和审美自由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首先提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那么在这场游戏中幼儿是主角,绘画活动是幼儿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要更新观念,首先要把绘画活动看作是一种游戏。因此,趣味性的游戏对幼儿开展绘画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在娱乐、玩耍中进行绘画。如果像以前那种依样画葫芦的临摹教学方法,幼

6、儿简单地服从教师的命令,像木偶一样,他们就会兴趣索然,要使幼儿绘画兴趣始终高涨,教育内容、方法应该多样化,应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的过程中,运用一些趣味性的游戏,使幼儿在玩中画,画中玩,在绘画中找到乐趣,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画“脸谱”时,可先设计各种各样有表情的脸谱,和幼儿们一起玩“脸谱”游戏,通过丰富、形象的表情变化,让幼儿亲身体验,使幼儿很快地画出许多不同表情的脸谱来。在进行绘画“吹泡泡”活动时,通过游戏“吹泡泡”游戏,让幼儿在运动中感受圆的不同形状,让幼儿在玩耍中不知不觉、自然地进行绘画。笔宝宝跳舞,可先向幼儿介绍笔宝宝住在盒子里,它们每天都要到纸上来玩耍、跳舞

7、,然后再回到盒子里去,鼓励幼儿在纸上涂鸦,教师语言暗示的方式“笔宝宝会不会跳圆圈舞呢?再跳一个方块舞好吗?启发幼儿画出各种图形。造房子,这是以画直线为主的绘画游戏,可事先在纸上画上几个大圆圈和小鸡,并与幼儿一起扮演鸡妈妈和小鸡,在圆圈上画直线即造房子,老师用鸡妈妈的口吻进行引导,提示小鸡们把房子造的密一些,直一些,活动结束时,教师用大灰狼手偶洋装无法钻进小鸡家,只能灰溜溜的逃走,使幼儿体会活动带来的乐趣,引起幼儿参与绘画的兴趣。还可采用各种方式让幼儿进行绘画,如把纸剪成大树,启发幼儿在上面画上大苹果;剪个纸盘,启发幼儿画饼干或糖果用来招待客人;剪个小篮子,启发幼儿画蘑菇,做“采蘑菇”游戏等等。

8、这些有目的、有任务又带有游戏性的绘画活动,幼儿极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很好。二、选用多种材料和形式,调动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一般来说,幼儿对画画的热情不会持久。求异、好奇是儿童的重要的特点,一成不变的绘画材料和绘画形式,只会使幼儿感觉索然无味。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就不会产生兴趣。因此,在选材上要下功夫,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绘画特点来选择内容,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题材。如幼儿喜欢的小动物、交通工具等,可通过讲述故事的形式,把绘画的内容串编成故事情节,并跟随故事情节展开来作画,这样可以调动幼儿作画的兴趣。这些题材幼儿既感兴趣又乐于接

9、受。幼儿爱用各种各样的新奇的工具,比如油画棒、水彩笔、粉笔等,在他们认为能画的材料,如纸、书、墙、地板上又涂又画,用他们觉得好玩的形式,如:用嘴巴、用蔬菜、用手指、用报纸等等进行作画。在区域活动时,为幼儿提供了水彩笔、纸、油画棒、颜料、旧图书、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孩子们自由的活动,享受思想和操作的自由,孩子们在谈谈说说,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添画各种富有创作的画,让他们在蔚蓝的天空里画上可爱的小鸟、白云、星辰、航空母舰、热气球;在密密的树林中,添画上神态各异的公鸡、蛇、斑马、恐龙、猫头鹰、啄木鸟等动物,森林里鸟语花香;水中则是各种海鱼畅游,海马、海龟、荷花、海星、水草应有尽有,充分调动幼儿对绘画的兴

10、趣,让幼儿乐在其中。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蔬菜、颜色瓶让幼儿进行印章画等。如:在印章画“小猪的新衣”活动中,可为幼儿提供切成各种图形的蔬菜等等,幼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衣服形的纸上,一件件漂亮的新衣就这样完成了。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和形式让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在吹画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装有水粉颜料的摇摇瓶,幼儿只需轻轻一挤,纸上便会滴上一滴不浓不淡的颜料,再由幼儿任意吹开,一幅幅姿态各异、神情百变的画便应运而生。三、提供宽松的创作环境,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为幼儿提供宽松愉

