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监督检查调查询问笔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9053984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价格监督检查调查询问笔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价格监督检查调查询问笔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价格监督检查调查询问笔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价格监督检查调查询问笔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价格监督检查调查询问笔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价格监督检查调查询问笔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价格监督检查调查询问笔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价格监督检查调查询问笔录的实践与思考调查询问笔录是指价格监督检查人员在案件调查、案件复查过程中,为查明案件事实、收集证据,而向案件当事人、证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询问与案件有关状况时所制作的笔录,属于证据类法律文书。它是国内行政执法案件中七大证据之一,是案件定性的重要根据,是案件证据链的规定,是价格违法案件必备的法律文书之一。众所周知,证据是“诉讼之王”。证据是查明价格违法案件事实的根据,是认定价格违法案件事实的唯一手段,没有证据或是缺少证据的价格执法都是违法行政,是不符合依法治价精神的,因此,在查办价格违法案件过程中,制作好调查询问笔录极其重要。笔者结合执法实践,针对价格执法办案中调查询问笔录

2、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结识。一、调查笔录存在的问题目前价格执法办案中调查笔录存在实体和程序两大方面的问题。实体方面是调查笔录简朴粗糙导致案件事实不清、证据局限性,定性不准、合用法律不对的或量罚不当、显失公正。程序方面是对某些执法的环节或法定程序等不用笔录固定,或虽有笔录但记录不全导致办案程序违法。具体体现为: (一)文字水平不高。重要表目前:、错别字;2、病句。成分残缺、构造混乱、语序不当,词语搭配不当,不合逻辑,反复多余等;、用语不规范。前后不一致,时而方言,时而书面语; 4、标点符号不规范。一逗究竟,很少运用问号、括号、双引号等其他标点符号;5、人称混乱。因粗心大意、不假思考、未加校对导致你

3、我她不分,引用或表述时,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不分或混乱; 6、笔迹潦草难以辩认,多处涂改,卷面不洁。 (二)体现能力欠缺。重要表目前: 1、论述要素残缺不全。何时、何地、何人、何物、何因、何果、何手段的“七何”要素不全,导致对违法行为或犯罪事实的论述不完整、不清晰;、笔录的目的性不强。笔录无针对性,未起到证据或证明作用;3、笔录无逻辑性。问题与问题之间缺少内在联系,整篇混乱,缺少连贯性。 (三)法律水平低。用语缺少严谨,不使用法律规范用语,引用法律条文不精确。(四)程序方面存在问题导致笔录的合法性、证明力受损。、调查笔录中记录人、询问人为一人,违背办案规定; 2、交叉询问,办案人员一人

4、同一时间出目前两份甚至更多的笔录中;、起止时间不精确;、调查笔录开头未按规定制作,浮现漏项、填写不规范;5、调查笔录涂改、增删处未盖指印确认。二、 主旨明确,把好笔录程序关调查询问笔录是一种规范性文书,它的内容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它的制作过程要符合法定程序,格式要严格遵循法定的规定。笔录制作只有依法进行,才具有合法性。笔者觉得在制作程序上应注意把握好四个问题:(一)准备要充足。制作笔录之前,询问人员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要熟悉案情,掌握政策根据,思考打算问什么?准备怎么问?尽量在制作笔录前列出具体的调查询问提纲,以增强笔录的目的性、条理性和逻辑性。提纲应尽量全面具体,富有逻辑,调查提纲应由两名执法

5、人员共同起草,可以使两人在案件调查时做到互相沟通,在询问的时候,不管谁问谁记录,都可以按照同一思路询问、记录。好的调查提纲,能使执法人员对整个案件的调查脉络清晰,在调查的过程中,如果案前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对案情没有充足理解,那么在询问的过程中,就不能一针见血的将当事人的违法事实询问清晰,或者将应当追根溯源的状况,却避而不问等漏洞,导致笔录没有证明力。 (二)格式要规范。一份完整的笔录涉及首部、正文、尾部三部份构成。首部要按规定的格式填写,起止时间年、月、日、时、分要及时填写精确;询问地点笔者觉得应写地名如“某县某街几号”,不能只写单位。问答式的正文要体现法定规定,要具体反映案件的客观事实。尾部

6、收尾要根据法定的程序,手续要完整。(三)内容要具体。笔录的内容可分为辅助性内容和主体性内容两部分。辅助部分是指有关取证的时间、地点,被调查人的身份。应记录调查的开始时间和完结时间。地点就是调查时所在的场合。姓名要书写对的,要写身份证上的法定姓名。其性别、年龄、地址、工作单位、职务、电话、身份证号等也都应当记录清晰。文书中波及的当事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填写营业执照中登记的名称。主体性内容即正文,正文内容要环绕案情,要把与案件有关的事实以及与事实有关的主客观因素问清晰,要环绕案情把时间、地点、通过、手段、成果、目的问清晰,特别是要把案件构成违法的条件问清晰、记具体,波及核心性的问题应反复问

7、答。如果来不及完整记录,可以先用符号或者某些简朴的字词在其她纸上记下来,尽量不要打断被调查人的陈述,等她说完一种完整意思后,再做记录。 (四)主旨明确。调查询问笔录的内容要服从于案情,这就需要制作笔录人员在调查询问前要先拟定自己要询问的目的,然后环绕这一目的设计好要问的内容和顺序,使询问有的放矢,有序进行,增强针对性、逻辑性和连贯性。(五)语言简洁。询问时应尽量避免使用长句,应使被询问人能迅速、全面理解问话人的目的;询问人的问话和被询问人的回答应一句一义,不能浮现歧义,有歧义的应由被询问人进一步解释。要善于归纳被询问人的意思。当被询问人意思体现不清晰时,要集中地、精确地记录下来,再征询被询问人

8、所记录的与否符合其真实意思。所提的问题要用客观性词语,措辞应做到意思体现清晰、明确,不要使用暗示或隐喻性的言辞。(六)手续要完备。笔录制作结束后一方面应交由被询问人核对,容许被询问人对回答的内容进行改正、修改、补充。另一方面签名要完整,笔录的每一页被询问人都要签名,询问人、记录人签名应及时、确切,切不可她人代签。捺印要精确,被询问人要在笔录修改补充处、用右手食指捺印到位。三、细心审慎,把好笔录质量关为了保证调查询问笔录的合法性,笔者觉得笔录在制作过程中应把握好六个体现:一是体现告知。在制作的调查询问笔录上,要体现执法人员单位,体现询问人员两人以上并出示了证件。二是体现被询问人的法律责任。如隐瞒

9、事实或故意作伪证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三是体现被询问人的身份。体现被询问人是单位法人,如不是法人,应体现单位法人委托;体现被询问人姓名、性别、年龄、文化、单位、职务、籍贯、住址、联系电话等。四是体现鲜明的目的性。要把案件的客观事实反映出来,把案件构成违法的条件反映出来。五是体现程序的合法性。笔录中要反映“你对以上问题有无需要补充的?”,同步反映“以上笔录与否属实?,若属实请签字确认”;最后请被询问人书写“以上记录属实”签名后写清日期。四、以案索“问,把好笔录措施关在制作调查询问笔录过程中,除了要掌握好笔录制作的法定规定外,询问的技巧如何,直接关系到笔录的质量。询问的措施要因案情、具体对象、具体环

10、境的不同而定,笔者觉得一般有:(一)直奔主题询问法。把违法的问题按由轻到重的顺序直接向被询问人提问。这种措施用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明确,书证证据材料夯实,但缺少被查单位法人证言确证的案件。如教育收费检查中发现违规收费问题,问题比较明确,询问的措施可采用就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直奔主题询问。(二)隐蔽迂回询问法。把问题按由一般到个别的排列顺序询问,询问的问题有一定隐蔽性。这一措施可用于对检查中获取的证据局限性或不确切、案情较复杂的案件。如市场检查时有的超市商品标价签标出“原价”“现价”等涉嫌虚构原价、也许构成价格欺诈的问题。应拍照提取该超市标价签和有关证据材料后,对原价与否虚构进行调查?询问中时应采用迂

11、回法询问: “何为原价?”,“你商场某商品所标示的原价在你超市有无销售过?”、“原价的根据?”等。(三)循序渐进询问法。询问人员在拟定所要问的要点后,环绕这个要点设计一组具体的问题,把问题分环节有顺序地一步一步推动的询问。如涉嫌“有价格承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的”价格欺诈问题,我们在制作调查笔录询问中,应采用渐进式询问法询问,环绕“有价格承诺,不完全履行”这个要点,有顺序一步一步地推动,从而获取夯实的证言材料,为认定价格欺诈行为起到核心性的作用。(四)排除式询问法。询问人员采用也许存在的问题在询问中一一排除,唯一的就是我们所要的成果 。如在医疗服务收费检查中发现某医院存在“自立项目”收费的问题

12、,询问中,我们采用排除法询问,询问“某项目收费的根据是什么?”,提供不出收费项目根据,排除了规定的就是自立的。(五)命题式询问法。如明码标价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一般可用命题式措施询问,把违背规定的问题用提纲的形式一一列出,一项一项地询问,直至把问题所有询问清晰。五、紧扣案情,把好笔录问题关在制作笔录前先要尽量努力发明良好氛围,尽量获得被询问人信任、配合后,让被询问人无顾虑地说出核心性的问题,再来制作笔录。询问中要注意:一是询问的问题要有针对性,问题里面必须有目的,应当明确问什么,询问的问题能否体现所要达到的目的。二是询问的问题要具有合理性,询问的问题必须以客观存在为根据,问题紧扣案情。三是询问的问题应当是拟定的,问题必须让被询问人明白回答问题的范畴,不应模棱两可,不能让人觉得无法回答。四是询问的问题要有逻辑性,问题应一环扣一环,直至案件事实清晰。以上是笔者结合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实践,对如何进行调查询问笔录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但愿与广大执法人员一道,共同把调查笔录的制作从理论的角度推向实践的进一步,以期在执法实践中对我们的执法工作人员有所裨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