11、快的创作环境,带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生活,感受绘画创作的多样性,使其在绘画学习中去观察、想象和创造,更好地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每天幼儿都有两个多小时的户外活动,而且幼儿也喜欢到外面去跑跑跳跳的,结合幼儿这一特点,于是可把绘画活动引到了户外,每天带孩子走出教室,感受更多花卉美丽的颜色和千姿百态的形状;落叶飘飘时,带领幼儿去拾树叶,把形状不一、颜色各异的树叶带回教室,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它们的美,然后把它们的美画出来。还可组织幼儿去郊游,可以要求幼儿把自己的所见所想画出来,也可以把郊游的某一个场景画出来。或者仔细观察一下公园的景色,让孩子能把公园的一角画出来等等。主题活动 我们在春天里中

12、,可组织幼儿开展春游活动,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季节特征;还可组织幼儿进行参观农场,让幼儿了解春天里农作物的耕种与生长等,这些活动让幼儿能更有兴趣、更自主地进行创作,可大大激发孩子作画的热情。幼儿对绘画活动潜在的兴趣,需要教师去诱发、引导、培养和保护,平时要注重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色彩的环境,让幼儿置身与一个优美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四、学习绘画技能,增强自信心,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光有绘画兴趣,没有绘画技能,就表现不出自己所认识的生活,因此对幼儿来说,传授简单的绘画技能必不可少。在绘画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绘画特点,进行各种图形练习。当作品出现圆形,就引导幼儿用圆和线条组合起来画物体,如

13、气球、太阳、苹果、小兔等,在圆与线条组合的过程中,分辨方位的能力也逐步提高,手眼开始协调,再学画其他图形也容易的多。多画多练也是提高绘画技能的主要途径,除了每天绘画教学活动外,还可利用绘画角、扮演小画家、自由活动时间,引导幼儿参与到绘画活动中来;教师为他们提供纸和笔,可自由涂画,区域游戏中,教师以参与者的的身份与幼儿共同作画,画他们喜欢的动物、树木、房子、汽车等,欣赏与老师共同完成的作品格外开心,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后,就能调动学画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了绘画的信心,提高对绘画的兴趣。绘画本身就是一门技术,的确需要技能,而技能的确需要教和练。但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

14、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熟悉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绘画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幼儿喜欢小动物,可设计 “给小鸡吃虫子”,加强对短线的练习。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好吃的水果”进行大面积涂色练习等等。五、放眼评价,树立信心,增强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评价活动是幼儿园绘画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与幼儿园其它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相比较,其应用的程度最高,受到的重视程度却较低,且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客观地评价幼儿的作品要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时期的特点与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同一年龄的幼儿因各种条件不同,绘画能力也有个性差异,因此,评价幼

15、儿作品要站在幼儿的立场上,要看某一幼儿个人水平的变化,不应以他人的长处贬低一方,要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幼儿由于年龄小,认识不完整,思维没有定势,因而在绘画中会组成许多非现实的形象和样式。画出来的可能形象荒诞、不合常理甚至根本没有形,但这正是儿童画可爱的源泉,它将能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望尘莫及的。所以让孩子自主作画吧,哪怕是几条线、几个圆圈、几块色块、几个不成形的图形。要知道,儿童画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在成人眼里什么都不是的、“不像”的画,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而正是这种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如画家塞尚所说:“天真纯朴的接受自然

16、是多么困难,人们应该像出生的婴儿去看世界,艺术家一辈子都应该像孩子那样,保持儿童的情感。 ”一个班的孩子,其水平不是一条线,个体差异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存在,在绘画中也不例外,有的聪明灵活,有的思维较呆板,绘画作品也就千姿百态。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正确的评价,关注幼儿的纵向发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让幼儿主动参与绘画活动,克服胆怯心理,提高幼儿绘画信心,教师要多采用赏识激励法,如对不会画哭闹的幼儿要安慰,帮助他完成作品,对常叫“我不会画”的幼儿鼓励他拿起笔来试试,或手把手教他们画画,有的幼儿经老师鼓励表扬后画得很好,可见,表扬和鼓励是激发绘画兴趣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刚接触绘画的小班幼儿更加需要。幼儿喜欢表现自己,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成人要对他们的绘画作品表示认可,并予以恰当的赞扬,这样才能提高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当他们完成一幅画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